电视剧《蜗居》让杭城大学生担忧"大城市生活成本"
“看《蜗居》没?”“正看着呢。”
时下,如此见面寒暄的大学生如过江之鲫。一天24小时,只要不在课堂上,学生们多半是在看《蜗居》,说《蜗居》,一逮一个准。
《蜗居》的轰动,使得“房奴”、“小三”等词眼成了杭州大学生堆里热翻天的关键语。QQ签名、微博、食堂、教室、寝室里……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玩的线上线下平台里,都充满了讨论《蜗居》的声音。在大学生中最受欢迎的SNS网站人人网上,还挂起了《蜗居》的公共页面,目前参与的好友人数已经超过13万人。
曾经铁了心要留在杭州,如今想打退堂鼓
《蜗居》里,强势的郭海萍和她的懦弱丈夫住在巴掌大的弄堂民居里,她所有的梦想最后具化成了一个字——房。而这个字,早已或主动或无奈地,成了几乎所有85后大学生的梦想。
当年,《奋斗》热播,“不回老家”这句很奋斗的口号,把多少大学生“拴”在了杭州。“好不容易到了大城市读书,一定要努力在这里立足。”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半年,如今在外贸公司干得风生水起的周君姣告诉记者,为了能在杭州扎根,她和另外两个女生合租在一个套房里,她们铁了心要留在杭州。
如今,《蜗居》过境,对于大学里正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电视剧里展现的直白而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开始打退堂鼓。
大三学生罗宇在看到众多热帖之后,花了一个星期看完了这部号称“聚焦都市房奴”的连续剧。和他的哥儿们一样,看了《蜗居》后,他彻底困惑了。“我现在很不确定,毕业后到底要不要留在杭州发展。”宁波人罗宇目前是浙江财经学院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罗宇是个优秀生,年年得奖学金,还有实盘炒股经验。一直被同学们称为“罗老师”的他,从大一就开始计划了,毕业之后要在杭州找一份金融类的工作。
但是,一部《蜗居》,把不少像罗宇这样的“郭海萍”给“拍”死了。跟郭海萍每天清晨一睁眼,脑海里就蹦出了“房贷6000,吃穿用2500,冉冉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一连串数字一样,罗宇们也开始日日担心自己的“大城市生活成本”——“毕业之后,就算两个人都有1万元的月收入,减去5千元的花销,也就剩下1万5,一年才攒下18万元。杭州随便买套房子就是200万元,再加上贷款的利息,真得还上十几年。这已经是最好的打算了,刚毕业的本科生,上哪去找月薪一万元的工作啊?!”
“妈妈让我想好了,是不是真的要留在杭州。”一直坚定的罗宇头一次开始动摇,“毕竟在家乡买房压力大,刚毕业还能在家里住住过渡一下,生活成本的确低很多。”
也有大学生很乐观:未来靠自己努力
虽然,“蜗居”已然成为让人小绝望的语汇,但在大学校园里,看了《蜗居》的大学生们还是很辨证,很多学生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
“《蜗居》让我看到的是:大学生必须规划好事业,并且认准方向,努力奋斗。”浙江科技学院大三学生雷颖独树一帜,“海萍和苏淳都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但海萍毕业后从事着和本专业根本无关的工作,我觉得她是吃了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的苦头。苏淳也是,典型的光想不干。所以他们只能是面对房子连首付都给不起。”雷颖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淘宝店,每天做市场调查,寻找优质货源,经常忙到凌晨才能睡觉。“我在做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海萍后来认识到自己能教老外中文,办起了学校,就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也有不少学生很质疑网友对《蜗居》的认同,尤其是那些掺着同情的情感。“我不能理解郭海萍姐妹。”和室友们花了3天时间把《蜗居》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浙江理工大学的朱娇娇并不认可这部电视剧的价值观,“你花钱买房,该成为房主,却成了房奴。你感情投资,该成为收获者,却害人害己。”
记者随机询问了不少大学生,他们都表示,如果为了贪慕虚荣而付出这样的代价,他们宁愿回家发展。
女生热议:怎样的男人值得爱
《蜗居》一蔓延,很多女大学生都为小贝愤愤不平:体贴、温柔、处处为女友着想的新好男人,却遭到了背叛,而一把年纪、贪赃枉法的老男人宋思明却如鱼得水。但是,当网络上“爱上宋思明的十大理由”之帖一出,也是叫好声一片。有社会地位,睿智不失幽默,做事低调不张扬,霸道又多情……对女生而言,集合这些优点于一身的男生,还真叫魅力难挡。
于是,“到底应该选择怎么样的男人”又成了众女生的话题。在“小贝派”和“老宋派”的争论中,很多男生也在揣摩自己到底会成为怎么样的男人。
目前,网上流传的“你会成为《蜗居》中的谁”心理测试,非常受大学生欢迎。“其实,比起懦弱平庸的苏淳和胸无大志的小贝,男生更愿意成为事业有成的宋思明。”网名“留白”的一学生在学校的论坛上跟帖,一语道破大学生们的心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