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宁做二奶不嫁80后
网络上流传的关于“高校二奶中介”的漫画。被出卖的青春一小部分女孩轻率的行动,给高校女学这个群体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使不少人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群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宋媛特约撰稿王佳发自北京、广州四年前,18岁的艾丽(化名)带着无限的憧憬和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北京某高校大门。家境的贫寒曾让她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正因为如此,艾丽尤为感激她的资助人——一位50来岁在当地小有成就的同乡,他的慷慨让艾丽不再为今后四年的学费犯愁。但艾丽很快发现,这位资助人的慷慨有些过度。每到周末,资助人就开车带着她逛街、购物、吃饭。不仅如此,这位资助人还在自己独居的家中为艾丽准备了房间。像是水到渠成,又像是顺理成章,艾丽的身份慢慢地由被资助者变成了被包养者。艾丽是现今高校女大学生中若隐若现的特殊群体中的一员。这群特殊的女孩,拥有令人向往的青春,姣好的容貌,还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然而阳光下的她们却有着在世俗眼光中见不得光的身份——“二奶”。从一瓶香水一个手机开始沦落“一开始我觉得很别扭,他比我大那么多,却要我叫他哥哥。他给我钱,我给他快乐,后来就觉得叫什么都不重要。”由最初的惴惴不安,变成如今的泰然自若,艾丽甚至坦然告诉同学,“这支香水是‘哥哥’送的”,“那条裙子是‘哥哥’买的”。曾经一个月里,艾丽接连丢了三个手机,而“哥哥”给她的替代品越来越高级,后来,再有手机不见,艾丽连找手机的想法都打消了,只等“哥哥”找不到她,再给她拿来更新、更高级的手机。享受着这种“天堂”生活的艾丽,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每周五晚上装扮妥当,坐上接她“回家”的专车,去同她的“哥哥”共度周末。尽管被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艾丽坦言:“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回到以前的那种苦日子,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过下去。不要问我以后怎么办,我只想过好现在的生活。”艾丽的话道出了不少花季少女选择此路的动机。每当节假日到来之际,这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大学生,挎着高档时髦皮包,在校园门口被豪华小轿车接走,大概是高校近年来让人无法忽视的独特现象。有这种主动“上钩”的,当然也就有钓鱼的。通过网络搜索,记者不但看到了“高校二奶中介”的帖子,甚至还有专门的“二奶中介”网站。所谓的“二奶中介”正是利用个别女大学生涉世不深、为了满足虚荣心等心理,进行骗财骗色的勾当。今年5月底,北京警方就破获了一起“高校二奶中介”案。自称陈老师的“中介”号称“各大高校”总代理,“业务范围”囊括北京、上海几乎所有高校,甚至推出“包养详细价目表”。他的“客户”都是在办学习班时认识的“成功人士”,并毫不隐晦地说:“一年的价格从5万到65万元。”某些“有钱群体”的特殊需求在网络论坛里,一则标题为“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没有钱一定不幸福”的帖子吸引了本报记者的目光,帖子里,这位23岁的女大学生从衣、食、住、行剖析了“女大学生宁做二奶不嫁80后”的理由:女孩子都喜欢美丽衣服,80后的男友总是去低档小店,而跟随大款情人去的都是大商场和名牌专卖店,付钱时既潇洒又从容;有多少80后敢带女友去五星级酒店吃饭,能在兴致所至突然驱车数百里只为吃一碗特色粥?他们只能带女友去那些烟雾缭绕的低级饭馆,次数也屈指可数;80后的男友只能带女友住最便宜的出租房,而大款情人面前,自己想买哪个小区的房子都可以;80后男友在火车站通宵排队,只为得到一张廉价的站票,总是坐飞机的潇洒不属于他们,更别说包养者们的宝马、奔驰……这样现实的分析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却也真实地代表了一些大学生二奶的基本出发点。怕吃苦、对人生定位好高骛远让一些虚荣心爆棚的女大学生选择了看似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享乐生活。当然,也不能排除背后存在现实的生存压力。来自单亲家庭的肖肖(化名)1997年从云南考上广州某高校,“我上大学后,母亲拼死拼活挣来的钱只够交学费,日常开销对我来说是勒紧裤腰带。”肖肖告诉本报记者,在大二一次校外活动中,结识了来广州做生意的香港人刘先生。比肖肖大二十几岁的刘先生,成熟稳重、彬彬有礼,体贴周到,认识一个月后,有次周末游玩后,带肖肖去了一个公寓。“这个公寓是买给我的,只要我愿意跟他在一起,我以后的一切都被他包了,还答应好好呵护我。”想到妈妈50多岁,仍然要靠卖早点、经营烟摊营生,在学校里看到很多刻苦努力的学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肖肖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没过多久,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但等肖肖大学毕业后,刘先生对于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地承诺都没有兑现,这让她悔不当初。无论是虚荣心作祟抑或迫于生活压力而担当二奶的女大学生,总是需要在外部存在这样的“消费市场”才有其存在的空间。北京市某法院法官告诉本报记者,在接触因二奶问题牵扯的继承官司时,发现如今不少有钱人对包养女大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多有钱人甚至通过朋友、亲属的子女来认识女大学生。“这些人里,有人厌倦商场尔虞我诈,大学生较清纯、有思想,养个女大学生有个身心可以偶尔休息的窝;有的怕麻烦,毕竟女大学生受制于学校,因此不会死缠烂打;有的由于没有文化,想找个大学生附庸风雅,总比包养‘外来妹’更能满足虚荣心。”所有这一切,都折射出当今社会的某些有钱人对于女性缺乏尊重的现实。切莫妖魔化女大学生一小部分女孩轻率的行动,给女学生这个群体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足以使不少人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群体。事实上,积极向上依旧是女大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在外面当“二奶”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毕竟还是很小。毕竟大学生都是各地高考的天之骄子,进入大学后,继续深造还是他们的普遍心态。只要到校园走一走就会发现,无论家庭富裕还是贫困,努力学习的学生比比皆是。她们为了考研而放弃休息时间,为占得一个席位而早早来到图书馆,她们在别人玩耍时依然在灯下苦读……“我们的大学校园不再纯洁,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仅仅因为这一些个例而否认整个团体,也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总是抓着这个辫子不放,我们更应该探讨如何让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学生有一片健康的空间。”很多学生对于“高校二奶”现象发出如此的倡议。而河北经贸大学大三女生庞姣姣更是行动派,2011年4月27日,她以个人名义发起一次签名活动,倡议同学们拒绝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学习传统文化,做自尊自爱的新时代“窈窕淑女”,代表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形象。校园“防火墙”也该升级了今年3月28日,中国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雷于蓝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广东省将从第三季度起,对中小学女生进行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女性教育。此举引发了外媒广泛关注。美国《时代》周刊5月18日刊文称,这种教育希望女孩从小培养自立观念,这一次省政府的新招是在中小学推行女性教育,年轻女孩们在学校将学习一门新科目:如何避免成为一名情妇。相比之下,本报记者调查中发现,即使是管理最到位的大学,你也找不到对女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尊、自信、自省、自爱意识进行长期有效教育的实例来。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学生干部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学校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很少干涉,只要学生不是缺勤太多,不在外惹出祸端,学校一般不会调查。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强调个人隐私,对于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太关心,因此,只要“二奶”平时不招摇,不被撞见,轻易不会被知道。刚刚迈进成人门槛的女大学生,其道德取舍标准和对社会的全面认知相当有限,当今某些“笑贫不笑娼”的社会舆论导向给了一些涉世未深的女学生错误的价值观暗示,加之的确存在着某些人玩弄女大学生的阴暗心理,指望单纯的女学生对抗一些别有用心的诱惑,实在勉为其难。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表示,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学校有义务更有责任实施科学的“性教育”,这是比“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一环。如果将教育失误造成的后果全部推向学生,这就不仅是“失误”所能解释,而是严重的“推卸责任”。“你不可能只教育女性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同时教育男性?毕竟他们才是找二奶的人。”李银河告诉本报记者,从表面上看,包二奶是男女双方自愿的两性行为,似乎充其量只能受到伦理道德的谴责,而不触犯党纪国法,但实际上就是重婚纳妾,这已严重侵犯了我国一夫一妻制度。或许,提高男性在包养“二奶”现象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也许更为重要。 价值观太现实 现实也太残酷 没办法,媒体导向也是歪曲成这样的方向,现实就是现实,无奈也只能无奈。。 wine boxgift bag supplie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