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学馆一名“95后”保安火了
最近,浙江文学馆一名“95后”保安火了。建筑学本科生,来到浙江文学馆当保安,这位叫熊文杰的小伙子感觉挺幸福的。为啥?跟着熊文杰一起来感受在文学馆工作的日子吧!建筑学本科生在文学馆当保安熊文杰是1999年生,广西柳州人,本科就读于南宁学院建筑学专业,2022年刚毕业。之前,他曾在老家一建筑设计公司上班。做这份工作,也有客观的原因。两年多前,父亲因病过世,家里还有刚上小学的弟弟,小熊想替妈妈分担,把重担挑起来。“我就跟妈说,妈你不要做了,我是该挣钱了。”小熊说,“不过,老家找工作工资比较低,正好有亲戚在杭州,这边机会多,就推荐我到杭州来了。”2022年7月,熊文杰入职云栖小镇,成了一名保安。要说有没有什么落差感?小熊说,刚开始是有那么一点,但不多。2023年8月,之江文化中心启用,小熊被物业公司调到这里。正好两个月后浙江文学馆开馆,他想到自己本身也喜欢文学,便向经理申请了调岗。小熊平时负责日常的站岗巡逻,每天还要核实登记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细心观察、耐心总结。除此之外,他喜欢利用碎片时间,在文学馆里读书。“管文学馆的保安,要懂文学”,公司这么要求员工,他也这么要求自己。一楼的浙江现当代文学展厅是小熊最爱的地方,“因为比较安静,还有一张长桌,很多文学杂志。适合自己看书,同时还能记点笔记。”https://pic.hangzhou.com.cn/hzyx/images/2024-01/15/7f27e584-de36-4751-811a-744642d3d1d4.png小熊很喜欢余华的小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余华用最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人世间最深层的现实。“虽然我们不去歌颂苦难,但那种面对生活的困境依然迎难而上的劲头,我觉得是我喜欢《活着》的理由,也是它给予我的力量。”小熊说。不久前,一批茅盾文学奖作家来馆里举办读者见面会,小熊作为安保,全程跟着这些大咖,“想想都觉得,真的赚到了,算是干安保的隐形福利吧。”他笑嘻嘻地说。刚来杭州不久时,因为是本科生就业,小熊领了一万元的人才补贴,他很意外,“杭州对人才的重视真的令人惊喜。”不过,小熊的本职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会设计安保流线,要会写基本的工作总结,要会做PPT,能偶尔担得起“导游”的职能,还要有计划地培训新人。“我现在是队长,要会多项技能,这个岗位挺锻炼人的。”小熊说,接下来,他想先考个消控证出来,因为这本证有价值。“之江文化中心是一个32万平方米的项目,出入口规划、动线设计,这些宣传材料,还有安保团队巡逻路线的设计,这些都是文杰做的。”看得出来,物业经理张力对小熊赞赏有加。https://pic.hangzhou.com.cn/hzyx/images/2024-01/15/44023b1f-94b6-4098-b03c-98a4e2e17f58.png物业团队的文学氛围很浓他们出的文学题你会做吗?其实,小熊所在的浙江文学馆这支物业团队,还有股难得的学习氛围。比如,物业经理张力手机里随手拍的几张照片,保安师傅坐岗时,会翻翻文学杂志。“在浙江文学馆,总得要稍微懂一点点文学吧?我们也尽量要求大家,在点位上值班的时候,不要玩手机,鼓励看看书。”张力说。他还拍到过讲解员小姐姐,闭馆了还自个儿坐在展厅一角复习资料。因为光靠干巴巴的讲解词肯定不够,得学会拓展。你更加想不到的是,还有考试!这位张力经理也是个“90后”,商科硕士毕业,自己也喜爱文学。为了提升团队的文学素养,这位小哥定期会出文学常识题,让大家保持学习的习惯,讲解员、前台客服要学,安保队员们鼓励学,保洁阿姨、工程师傅欢迎学。看看这些测试题,够活络吧?你能做对多少道?https://pic.hangzhou.com.cn/hzyx/images/2024-01/15/cda74dd5-2947-40e1-a984-7f0bfa369a7d.png还有一套学习机制,叫“每天30分钟”。讲解员、客服、保安们在每天下午5点闭馆至5点半下班时间,各自展开交流,分享今天做了哪些工作。来感受下大家的学习档案。https://pic.hangzhou.com.cn/hzyx/images/2024-01/15/d752e897-dfb3-42e2-88e8-647815b514cd.png即使只有一个访客,也提供公益讲解讲解员小姐姐们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多学点,都有点对不起浙江文学馆的氛围。跟熊文杰同龄的小姐姐杜家琪,就是浙江文学馆的讲解员之一。前不久,一位逛馆的11岁小女孩,在展厅里“社牛”般“输出”让她和同事们都感动不已。这孩子逛到老舍,现场活蹦乱跳地解析起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一生;看到李白,兴奋地当场背诵《行路难》《将进酒》……看这自信的样子,这可不就是被文学点燃的青春,多美好。文学馆的讲解员们每天都会在一楼的浙江古代文学展和现当代文学展两个展厅,做公益讲解,为到馆参观的游客服务。上个月,杭州寒潮最凶的时候,到馆里的人零零散散。有好几次,一楼展厅即使只有一位访客,杜家琪或别的同事也一样带着逛展,一对一VIP讲解,而非简单带过。那几天,杜家琪就碰到一位老者。“那天特别冷,那位大伯就一个人来,听说有讲解,就找到我们。我就带他到展厅里逛。除了听我讲,他也跟我交流很多,说自己退休了,对文学很感兴趣,终于有时间追着文学名篇里作家的足迹去寻访山川湖海。他很耐心跟我讨论现当代文学,还给我补充了他知道的许多作家轶事,对我来说也是拓展、学习。”那天,一场四十多分钟的讲解,愣是拉长到了一个半小时。https://pic.hangzhou.com.cn/hzyx/images/2024-01/15/2b07705d-27b4-403e-befa-703e4ab63842.png“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其实挺值得的。看到的学到的,对将来工作一定有用。这些是可以用一辈子的东西。”杜家琪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