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标题: 藏在味蕾中的乡愁——读古清生之《左烧烤 右煨汤》.[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栖风芷水    时间: 2003-7-29 00:02
标题: 藏在味蕾中的乡愁——读古清生之《左烧烤 右煨汤》.[转帖]:
国人重饮食,但对中国人而言,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饕餮之徒,是被人瞧不起的。我们的祖先能从吃中间悟出为政之道,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宰相就是“调和鼎镬”之职,说白了好的治国之才就是一个好厨师,善于将一锅汤煨好而已。; \& q1 J9 M9 d2 D: W& R7 a
  有名的美食家古清生深得“食不厌精”的夫子之道,从理论高度到实际操作,他对饮食很有心得,同样他也厌恶吃的粗鄙吃的浮躁。他说:“一个时代的吃文化,多少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总的心态,吃昂贵的珍稀动物大抵可以反映浮躁与轻狂的社会思潮,如果你留心猜测一个渴望吃天鹅肉的人的真实内心,那一定漾动着自卑和无以派遣的膨胀的欲念。”2 m5 s8 V! R7 f7 c2 C: d8 s5 R
  翻看老古煌煌20万言专写饮食的书《左烧烤 右煨汤》后,除了佩服作者对我巍巍华夏不同地域饮食独特的感知与见解外,更能品位出饮食之外那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如他在《白辣椒》里所说的那样:“白辣椒是一种乡愁”。
" c. D# H; z6 C4 T* u  这种藏在味蕾中的乡愁是一种“大乡愁”,不是张翰那种因为家乡鲈鱼美而思归的乡愁,——这种乡愁是由故乡的饮食而引起对故乡、对童年的想念,这种乡愁于中国文人笔下不绝如缕,一直到鲁迅、知堂兄弟都是如此。而《左烧烤 右煨汤》中弥漫的,是一个漂泊在大都市里的乡野文化人,对工业化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乡村饮食的原初、细致、差异之美,代之的是种追求豪华奢侈或者千篇一律的快餐式饮食格调,表露出来的一种痛悼、忧思甚至可以说是反抗。
* F, q( e6 i! w) K, W. o3 ~) x- d  我注意到,老古不像某些写食家一样,过多地从吃中上升为玄而又玄的“人生哲理”,这样的“写食”则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吃的那道茄子一样,名为“茄子”,实则没有了茄子味,老古的笔,更多地触及到中国各地饮食的历史沉淀,所蕴含的某个地域的人文精神与居民秉性。所以我们看到他除了写在故乡的湖沼里钓鱼抓虾的快乐,故乡山野自由生长野菜的清香外,他笔纵南北,墨泼东西,写广东人的煨汤,写上海菜的精致,写川人湘人的火辣,写东北的乱炖和西北的烧烤。4 F7 V) H" U# _/ t" O
  最地道的菜往往是寂寂无名的村妇,用最土的办法烹制出来的,一旦经过加工,流传登大雅之堂后,必然失去那种乡土的味道,正如采风者采集的民歌晋京演出后,那种狂野的美总被雅致代替一样。所以,老古与其是用味蕾来品尝美食,不如是用腿来丈量中国的美食地图。——只有在深山更深处,还有未曾被工业文明污染的、地道的美食。* b, C3 t9 }( V- m
  老古在这种“丈量”与“品尝”中,从饮食中他窥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宽容,窃以为这也是他取《左烧烤 右煨汤》这一书名的原由,烧烤和煨汤是最能体现中华饮食的两极,烧烤是把食物的水分烤干,用刚猛的手段把美味浓缩;而煨汤总是让水来稀释食物,用阴柔的手段让味道一点点发散。中国的饮食是如此的刚柔相济、异彩纷呈,中国的文明亦是如此的刚柔相济、异彩纷呈。/ S0 b9 K7 }# k3 c7 I1 Z
  美食家正是从这种各地饮食的差异性中获得了享受之美。苏东坡出生在美食之乡的四川,他一生宦海沉浮中都思念家乡的美食,但是他从来都以开放的襟怀来欣赏各地的美食,谪居黄州时,清贫的他用当地的猪肉文火烧炖而成美食;知杭州时是他一生最得意时,他喜欢上了西湖的鱼;贬官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即使是垂老投荒,被放逐到海南岛,便爱上了当地的牡蛎,并诙谐地说:“每戒过子(即其子苏过)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对东坡而言,不仅是“心安处即故乡”,也可谓“胃安处即故乡。”从江南飘荡到北国的古清生,也懂得欣赏不同地区的美食,颇有东坡之风。
' g. l) Q; H! N1 T' \( w  在越来越繁华的北京,看到不同地方的菜为迎合首都人民不得不改良,看到小孩们涌进麦当劳去吃全球同一配方做出来的鸡翅,看到超市家庭主妇青睐的种类繁多的速冻食品,我这个同样是误入大都市的乡下人,真的担忧,若干年后,《左烧烤 右煨汤》成了一本饮食史书。 (2003年7月17日)
' [0 m! g: z# k) j  - f4 D3 v2 n2 ?* w3 \( Q1 T) @
  
作者: 无常    时间: 2003-8-14 11:51
人的先进性表现在适应性上,心胃亦然,站立处即可以为家,只是不时会感到些悲凉。不要紧,习惯了就会好了。其实不是思乡,而是思念往昔未被重视的记忆,希望可以重温,的确,那会很暖和的。思念的是被人们称作记忆的故乡,还是被称作故乡的记忆呢?




欢迎光临 下沙论坛 (http://bbs.xiasha.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