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年前,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做客人民网时就透露,“现在全国有少数0 w! S8 ^0 c& r9 W" s( l
笔者并非耸人听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去年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目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蓝皮书也警告,一些高校已经出现连利息都交不起的情况。它举了江苏某高校的例子。该校每年学费收入1亿元左右,政府拨款6000万元,而该校仅支付教员职工的工资、奖金就需近亿元,再加上其他教学、科研和行政开支,已经无力偿还所借巨额贷款。因此银行拒绝再次贷款。此举让它在建设中的部分教学楼和0 w+ W: b4 x$ w8 y0 Q 图书馆停建。东南沿海有一所高校,伴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由于贷款额度太高,已没有还贷能力,在地方政府的调解下,以“置换”的方式,转到另外一所大学门下,改换了门庭。如果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核算,这两所大学其实已经破产了!
当一些大学生徜徉在东西校园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大学在经济上已经破产。当然,大学生交了学费,不用关心学校是否破产。但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学校的领导们真的不知道“举债经营”是“不正常的”?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银行,难道真的不清楚大学的真实财务状况?当然不可能。但是商业银行和大学各有算盘:前者认为,教育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又存在政府的担保和支持,高校还贷不存在任何问题;后者则普遍有“学校贷款、政府埋单”的想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国家停止了对国企的拨款,为充实自身发展资金,国企开始向银行贷款,而银行认为“贷款给国企是国有对国有,出了问题也是国家承担”,因此对贷款给国企“非常慷慨”,于是大批银行信贷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国企,国有银行与企业资金互相牵连,最终因国企无力偿付贷款本息,造成大量银行贷款呆滞在国企,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包袱。如今的高校贷款扩建热,与当初的国企贷款热是如此惊人的相似:银行经营存在“垒大户”倾向,贷款风险高度集中,高校把银行贷款当成了扩大规模,渡过难关的“提款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高校走上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财政负担的国企老路,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银行给一个非盈利行业大量贷款,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大学作为非营利机构,举债经营更是“不正常的”。对我国来说,高教事业的公益性和高校的非盈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因此,作为最终责任人的政府,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监控,合理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保证银行贷款的有效合理利用,防止和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避免高校重走国企旧路已是当务之急。
搞个军训都花100万的.....
学校亏不了的
反正我们学校不会破产
我到是希望他破产
请曾经使用过13735863637的同学(浩同学)或者知道这个号码的速与本人联系!!
联系方式:13754316280
13429660749
联系人:倪同学
欢迎光临 下沙论坛 (http://bbs.xiash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