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标题: 内地赴港读大学毕业后可无条件留港1年(图) [打印本页]
作者: 煎饼 时间: 2008-1-6 14:05
标题: 内地赴港读大学毕业后可无条件留港1年(图)
4 m4 m" f' h6 h" f, D9 n/ ~8 |
内地生近年赴港读书风气日盛,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赶来广州参加港校组织的面试。(资料图)
信息时报1月4日报道 日前有媒体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正在考虑容许在港就读的非港籍学生,毕业后无条件续签一年,以方便其留港找工作。时报记者就此约访香港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新政策将于今年9月推行,并计划兴建“联合宿舍”解决内地生的住宿难题。
" v/ i- t0 q0 p' ^- C 计划
4 |( k* j+ Q) G6 @( G 兴建院校“联合宿舍”解决内地生住宿难题- X! e# O& E2 L% z
这是香港特区政府在最近公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建议措施,记者随后就相关内容约访了香港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对方以文字方式回应了记者的采访。
$ N* F3 _: f# J$ R 香港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按照现行政策,在香港读书的非港籍毕业生,在学生签证届满后,可申请延长逗留期限,以便找工作,但一般只会获批3个月的宽限期,给众多内地生在港找工带来了不便,新政策将改变这一现象。根据政策,“凡向入境事务处提出申请的应届非本地毕业生,一律可以无条件留港,逗留期限为12个月。在这段期间他们可以随意就业。其后提出的延长逗留期限申请,则会根据其他非本地毕业生申请在港受聘一样处理”。
4 \! w; Z7 {( l& F/ g 负责人称:“目前香港多间院校都非常关注宿位不足的问题,而增加非本地学生限额,将会进一步加大对宿位的需求。我们正在现有宿舍安排之外,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兴建‘联合宿舍’让多间院校学生共用。特区政府教育局正就新措施与有关部门及高校商讨具体的落实细节,措施预计将在2008/09学年推行。”
( y+ Y; G2 h' {( m8 o! [ “在内地学生比例方面,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的8所高等院校而言,2006/07学年共有约6200名非本地学生攻读教资会资助课程,当中约5750名学生为来自内地的非本地学生。”7 r% o, d& E' A5 F# y
负责人说,推出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吸引优秀的外地学生来港就学,并吸引和挽留他们在香港居住和工作,此举有助于纾缓香港当前的人力需求,长远来说也能提升香港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 l! W, H5 s3 q# V; z2 x 现状内地生毕业3个月须离港/ x' `* j" t3 m; H" K4 n- U8 m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香港有8所院校获准在内地招生,分别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据港府统计,2006/07学年,8所学校共招收内地生约5750名。而今年,内地人才在港组织——“在港内地毕业生联谊会”发布的《07在港内地专才发展年报》中指出,目前内地生占香港所有学生比重10%,在港就读及就业的内地人才总存量已超过2.5万人。
1 ^6 j- }5 {& y; K/ B3 ` 对内地学子来说,赴港求学已非难事,然而读书仅仅是一张“船票”,抵岸后又怎样的情景,亦是许多内地家长与学生需要未雨绸缪的。据了解,目前在香港高校就读本科的内地生,可在学生签证届满后,申请延长逗留期限3个月。与对待香港籍学生不同,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规定:除学校要求的实习外,内地学生在就读期间不允许打工和实习。! h; R2 m& b0 W
“3个月的时间太短,万一找不到工作就得回内地,我们一般都是毕业前提前联系单位。”香港中文大学读商科的二年级本科生陈辰如是说。“在港内地毕业生联谊会”主席耿春亚表示,“内地生4年本科读下来,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竞争力很弱,要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很难。”因此,“无条件续签证一年”的消息,对于越来越多的在港就读以及欲赴港就读的内地生,无疑是个好消息。$ @; h6 t ^! S; d
99%想留港仅7%留港率9 x; _8 y! t: J! }5 k
记者获悉,“在港内地毕业生联谊会”的一份《年报》调查,250名调查对象中,99%的内地在港求学学子都想留港,最希望从事的行业调查中,金融业独占鳌头,投资银行、银行、会计审计、证券基金分列1、4、5、7位,然而尽管愿景强烈,先期投资也高,却只有7%的内地生能够成功留港。
" W" G% Z/ L! Y: y/ a) N 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传播方向的研究生毛若琳因“学校没有那么多宿舍提供给研究生而只能住在外面的教育学院,一年住宿费约9500港元,学费七八万元”。她向记者抱怨,每年开销十多万,毕业了都不知道干什么,“我们这个专业方向太宽泛了,在香港一点优势都没有,去英语媒体吧,人家香港人都是出国回来的,去中文媒体吧,广东话也没人家好。”
5 N" F- Z. y& B, F# K& F 《年报》指出,今年5750名内地生中,一年制的自费研究生就占了几乎一半。“花大价钱买了这张票,不就是想在这找工作吗?”现任“内联”主席的耿春亚说,“如果这个政策有帮助,对自费研究生来说是受惠最大的。”+ Y! ?* u! T9 I) j' p7 s- [
香港用人单位:内地生主动性差还需加大融入度( m$ \9 _, s" t& `0 m
对于香港的用人单位而言,内地学生与香港学子同台竞争是否有竞争力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
: a2 W( j; q! t V 耿春亚,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1年赴港就读研究生,毕业后成为第一个在香港成功创业,开办咨询科技公司的内地生“先锋”。对于香港为何出现这种需求与供给上的对接困难,他认为,内地生主动性太差,对香港的融入度不够。“有的内地生社会化认知不够,4年下来甚至没有去过市中心,对香港文化没有了解,也无工作经历,缺乏对香港企业文化的了解,职业化认知也不够。”+ \9 @: g, q+ K- J9 R. l, @
作为雇主,耿春亚承认,即使自己是内地人,也不愿意要在香港毕业的内地生,“不知道什么叫老板,什么叫客户,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有时都不知道谁给谁打工,相比之下,香港本地人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好。”
0 T7 X2 O4 M6 u 另一个问题是,香港特区政府、大学也缺乏对内地生的了解,忽略内地生在文化和心态上与香港的差异。记者采访发现,远离故土的内地生“抱团”严重,总体上难以与香港学生融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内地生对香港就业态势、企业文化不了解,校方也并没有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同时,面临奖学金与成绩挂钩的经济压力,家人的殷殷期盼,内地生亦承担香港学生没有的心理压力,2007年11月9日,港科大博士生、江苏南通的27岁青年葛炜炜自杀便是一个典例。校方对此目前尚未有效关注。
& C: }# ]/ H+ _% ? 个案1; G3 a# ]& K) v3 a+ M* K
年开支10万元只是中等水平
( P$ m2 T# x' t/ b# \$ f 姓名:蒋文轩
# A6 c1 F! [ h5 n& t; a- m 院校:香港城市大学
1 ]) l; Q$ M& |& r. X 奖学金:3万元/年' z$ \0 Q) G. X. D8 f8 S3 Z
学费:6万~7万元/年
0 G" h# U$ E0 d; T! z 生活费:3000~4000元/月
# x$ L( E& s: B9 e; Z 广州学子蒋文轩,2006年从华师附中南海校区考入香港城市大学读资讯工程专业。虽然每年有3万元的奖学金,但依然要承担每年6万~7万元的学费。
& v6 `, m+ I- a2 |7 Z; T! r. R9 ?$ A9 { 蒋文轩告诉记者,高额的学费还只是其次,难以承受的是每个月在香港高达3000~4000元的生活开支,这样计算下来,每年开支不下10万元。好在家里经济实力还不错,能够供其读完四年大学。文轩说,他这样的花费在内地学生群体中仅属于中等水平。 R# F- W! T3 S; z L
尽管家庭情况不错,蒋文轩依然向香港入境事务处申请,在学校内(香港规定在校生不能校外打工)找了一份“语言诊所”的工作,帮助别人修改作业的语法错误,这样每个月可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8 E7 P( v4 w. Z( e, k
谈及新政策,蒋文轩显得很兴奋,大言有了令人期待的就业前景,在港读书更加有信心了。他认为,内地生普遍素质较高,社会能力较强,在港就业不成问题,只是苦于“毕业3个月必须离港”的政策限制,新政策无疑振奋人心。3 U& K; D2 V% p9 n
个案2! |) C7 ^3 k8 m- A- N
新政实施愿放弃交换学习找工
P3 U- F2 x! ?1 m- ^) z 姓名:何龙源$ C: N# { _0 u* S8 ^' b
院校:香港中文大学: n1 V& P& P! v) R5 u& ~' U
学费:8万元/年
; _" @4 d. b# E% L- i( ~- A 生活费:2500元/月
; K$ W/ g- a1 |/ F3 m 何龙源,河南开封人,父亲在佛山做纺织生意。他说,自己放弃了香港中文大学提供的去国外交换学习的机会,想早一点毕业找工作。何龙源到香港学习才一个学期,现在已能说得一口流利的粤语,还加入了中文大学的宿生会,交了许多香港朋友。7 w1 C6 P* F5 i. r. m% Z* _0 V4 K
“我的开支占去了家里开支的一半,虽然家里还可以承担,但我还是想尽快找到工作,不能老是靠家里,要靠自己。”/ G' X. K T( r$ n4 [. i
何龙源表示,如果政策能尽快实施,他将会放弃学校提供的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享受新政策早点在香港就业。“交换学习回来后还得多读一年,又得多花8万,我想赶紧毕业在这边找工作。”何龙源说。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薛冰 乘喻 黄立科 萧嘉宁)
作者: nancy500 时间: 2008-1-10 18:39
那边好期待去哦~~~~ 可惜米钱3
作者: ritakeke 时间: 2008-1-10 20:12
作者: 理工痞子 时间: 2008-1-11 03:50
欢迎光临 下沙论坛 (http://bbs.xiash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