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标题:
公务员报考何以一年更比一年“挤”
[打印本页]
作者:
虫儿飞
时间:
2008-12-14 18:46
标题:
公务员报考何以一年更比一年“挤”
有些老话题年年要谈,多少有些无奈。公务员报考火暴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为证: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97万余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首次超过4000:1。预计报考总人数将突破百万,大幅超过2008年的80万大关。历史数据显示,近三年投考公务员的年轻人每年递增20万。
' @! k# S, v" s4 [$ D: w
也许,这是好事啊,公务员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这么多人抢着为我们服务,多好呀!
$ w8 f- S' B& G: w
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务员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又折射了怎样的世态?警示了哪些积弊?我们不妨一起捋捋。
* m9 u% G- R5 b, A. V' r
“香饽饽”香在哪
% I' z1 N4 t, D' p" x$ S
“国家公务员考试以考选人,体现公平公正,也能够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西安晚报》的这篇评论可谓中正,它同时不无担忧地指出,“中国官民比例以及GDP供养财政人员的量化指标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大部分的民意认为中国吃财政饭的人太多,行政效率太过低下,公务员正常的退出机制不够健全。”
, i% R* Q1 X4 j. B: z
现代服务型政府,公务员应是标准的“公仆”意识。不幸的是,让人趋之若鹜,恐怕是“福”而未必是“仆”。
; f& ]: D, ^' ^) v4 [" @; ?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可做参考:77.0%的人认为公务员热是因为公务员是“铁饭碗”,稳定;73.2%的人看中公务员福利待遇好,上升空间大;59.9%的人认为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工作更轻松。
3 p6 C) K% y$ [3 V7 M) o
搁在今年的经济环境下,这些好处就更是好得没办法。
( [6 j$ r! C0 }, B( u% \
一个岗位正常的情况是,享受好处也应该有它受制约的地方,这样的话,它的吸引力应该也是中等系数,如果吸引力超强,说明好处与责任不对等。
' }. G; _7 W- f+ k2 M
中国网的一篇评论就认为,面对铺天盖地杀来的考生,国家应该思考挤压掉附着在公务员光环下的诸多不应有的“特权、特利”。也可以考虑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进行公务员裁员或者减少录用人员。
9 N, y- G! A, q* D& y4 U
另外,公务员和为官者也应相对区分开来,一名官员当然可以是公务员成长起来的,但不应是唯一渠道。一个人从事别的行业,如果他想成为一名官员,社会也应该有公正的渠道供他“敲门”。
1 g! S2 T+ o' [; z
创业环境不佳让大学生别无选择
9 E+ J2 ], h) P. v; D7 s
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后备军,大学生如果不愿也不敢创业,只想着铁饭碗,中国的创新前景堪忧。
" X4 b. n# j" k1 F1 V7 |) O* a
本月初,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大陆居第30位。《南方都市报》的社论注意到这样一条新闻,并指出,一个社会中教育水平最高、最具创造能力的一群人都去当官,而靠其他人供养,这样的社会哪有创新能力呢?
+ s, Y# i) m# ]: k% _
《燕赵都市报》则引用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提出的两个概念展开它的评论,这两个概念是“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评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分配性努力”的队伍,而非“生产性努力”的队伍,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警醒。个别职位由于不具有权力价值而没有吸引力,在报考中几乎无人问津,这也证明了“考碗族”对“分配性努力”的热衷。
' o/ N' o A0 I) {5 `8 \+ f
当然,正如有评论指出的,大学生们依照法律和凭借自己的本事博弈金饭碗,也是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无可厚非。不过是否也意味着社会给他们提供的可选择范围太小了?另外,如果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不尽如人意,大学生不放弃创业梦想又如何?
5 e% c& N8 a# R
对此,《上海商报》的评论提出希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营造一个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积极“下海”创业或投身科技、人文、艺术等专业领域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
* v9 G* H. q- ?" R0 g% F' o2 z- C
就业独木桥让教育尴尬
# L+ ]6 R' v9 U
千军万马挤完高考的桥,接着挤就业的桥。大学生就业难每年都是媒体报道的主要选题之一,大学生搓澡工、大学生清洁工、北大学生卖肉、这样的新闻似曾相识。
# N# u8 x! c' O Q5 Q( s7 K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大学生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相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到了企业才知道自己学的根本用不上,只好重新到职业学校学习,“回炉”也算是旧闻了。《燕赵晚报》的评论就认为,如果大学既不能鼓舞起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也不能提供给他们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波澜不兴的机关生活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他们最佳的生存选择。
3 A# U) V8 ]# n b7 A. X
大学前几年的扩招计划不够严谨,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比较盲目,另外,职业教育欠发达,这些都是教育界应该借以反思的问题。
9 c$ x: S( b: G$ D0 V0 X% i/ ]
职场失衡呼唤资源平衡
# |1 p% N- ^& v2 Z
历史似乎总是很有幽默感,改革开放刚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可不是这样的,两相对比,让人顿生“时移事易”之感。
0 K c8 C4 q' e; e# J
据《上海商报》“回忆”,那时候大学毕业生乃凤毛麟角,尽管彼时的大学生是政府统分的,分配进大型厂矿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和进机关的同学相比,并没有失落感。原因很简单,是经济收入以及社会地位使然。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直接产生财富的生产第一线最先受惠,企业在“按劳分配”原则指导下发放奖金,技术人员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党政机关的人员俸禄微薄,且当时廉洁之风尚盛,权力寻租的空间有限。因此一些党政机关的年轻人生活质量不仅不如厂矿里的技术人员,甚至不如街头的个体商贩。
3 _0 U! w- b; ?" u1 H+ }
如今,公务员与一般企业单位的报酬及保障的巨大差距,在职场上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就成了“冰火两重天”,让人深感“公平之急、平衡之难”。
, `7 \+ K! J; G/ d: W5 J
同时,一方面相当多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小城市、城镇以及农村,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死守公共资源、福利与机会太过集中的大城市,导致“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矛盾难解。
1 l4 z% f) w% {" {8 D, v6 b4 q5 G( L' h
中国网的评论一连几个质疑就反映了这种民生忧虑:“考碗热”愈演愈烈,是不是意味着其他职业者的社会资源在减少,公务员所享受的社会资源在增多?公众向往稳定的公务员职位,是不是基于对当下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信心?它指出,政府应该平衡社会资源,把公务员饭碗里的“铁”、“金”分给普通人,切实保障他们的各种权利。
作者:
游侠无极限
时间:
2008-12-15 22:11
公务员过多越容易造成国家行政开销过大,经济结构畸形
作者:
曼儿
时间:
2008-12-15 22:26
30年前 工厂工人是人人羡慕的职业 30年后的现在呢
6 l: k, | Y, R6 @. c7 U1 q7 [2 E. W
现在公务员热 20年后公务员 就。。。。
作者:
纵横benz
时间:
2008-12-16 09:31
欢迎光临 下沙论坛 (http://bbs.xiasha.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