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标题: 三岁女童照料高位截瘫父亲 被称“坚强妞”(图) [打印本页]

作者: 煎饼    时间: 2010-12-23 16:04
标题: 三岁女童照料高位截瘫父亲 被称“坚强妞”(图)

  网帖被网友爱意疯传

3 T  Y4 s& \6 U; I+ d, N
  网友善意看待“孝举放大”

, O/ A+ G) k; y
  连日来,一组讲述德州乐陵市黄夹镇三岁女童董心怡悉心照顾高位截瘫父亲董建设的图片,通过论坛、微博等渠道快速流传,网友看后连呼感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孩子真是太坚强。”董心怡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坚强妞”。


5 d/ u2 n% o5 j, m# B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一个只有三岁的女童,要照顾高位截瘫的爸爸,只怕勉为其难。三岁,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生活的担子,何以会落在她身上?这个家,状况究竟如何?记者昨日赶赴乐陵市黄夹镇进行探访。本版文/图记者冀强山东新闻网实习生高太明联动报道

. o  D# i6 H8 A! h+ c, t) m5 E1 u+ j
  一次意外


' L; u( `* T3 H/ F  年轻父亲高位截瘫


- \# @, @! N+ c( o6 f  这是一个极为破旧的农家院落,堆积着两大堆枯败的树叶——这是用来代替木柴或煤炭烧水做饭的,董建设就躺在屋子里几块木板搭起的炕上,身上盖着破旧的被褥。

2 E$ B# D/ a- Q
  说起往事,董建设神情黯淡,声音低沉。2007年7月16日,23岁的董建设骑着摩托车,送四五个月大的女儿去岳母家。当晚7点多,在回家的路上,他连人带车栽倒在一片葱地里……

3 K, e5 T7 x* l" u& n* l
  “家境本来不错,但孩子出事后,家就开始变得不像家了。”董建设的父亲董合民对记者叹气说,在砸锅卖铁凑齐了七万多元的治疗费后,家里已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2009年下半年,分居许久的妻子终于和董建设离婚。这几年,董建设绝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靠导便管大小便。


, N9 A  m2 p8 t) J; D9 o  爸爸口渴了吩咐一声

# C% x+ r/ }  h: Y/ d8 i
  3岁娃就跑来倒水

$ L9 r5 O/ N! Q6 u" z" \
  董合民说,一直到现在,全家还有好几万元的外债没偿还。正因如此,已经50岁的他不得不和老伴长期外出打工,而照顾董建设的担子则落到了董建设87岁的奶奶和只有3岁的心怡身上。

; e+ D6 |5 j8 k# f* ^
  身高尚不足一米,言语也不清晰的董心怡对记者的到来并不怯场。在和其他同龄孩子玩耍时,也一样俏皮。但在董建设的病床前,三岁的她却格外听话。在董建设的吩咐下,她熟练地找来尿盆,将董建设导出的尿接走,并且麻利地倒在屋外的茅厕中……


( y6 p6 b1 _% f6 ]  董建设说,有时他渴了,喊一声,小心怡就会跑过来,倒水给他,然后出门在不远处玩耍。“心怡现在尝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端屎端尿、端洗脸水以及煮点方便面供我们爷俩充饥。”看着穿梭在人群中的心怡,董建设表示,他最大的心愿是“争取在女儿上学前,学门手艺,早些独立起来。”

8 G' E% C, I7 l; }! ^' j
  会端尿盆帮爸爸接尿

3 C5 ~5 ?9 U; }6 Y' Z3 ^; d
  吆喝记者“别跟着我”


% A# g1 z" ?2 m( l  见到记者的到来,小心怡甚至有些许的兴奋,嘴里叽里咕噜地说着只有自己明白的话,来回穿梭在大人中间。


' B" T# `7 K% _* m) _1 h; n  中午吃饭时,她俩手捧起硕大的瓷碗,拿起筷子就把面条扒拉进自己嘴里。有邻居悄悄对记者说:“别人家孩子这么大时,都还要喂饭呢。”在电视台记者的“要求”下,心怡拿起角落里的尿盆,为父亲接走了不多的尿液。看着长枪短炮追着自己去茅厕,她不时回头吆喝着“别跟着我”。随后,她又在父亲的要求下,将电饭锅端到水缸边,拿起茶缸,从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水缸里舀出水倒进锅内,做出一副要做饭的样子……


4 p- \4 K9 A" u" m6 w5 Q  有邻居抱着和心怡差不多大的孩子来了,心怡才露出了一丁点笑模样。8 s' G( ~0 U% }9 s- a2 d5 s. z

% m+ T0 T5 R/ v9 M
  继母自诉


7 S& v( R/ H0 n3 Y2 m; q1 t% [  儿子的确很可怜


; D/ s  T  o( a$ Z; g  可我并不是恶人

/ H6 A; P  W& Z/ a0 S( G/ X9 B
  网帖中写道:“妻子的抛弃、父母(继母)的漠视,让这个七尺男儿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对于父亲董建设来说,女儿是他全部的安慰。”在昨天的采访中,董建设的继母付女士一直躲在偏房中不肯露面。当记者来到她面前时,未等开口,她已是泪流满面。

* h# ?, H- h3 }# }. v0 Y  E. I: [
  “还说什么呢,一千个好,一万个好,现在都没用了。我现在是唯一的恶人了。”长叹一口气,她喃喃自语说:“年轻时没打过工,五十岁了,为了这个家出去打工,却换来这么个结果。”


. q! K6 P; o- F, R0 ^1 t8 H" J  付女士介绍说,为了偿还为董建设治病欠下的外债,她和丈夫董合民不得不以50岁的年龄外出打零工。“什么都干,只要挣钱的活都干。”她告诉记者,她是今年秋季在外帮人刨土豆时,才听到自己“坏话”的。一名同村妇女用奇怪的语气问她:“你们家的馒头是不是都装起来,挂到墙上不给董建设吃?”“一听这话,我当时就觉得头大了!“大家都摸摸良心,要是我真不给他饭吃的话,他瘫痪后还能活到今天吗?”

9 u5 t  v, ~9 x0 M; r" G
  不过当着记者的面,付女士还是说道,甭管咋样,这是一个家,“我是个继母,话不能多说,可董合民终究是他的亲生父亲吧。不管怎么说,我还会继续照顾儿子,照顾这个家。”


5 C. m) N- O. |  对话董建设

% @0 H7 u8 R. U- z# K% i) `
  她越懂事,我心里就越愧疚

# b( C8 Q. o! ~" C9 P+ F
  记者:你遭遇车祸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 y( D7 J4 H5 D' f9 J; L$ ?, \  董建设:说实话,车祸之后,我很消极,感觉生活全完了。我当时就想,还不如死了算了。一个健全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残疾人的生活,我曾经几次想到过自杀,当时非常讨厌和别人沟通。

8 W/ I$ D: b/ E! v  H5 e( z$ C1 v8 q
  记者: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


) m* d: G( _% R& |, D  X# l  董建设:孩子和家人对我的关爱。对亲情的眷恋,让我无法舍弃生命。


8 p0 q# j4 I; @8 d- p, `  记者:听说事发后,你的妻子离开了?

% t; w7 ~/ w* m
  董建设:(沉默5分钟)是的,车祸四个月后,她就走了。当时我也很难接受这个现实,现在回想起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也没什么好去责怪的了。


# s; D, ?3 q: J  \& i  记者:你现在对她是什么态度?

$ s0 k4 E% I6 N* y4 U+ b
  董建设:不恨她了,但没好感。


3 s" [  N3 g% U( \  记者:网上有消息说,你和自己三岁的孩子相依为命,你对孩子有什么要说的吗?

/ X8 g( M& u) S! ]% N" G/ s1 t
  董建设:我十多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从小没享受到完整的母爱。没想到现在孩子变得和我小时候一样了,我亏欠她太多了。

* M- K# C6 D$ u; O, N5 R
  记者:你感觉董心怡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 ^9 }& {- \3 B' A4 Y
  董建设: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宠爱有加,但我却没法让她感受父亲的呵护。想起这些,我就更心疼。三岁,都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看着她越是懂事,我心里就越愧疚。

/ ]! b3 n( q* G. _! @6 M6 q
  记者:孩子经常陪你聊天吗?

& X: s, W! H1 H2 d+ ^8 H' m
  董建设:是的,虽然有时听不懂她说的什么,但一听她说话,我就很开心。她也很乐意陪我,她肯定知道我心里不好受。

: q7 {& B$ k* Y; s
  记者:在你卧床这么长时间里,你觉得谁照顾你最多?

+ I& g! p# L! S  x6 m
  董建设:我奶奶。其次是我父亲,还有孩子。

6 F) c( W7 M% N
  记者:听说镇政府安排了医院,你不愿意去?

6 X3 `, M# ^8 i% s, O4 ]
  董建设:有这事。主要是考虑到媒体要来采访,我怕在医院不方便。

  \- D+ E. S% V! z5 u$ k6 A" k; @
  记者: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0 s1 c4 x  T" h9 Y$ }
  董建设:我知道我很难好起来了,只希望我身上的一些伤口好了后,能自己学点技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里和孩子减少点负担。其实我更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让她多接受教育。

  S% X- w, @7 v1 t3 ~
  记者:你心里头,觉得亏欠孩子很多。


, S: Y) L. s: Y5 J& I  董建设:亏欠太多了。每次孩子给我端饭倒水,我心里都跟刀割一样。

2 j! F- P. R) M6 \8 V5 P7 {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好心人、网友都想要帮你,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 G. |& D( r% p. _, n& e
  董建设:我很感谢他们,他们让我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9 C  ]5 _8 e3 _. }3 Q
  记者:等家庭状况有起色后,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吗?

. H$ j! A8 q  a  Q% o0 r8 J1 ]/ F
  董建设:陪孩子到外面走走,让她感受家的温暖。孩子为我付出很多,其实我更想尽一个做父亲和儿子的责任。


8 M* m; @6 q5 ^! F2 |  发帖者说


" E* H7 n% H! _) T" Z6 \  发帖者自称

( P4 n, y0 v# b
  “压力很大”

9 F# y- J; {: P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最早在百度乐陵吧发帖的网友潘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根本没想到这个帖子会“火”,同时他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

4 ]1 Z) W7 p0 j$ c5 G, h
  潘先生告诉记者,拍摄这组照片纯属偶然。并坦言将来事件的发展“好坏难说”。他表示:“好的可能是董建设的妻子能迫于压力,和董建设破镜重圆,坏的可能则是担心董建设有可能对社会救助产生依赖性。希望事情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吧。”

/ G2 k6 M# E- x* d
  对于帖子中所言的“父母对董建设冷漠”一事,潘先生表示,拍摄图片当天,自己没见到董建设父母。“是董建设告诉我说,他的父母不管他的。”


/ e$ L+ V( j% w# b  记者注意到,也有网友对三岁女儿照顾父亲一事提出了怀疑:“三岁的孩子,甚至从水缸里舀水都是件难事,更别说其他的了……”对于这些质疑,潘先生表示自己只是实事求是拍摄现场情形。一名青岛的网友感慨道:“心怡是很让人感动和辛酸的,即便是作者善意放大,也是一种温暖,也应该给孩子给这个家帮助和关爱。”


/ Y5 p5 J, Z/ [0 a' ~  当地回应


" c5 Z8 X! _/ y6 l. @0 ~1 o  小心怡入学

# X- z, T0 a. P1 e/ q" [! i6 i, i
  将妥善安排

9 `2 [) N, h5 X5 l
  已安排医院医治董建设

7 v7 Z, m' x/ z9 a; d. r. q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黄夹镇政府就已为董建设办理了低保手续,而董心怡的入托和入学问题,也已得到解决。

2 H2 ~( I$ C. L# \' a
  黄夹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董建设出车祸入院治疗时,镇政府就已出面为其协调了部分贷款。随后,又为其办理了低保救助手续。而心怡长大后面临的教育问题,该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入冬前就已为其协调了幼儿园。“幼儿园是当地最好的镇中心幼儿园,将来上小学的学费,也能减免的减免,能补助的补助;而且我们还会对她资助一部分学习用品。”

$ A  R& {$ a  A$ Q  b7 o( ~' D
  对于董建设的医治一事,黄夹镇政府表示,很早就联系了镇卫生院表示为董建设免费治疗,但他一直不愿入院。“目前来看,要完全治好董建设的高位截瘫已非常困难,现已为其联系好了镇卫生部门,最快22日就可将其接入医院治疗。”






欢迎光临 下沙论坛 (http://bbs.xiasha.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