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职场新人缘何频跳槽”2 x3 j: d1 H5 k9 z K$ F- D5 W4 z1 Q
职场新人缘何频跳槽9 P2 R( s; T) A
做人力资源最怕应届大学生,好不容易招来几个人,一个月下来,几乎全走了,这让很多人事部的人头疼,这就造成了公司和求职者之间的矛盾,下面和大家浅谈一下职场新人频繁跳槽的好坏。( y4 \$ J# `1 D' d& Q+ B
“先就业再择业”,并不是说第一份工作不重要,恰恰相反,它相当重要,因为它至少决定了今后五年你的发展平台和人生视野。”在提及职场新人频繁跳槽现象时,青年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招聘专员告诉记者,“很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亟须调整。”0 z# S y5 O+ d2 O
对于个人,跳槽到一个新环境,我们需要付出得更多。离开一个熟悉的环境,融入新环境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时间的。; P: k" ?& v/ n1 m$ {+ Q
对于企业,济南鲁证期货人事经理周凤的话说明了一切,她告诉记者:“对企业而言,每招聘、录用、培训一个应届大学生,都要付出相应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大学生动辄离职,势必使企业这部分付出形同虚掷。” 同时,某高校就业负责人坦陈,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他们曾一度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这一观念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走极端,因为它抵消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企业忠诚度。现在的企业就怕大学生,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刚毕业的大学生近九成没做到一个月就选择离职跳槽。为何这种现象这么严重,表现在两个地方:
G, @0 W* v6 _0 A- t一、初次就业质量不高 , z, M' G3 R2 T( @" K% W
“离职率高,说明初次就业的质量不高。现在很多高校在引导学生就业时,往往更注重工作数量,而对更为重要的工作质量却有意视而不见。”某教育机构负责人顾世凯(化名)告诉记者,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就业率使得就业辅导老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工作机会时,往往更强调“先就业再择业”,而忽视了对学生. h2 Y/ y4 t6 \- S0 @
二、职业规划的考虑。$ J) e1 t2 T. j$ Q
在讲这个之前,我首先说下我的一个朋友的求职经历,他就很有代表性。2010年毕业于安徽一所名牌大学的他,如今在临沂老家准备复习考研已经快半年了。此前,主修文科的他供职于某国企做办公室秘书,可是不到半年他就选择了辞职。“临近毕业时班里就剩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没签了,在就业辅导老师的催促下我最终还是签了。”对于辞职,曹锐薄显得很坦然,“待遇不错,但是却找不到工作的价值和乐趣。办公室里人际关系特别复杂,而且与自己此前从事传媒相关工作的愿望相去甚远。”对于未来,他的短期打算就是准备考研,“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但并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像他那么幸运。我们要给自己定好位。
" j+ q4 T: n" L# o2 J. R- i+ z首份工作很重要
$ ^6 S, q, o) e7 K. z0 L频繁离职,短时间内尝试多个不同岗位工作,看似个人能力很强,也很自由,但背后却隐藏着高昂的“隐性代价”。曹娜告诉记者,对于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除非个人能力确实特别突出,否则用人单位一般都会直接否决,“在忠诚度和敬业精神方面已经大打折扣。”
6 p7 Q* r& {' ?# a' v曹娜告诉记者,从她以往的招聘经验可以看出,频繁离职的人往往一直在行业的底层徘徊,她印象中比较深的一位求职者,两年内换了10份工作,平均两个多月就换一份,工作领域更是横跨传媒、销售和物流。“一份工作只干2个多月,你认为会有多少经验积累?”
: b& u0 s0 N- n$ h f( }# ]" }7 y"自由"下的隐忧 : ?" |8 N8 X0 R2 ^4 o
对职场新人,曹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应对个人能力有正确评估,不能好高鹜远;其二,要慎重选择,踏实做好首份工作,明确自身职业规划;其三,更换工作,一般以3—5年为一个周期,最短也要1年半至2年。; I6 G0 L/ v. H% q
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保持了较高就业率的同时,半年内离职率也达到了38%。在看似矛盾尖锐的就业压力背后,究竟是企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岗位,还是大学毕业生对自身要求存在一定偏差?- \1 |! S7 S" r1 y
————————————分割线 www.tfirstjob.com ——————————————————————
/ D% S' {: V0 ~+ E! N% x+ s后记: 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会不自觉地养成一条习惯:当工作不顺时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时想跳槽,想多挣几个钱时想跳槽,甚至没有任何理由也想跳槽,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槽来解决,这种想法的存在危害极大,分析好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然后判断否有必要跳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