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以法护杭,一览非遗:世界珍宝,水织杭罗 2019年7月15日,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以法护杭,一览非遗”杭州实践团来到了计划中的第二站——杭州福兴丝绸厂,一齐去探访杭罗背后的故事。 罗,是中国丝绸代表品种“绫罗绸缎”之一。杭罗,与苏缎、云锦同列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三大丝绸名产。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穿着舒适凉快,耐穿,耐洗。多用作帐幔、夏季衬衫、便服面料等。 杭罗历史悠远,至迟在宋代方志中已屡有记载。清代则成为杭州丝绸中颇为着名的品种之一。杭罗的织机几经变革,然而在它的生产流程中仍然保持着大量的手工技艺,精致缜密,要求极高,由于工艺复杂,历来传人不多。20世纪以来,在化纤织物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的丝绸生产举步维艰,罗的生产尤为困难。 时至今日,杭罗织造技术在杭州硕果仅存的只有杭州 福兴丝绸厂一家,家传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其第一代传承人邵明财的织造技艺了得,第三代传承人邵官兴先生不仅是杭州 福兴丝绸厂董事长,更是邵氏织罗技艺集大成者。 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 福兴丝织厂作为杭罗织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单位,其织就的杭罗更是作为中国文化的宣传窗口,多次出现在博览会、G20峰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上。 在让大家参观厂房和聆听讲解的同时,邵官兴先生更是应邀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传统的水织法织就一匹杭罗。邵先生更是介绍道,“使用这种方法,一个熟练的工人五个小时最多也就能织三米。”在听闻此言,大家纷纷感叹这正是所谓“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 在参观的结束,我们团队也派专人与邵先生进行了一个短暂的采访,并就以下几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我们从资料中了解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杭罗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请问你是怎样坚持下来并达到如今的成就的? 在七八十年代,我国改变了发展战略,现代化的进程对我们传统行业确实冲击很大。对于(杭罗)这份遗产,当初我是想过放弃的,但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家以后呢,国家政府和中华老字号都鼓励我,让我坚守下来,特别是北京瑞蚨祥、苏州乾泰祥、上海的绸缎商店等,他们不仅都一致坚持鼓励我不能放弃,还给了我资金上的支持。在那段时间既要发展杭罗,要有产值,有一定的规模,又要付工人的工资,确实是很困难。但正是北京瑞蚨祥、苏州乾泰祥等所有人的期待和信任,让我坚持下来,因为中国绸缎商店不可能没有杭罗。中国的绫罗绸缎在世界都有响当当的名声,而我们家的杭罗,历朝历代都是做皇帝穿的衣服,杭罗在清末光熙年间都是作为贡品上供给皇帝的。我爷爷讲那会杭罗做的都是正品,没有副品,特别讲究精致,杭罗有特殊的工艺,使用传统工艺生产杭罗的,现在也就只有我们福兴丝绸厂一家了。而我作为传承人,要完成祖宗交给我的任务,不管市场有多大的冲击和困难,我依然会坚持。也坚持让中国丝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杭罗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122个国家,102个国家高票通过,会议的评审委员会全体起立,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丝绸是伟大的。 1. 杭罗虽已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杭罗制造属于手工艺,不能像戏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传播形式多样,对此您有什么样的看法?为保护这项遗产有什么措施? 杭罗作为民族文化,保护是我的责任,传承是为了未来,希望全社会,凡是爱好丝绸行业的,认同并且喜欢绫罗绸缎产品的人,我都会手把手教他们。在中国现在不管是物联网还是其他高科技产品,都延伸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丝绸行业,不能抛开传统独立发展。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代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代表人发言中提到一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称赞:传承是因为责任,保护是为了民族。我们这个产品应该要传承也必须要传承,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丝绸和瓷器是最早走出国门的,在世界都是被广泛认同的。而现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我福兴丝绸邵官兴是唯一一个传承代表。 2.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问题是双方利益冲突的焦点,在未来,知识产权会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请问您是否考虑过杭罗织造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传统技艺知识产权的重视是否有利于技艺的传承? 你问的太对了,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知识产权关系到我们传统工艺的命运问题,在接下去我也要把我们这个民族文化,我们的杭罗织造机,设定知识产权来保护。因为“杭罗”两个字,不是我的发明,是在南宋就有了。所以对于我们杭罗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也是有充分信心的,希望你们法律系也可以帮我推荐一下。杭罗是代表中国民族文化,我也希望今后如果你们不管在哪,可以给我们推荐有喜欢爱好丝绸行业的人,我手把手地教。 邵先生的一席话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大家,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家了解到了杭罗发展的过去,也让大家开始关注它的未来。杭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濒危而衰落的代表,不仅需要自身的革故鼎新,更需要一个适合它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多的人去保护、去支持、去热爱它的发展。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以法护杭,一览非遗”杭州实践团秉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崇,有选择性地调查了解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宣传与推广活动,以法律人的严谨态度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在挖掘历史的背后,是我们对未来的希冀。
6 H& b5 e T;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