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传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夏至”节气就要到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故夏至的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s% t1 B$ V) @6 M! X, }! c' w
5 A7 y6 Y0 j) E% F+ o: w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针对痼疾用针、用药,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一些骨关节系统问题虽在冬季好发,在夏季少有发作或发作较轻,但其宿根却常存体内,不易祛除。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正所谓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在夏至前后乃至三伏天治疗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我们常说的“冬病夏治”很好的体现了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6 t1 F; R; J9 L* Y
. o% \" h( N" D) u8 z* s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从而可以养生保健,益寿延年。“节气针灸”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u* _7 t5 d" F1 ]6 J' ^. T
H, {* i- P- O/ G+ r夏至前后15日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夏至节气针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4 p# G* H/ c3 B3 e6 e3 ?% U
, w, ]/ q. l) x! F: n. ?2 l% c( [2 v首先是扶正祛邪。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故而冬天宜治标为主,尽可能减轻症状。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
" ^! K' U4 p; W3 `9 I t; H) ]1 O# |* X" S4 d T- r8 u( a
其次是培补脾胃。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m+ ?% A" x: F5 d5 W* w* a
" C. R# N) b+ V: V4 Q( u再次是助阳散寒。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