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半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3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6月1日,笔者在绍兴文理学院随机采访了一些在校大学生,不少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也有学生表示,就业难,与期望值过高有直接关系,望能理性应对,先就业再择业。王志成陆树松摄* ]/ ?, [4 c" q. V6 r
编者按:又是一年大学生就业季。不同的是,今年的形势看上去更严峻: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了创历史纪录的699万人,浙江今年高校毕业生也达到了历年之最、约26.7万人。大学生就业难,该怎么看?又该如何解?围绕这些公众关心的话题,本报今起推出“大学生就业季”系列报道,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及大学生们一起分析解读,敬请垂注。+ i6 u$ M5 ]9 t% D& V4 E
浙江日报杭州6月2日讯这个毕业季,“就业难”再度成为人们的心结。. A. [7 a) A" `1 Y+ I
虽然距离大学生就业率最后“定盘”的8月底还有2个多月时间,但今年就业压力有所增大的趋势已成定局。
- y' ]: _* t' B" Z7 D+ Y, g 签约率在下降
) h ]; _# W4 D3 X) Z. U2 v 今天,据省教育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50.79%,同比下降4.26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签约率42.66%,同比下降8.99%;本科生签约率41.15%,同比下降4.89%;专科(高职)毕业生62.71%,同比下降2.37%。
# q t3 q% ~ `' u7 w$ w& C0 t5 a 一连串“下滑”数据的背后,是毕业生人数的“上扬”。1 c% k* t( |& }+ @
我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年之最,约26.7万人,但仔细看来,与去年相比,只增加了2000人,增量并不算太大。2 e( s* ?' w( K+ g0 v/ q3 m
“其实,我省就业市场的需求量,远大于我省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人数。”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查看了历年数据后发现,这些年,我省每年对大学生的岗位需求量都达40多万个,而我省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在二十五六万左右。当然,除了本省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外,还有外省来浙求职的毕业生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一起参与就业竞争,“我们对就业数据要理性解读,不必要形成‘数据恐慌’。” W2 z+ Q7 {) f0 E$ E
丁松泉认为:“大学生在叫‘就业难’的同时,企业也在喊‘招聘难’,需求不对称让这种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这是就业压力大的重要原因。”
1 r* V& R( Q% T 这种矛盾在全国都存在,一边是今年699万的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下了历史之最,一边又是全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用工需求量超出供应量之比创下了纪录,毕业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
0 j9 v3 m0 @$ ?( q- J7 a* ^9 K 专业冷热不均
* o; c; \; j/ U 我们可以从不同专业“冷热不均”的就业情况看到市场用工需求的现状。根据现有签约情况看,今年一些经管类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岗位需求数量明显下降,工科、医学、护理等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 ^# Q; t& I1 [+ p0 n' d( ^
浙江财经大学的资产评估专业在5月中下旬时毕业生签约率已达80.8%,浙江农林大学的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截至5月31日就业率都超过了80%,“专业与市场需求接轨,就业压力就小。”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晨分析说,生态环境类学生就业形势看好,和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分不开。3 Q* @& |+ _& [' [3 T! N4 G
据了解,目前我省就业情况突出的还有护理、会展、康复等近些年新设的专业,呈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些专业真正接到了就业市场的地气。经过调研,浙江树人大学决定今年9月开招两门“接地气”的专业——社区与家政管理、社区养老机构管理专业。
* v2 a+ u3 m( P7 q1 L, s8 \% f) x 严峰是宁波一所高校管理学毕业生,他无奈地说:“我学的专业貌似与市场接轨,实际上很少有企业会让我们这些大学刚毕业的菜鸟来做管理,所以很难找到对口的岗位。”现在,他和同学都打算先就业再择业,积累职场经验要紧。* f" z$ J- T! p' S9 _
“有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虽然目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但在经济转型升级完成后会潜力无穷。还有一些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也可能因为师资、设备等资源配置问题,在人才培养上无法跟上市场需求。”丁松泉分析说,这些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中,人才需求结构调整带来的“成长的烦恼”。
8 Q% ^3 O% N' m5 w5 l8 X 需要多方合力
7 o+ _5 b5 }5 }$ q% i" S4 T 专家们认为,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国企、大型金融机构和大型民企今年的招聘数量有明显的下降,中小企业提供的岗位数虽然多,但其中一些岗位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比较弱,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大因素。: E' s* ? M0 h$ {
虽然今年全国毕业生的绝对人数创了新高,比去年增加了19万,但之前毕业生增幅更大的年份也有过,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较前一年多了50多万,且那一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很不理想,但最终在多方合力下,激发就业市场消化能力,也并没有产生就业波动。“大家千万不要被网上‘史上最难就业年’之类的判断影响了就业自信。”这是专家给出的中肯建言。9 ?! v; r3 h' G# Q; R# A;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