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根雕、核雕,但你听说过蛋雕吗? 家住杭州乔司的董一言就有这么一门绝活:一把美工刀,一个抽掉蛋液的空鸡蛋壳,花上几十分钟,董师傅就能在薄薄的鸡蛋壳上“变”出一幅活灵活现的图案来。 拥有一双能让鸡蛋壳“变身”巧手的董师傅,这几年,自己也成功完成了一次“变身”:几年前他还在下沙学生生活区沿街摆地摊出售作品,过着和保安、城管“捉迷藏”的日子;如今,他已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定制蛋雕的网店,生意好的日子每天接到的订单都刻不完,每月能入账8000多元。 而这些,都是电子科技大学的一群大学生给他出的主意。 “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坚持不下来。”董师傅说。 1 K$ I6 W, }6 W
校园偶遇,让他的蛋雕生意“起飞” 董一言,安徽人,今年40岁,2003年来到杭州,做过小生意、打过工。爱好书法的他自己琢磨出了“蛋雕”的手艺,从2005年开始,在下沙一带沿街摆摊,出售自己的蛋雕作品。 “本身我就喜欢书法,觉得蛋雕很有意思,琢磨着琢磨着,觉得手艺练得拿得出手了,就打算做这个生意。”董一言给记者看了他最近的几件作品:一个鸡蛋壳上雕着细致的莲花和白鹭,寓意“一路连科”,而另一个则是NBA球星麦迪的漫画形象。 蛋雕是个细致活,雕一个“一路连科”,要花一个多小时。 然而这行营生,没有那么好做。董师傅回忆:“刚开始生意不是很好,每个月甚至只能赚几百块钱,还要躲着城管。蛋雕易碎,我就做了一个箱子,里面垫着海绵,打开来能当蛋雕的展示板,合上拎起来就能跑。” 生活所迫,这是当时董一言的写照——1993年就结婚的他,有一对子女在安徽阜阳老家,生活压力很大。 2009年秋天,当董一言和往常一样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兜售蛋雕作品时,两个学生找到了他。这两名学生是赛扶社团(现创行社团)的成员,对蛋雕很感兴趣,并提议由赛扶社团给这些蛋雕策划一条新的出路。 “一开始我还不相信,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董师傅说,“才过了两天,他们就拿着做好的策划方案来找我。” 社团学生的诚意打动了董师傅,他们的携手努力也由此开始。
; r$ ?% R) ^. F" W2 V( j% V* @/ p 大学生们“蛋蛋相传”,给蛋雕出谋划策 赛扶社团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蛋蛋相传”。 4年多过去了,如今赛扶社团已经更名为创行社团,”蛋蛋相传“也成了社团的老牌项目。跟董师傅合作的学生,每年都在换,至今已有好几十位同学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一方面是帮助董师傅,一方面也是锻炼我们自己,是一种双赢。”电子科大人力资源专业大二女生、也是目前“蛋蛋相传”项目负责人的李玉莲这样看待。 “我们尝试过很多方式。”李玉莲说,“开始是想让董师傅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教学生做蛋雕。后来发现虽然能扩大董师傅蛋雕的知名度,但是对销量没有什么改善。” 去年4月开始,社团帮助董师傅做起了定制蛋雕的网店,网店装修、定制分类细化、关键词检索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同学们分工完成的。 “大概去年10月11月的时候,生意开始有起色了”,李玉莲说。 现在,董师傅不必上街叫卖了,只要在家照着网上订单的要求雕刻就行。而经过学生们的精心策划和包装,以前卖10元一个的蛋雕,如今能卖到20-50元不等。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的销售额有8000多元。 “抽出来的蛋液,自己吃不完会送给邻居,天天送天天送,他们都不要吃了。”董师傅笑着说,生意之好可见一斑。 7 ^6 {2 \5 z/ |
他希望自己的手艺能传承下去 比起前几年,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董师傅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网店生意越来越好,我一个人经常做不过来,有时候一天要雕十五六个小时。有时候就想收个徒弟,毕竟蛋雕手艺是我一个人琢磨出来的,有个人一起,也好交流交流。”董师傅说。 “今年儿子要高考,女儿要中考了。”董师傅告诉记者,“女儿对这个还有点兴趣,也蛮有灵气,作为一个爱好也好,想教教她,也算是传承了这门手艺。” 而李玉莲和同学们的策划,就显得更加“野心勃勃”一些:“现在手机支付这么热门,接下来,我们想要开一个手机网店。还有这个用鹅蛋做成的镂空蛋雕,包装更加精美,是我们下一步要推出的产品。另外我们也在联系一些礼品门店,看看能不能有合作。” 看来,董师傅和电子科大学生的携手,还将“蛋蛋相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