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滴水护航支教队赴杭州市建德市航头镇中心小学支教第5天 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每每提及,我们的脑海里总能蹦出如孔子、孟子、京剧、昆曲等的词语,却又总止步于此,说不出个所以然。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有些什么,而其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滴水护航支教队特地开设了《国学》和《京剧》课程,一场孩子们的国故之旅,在航头中心小学展开了。 国学 * _( r4 B$ R4 y: \# G: w
八点,上课指令发出,四五年级的孩子们坐得端正,一堂有趣有料的国学课在“老师好”“同学们好”的问候声中正式拉开帷幕。 1 v) n: |- w/ V
《国学》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的热爱,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哲学、历史、文学等诸多方面的同时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做知国故、明国理的合格中国人。 雷辰老师首先从国学的基本内容入手,说明了国学课程与语文课程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国学研究载体“经、史、子、集”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形式。孩子们踊跃发言,急切地想要和大家分享自己对国学的认识。 随后,雷辰老师以《诗经》为例,以《诗经·大序》和名篇《关雎》《木瓜》等为切入点向孩子们介绍了诗歌的本质和作者写诗的缘由。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吟咏了《木瓜》中的经典名句,体会古人写诗时的思想情感。孩子们也认真做下了笔记。 京剧 《国学》课程之外,李天注老师的《京剧》课程,更是备受孩子们青睐。 京剧是中国戏剧艺术的典范、国粹的典型代表,因此京剧戏曲教育常被称为“铸魂工程”。《京剧》课程的开展是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戏剧艺术的美妙,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理解“国粹”的繁荣从何而来。 在京剧小课堂里,李天注老师从经典京剧选段谈起,首先介绍了京剧的由来和发展。他用梅兰芳京剧《空城计》选段引发了孩子们对京剧和三国人物的热情。当问及孩子们还知道什么三国英雄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京剧唱词的独特节奏与韵律,也在欢笑声中被孩子们习得。 接着,对京剧“生、旦、净、丑”形象的介绍也同样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一张张脸谱的变化、一段段唱词的交替之间,孩子们感受到了京剧特有的艺术色彩。不一样的韵律交织成一首歌,逗得孩子们笑呵呵。 “你看你看,我觉得这些花脸颜色很好玩。”一个小姑娘指着屏幕,开心地对同桌说道。 《国学》与《京剧》的课程,都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相信在这些文化特色课程中,孩子们一定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体悟到中华文化独领风骚的魅力。 赏影视,学防拐;练舞蹈,识国故。别着急,我们的特色课程还不止这些呢,让我们下期再见! 9 f& r% a" u {7 h: x: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