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大学生每天花多长时间用于阅读?最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围绕大学生读书话题,对全国8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学生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超四成学生每月读书不足一本,小说、名著、传记最受学生欢迎,近六成学生对自己读书的情况不满意。 . A) u5 N9 H6 H2 o" O
大学生每天平均读书时间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近五成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超四成每月读书不足一本 “我挺喜欢读书的,但每天上完课之后还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回到宿舍就已经晚上了,只能临睡前花个十几分钟把喜欢看的书翻阅一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高帅告诉记者,自己在社团中担任负责人,课余时间都用来开会、写策划、排练节目等,分给读书的时间也逐步变少。 和高帅一样读书时间较少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显示,46.3%的受访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30分钟,每天花费30分钟到1个小时、1个小时以上时间读书的学生分别占33.91%、19.79%。在读书数量上,44.91%的受访学生平均每月读书不到一本,另有43.17%和11.92%的学生分别平均每月读书1-3本和3本以上。 “每周最少都会读一本书,如果有些书的内容比较晦涩,就会再读一遍。”对于河北大学历史专业学生赵世介来说,读书在大学不仅是主业,读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他表示,自己所学的历史专业是一门需要大量文化基础的学科,不断地阅读才能学习到更多的内容,“读的书越来越多,也更加感叹中华文化的悠久,真是古人诚不欺我也!”
大学生每月平均读书数量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小说、名著、传记受欢迎 在本次调查中,82.64%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喜欢读书。那么,大学生对什么类型的书最感兴趣呢?调查显示,通俗小说类最受欢迎,占受访学生的61.46%,其次选择文学名著类和人物传记类,分别为55.67%和36.57%。 东北大学学生李阳是一名狂热的科幻小说迷,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刘慈欣。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像刘慈欣老师那样的作家,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就是为了创作而做准备,“动笔之后才发现写书和看书有很大的不同,之后会再继续多读书,向优秀的作家学习!” “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历史中伟人的重大决策和事件。”这就是江南大学学生马博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的原因,相比于虚构的小说、故事,真实的人和事让他觉得自己所读的书,就是在描述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大学生喜欢书籍类型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近六成对自己读书情况不满意 在此次调查中,兰州大学学生王一博面对自己读书情况满意度时,选择了“十分不满意”。他认为,虽然自己读的书也并不少,但总是不能像身边的人一样对名人名言张口即来,关于书里的内容也总是很难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觉得自己读得还是太浅了,读完就扔到一边,没有记录也没有思考。” 调查显示,有44.1%的受访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不太满意,36.69%的受访学生基本满意,认为非常不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为13.19%和6.02%。 “读得太片面,专业之外的书阅读还不够。”这是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王红对自己读书情况的评价。她读的书基本都是学术性书籍,主要为了满足课程学习的需要。她告诉记者,自己每次去图书馆总是直奔需要类型的书架,对其他类型的书一直没有很深的了解,前段时间偶然看到舍友借阅的漫画,发现其他类型的书也十分有趣。
大学生读书情况满意度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高校教师建议:避免急功近利、盲目从众,读书要有选择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团委书记徐伟琦认为,大学生读书应该当成一种知识的积累,而并非急功近利、盲目从众的形式,良好的阅读效果是要经历长远发展慢慢体现的。他建议,大学生在阅读时,要带着问题去学,学习过程还要带着审视的眼光,具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在阅读中解决自己的困惑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华北理工大学团委老师刘潇潇认为,大学生读书要学会选书,选书要把握好“两个懂得”,一是要懂得选类型,二是要懂得选书目。选书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为了汲取知识、学习技能还是情感疏导,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书;定好类型后,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作者、看书评等方式,了解比较究竟要看哪一本或哪几本书。(应受访者要求,除教师外,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 h- q" X: K" F(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