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n' ]! O" k- R. N, O9 s
~+ x( h# Q4 R/ [7 ?9 k 8 w$ ^8 ^4 e1 Y) m3 D
) t% w/ i* ~) i# S
这个广告的名字是“1984”,是根据一部书名为《1984》的小说为背景来制作的。《1984》是英国著名政治讽刺作家乔治·欧威尔的一部虚幻预言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虚幻中的1984年生活在一个叫欧什尼亚的极权专制国家,他的世界被“党”和它的领导人“大哥”所控制。欧什尼亚处处有“大哥”的头像海报,上面还有文字:“大哥在注视着你”。“党”和“大哥”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定量食物,颁发衣服,还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温斯顿由于和自由派女子朱丽娅相爱而被双双拘捕,送去劳改。在饱受饥饿、折磨、毒打和“教育” 后,他终于向“党”低头,背叛了朱丽娅的爱,说出了“我爱大哥”。《1984》给人一种压抑的、毫无希望的结尾。 哐,哐,哐,哐??一个昏暗的大屋子里,跑进来一群人,排排坐下,仰头而待,他们似乎是学生,表情木讷。在前面的大屏幕里,一个固化的脑袋,喋喋不休地告诉呆坐的人们什么是PC,他似乎是老师,表情同样的木讷。突然,一个白衫红裤的姑娘冲了进来,将手中的铁锤掷向屏幕,充满了叛逆的激情。 6 ], D9 ~' z) ]6 [; u. y7 o
' @3 y# o+ C/ }4 Y8 x1 ` 这是当时广告的内容情景。这则广告不仅将苹果的Mac打出了更为响亮的名声,而且同时那个玩世不恭的姑娘从此将嬉皮精神四处播散,造就了今天生活在城市边沿的两种人之一的嬉皮士。苹果会选择欧威尔的《1984》为背景来制作广告,是因为当时“苹果 II”系列电脑在经历了几年的热销后正在走下坡路,而1981年问世的IBM PC正值旺市,不断涌入企业和家庭。而在苹果推出首台个人电脑时,IBM并未给予太多的关注,但是在1981年夏天IBM突然以IBM PC重拳出击,并以其倍受企业信赖的品牌推动PC市场迅速成长。在苹果的眼里,毫无疑问这位电脑世界的“大哥”想要控制新兴的个人电脑市场。而这篇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正好能够充分表现和体味出1984年时PC世界的格局和苹果的心态,让顾客和看客们在获得视觉效果冲击的同时也了解了IT世界的现时状况,可谓是一举两得。当年负责制作苹果“1984”广告的创意导演李·克劳回忆说:“‘1984’表达了苹果的理念和目标:让人民而非政府或大公司掌握操纵技术,让计算机变得普通人可及而非控制人的生活”。这个60秒长的广告仅在1984年1月22日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的电视转播中播出了一次,却造成了空前的轰动,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和将近50个地方电视台都在超级杯后报道重放了“1984”,还有上百家报刊杂志评论“1984”的现象和影响,这些都为苹果公司和Macintosh做了免费广告赢得了评论家经久不息的掌声。今天的苹果仍然在为它的梦想努力着。不管84年的历史有多么的辉煌,多么的令人惊动,毕竟那已成为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我们仅以让它成为苹果前进动力的源泉,也是广告界追求的目标,从而,不止在IT行业,在广告行业创造出更为惊心动魄的神话。
) Y6 w4 u. _1 F: N
! r/ P0 X* g0 H$ B& |/ T3 {- H" D$ r! n9 C! [7 m7 O
[ 本帖最后由 熊猫 于 2008-9-1 15: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