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一所据说“以文史见长”的重点大学学文史。但我常常发现,老师开列的文史专业的许多必读参考书,却出自名气很小的学校的教授之手。学清诗,不能不读钱仲联教授的著作,钱先生的教席开在苏州的一所师范学院里;读宋史,几乎每一篇相关的论文和著作的脚注和索引里,都要反复出现漆侠教授的名字,漆先生的讲堂设在保定的一所省属高校。 最好的教授,并不都在那些名气最大的大学里。一所大学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往往与其在高教界内部的知名度不符。这是一个众所周知却总被视而不见的事实。 关于“名气”的傲慢与偏见,导致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后果:许多优秀的学生没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许多优秀的教授未能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许多获得了优质教育的学生却不能得到最好的就业机会……以上这些后果加一块儿,又使得许多曾经拥有名牌专业的高校逐渐失去了办学特色。 只有少数在报考时就已获得充分信息并且足够勇敢的天才学生,才能冲破这样的迷障,投奔那些实力远远超出其名气的大学校园。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批这样的大学。如果不是受版面的限制,这份“委屈奖”获得者的名单还会开列得更长。 从现有的这份名单上可以看出,大量的此类学校坐落在西部。它们首先就受累于其校名的“西部色彩”。 西安与上海的差别,显然并不能说明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的实力差别,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却足以说明两校知名度的差别。“西北”与“中国”所指称的行政区域大小,显然并不能准确对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实力大小,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却决定了两校名气的大小。奈何? “巷子”最深、名气与实力反差最大的,是军工系统的一些高校。这些学校里,聚集了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设施,但出名不属于他们的性格。 校友对于公共舆论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我们开列出的名单中,很少有培养出过大众明星的学校,虽然他们的校友可能在本专业领域里大名鼎鼎。也很少有哪所学校设立有新闻系或新闻专业。虽然这些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无关,但却与学校的公共知名度大有关联。 不再为这些学校辩白了。其实我只想告诉今天参加高考的姑娘小伙子们一件事:到下列这些大学去读书是值得的。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大可能是中国名气与实力反差最大的一所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的主体从上海迁至西安,1959年名称才正式加上“西安”二字。至今,西安交大食堂的师傅最擅长做的还是上海菜。 西安交大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的几所大学之一。2000年4月,与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和3个临床教学医院。现有专任教师31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17名,各类高级专业人才2020名,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1599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1名。 全校有67个本科专业,136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83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20个,列西部高校之首。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4个学科被列入国家“长江学者计划”,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有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级三项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电子科技大学 去掉了校名中的“成都”两个字,电子科技大学才显示出其应有的排场。这所学校,当年是按照周恩来总理的部署,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3所院校的电讯工程专业合并创建而成,为我国最早的7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早在1960年就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江泽民语)。 该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学校取得科技成果近千项,其中8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级成果奖25项,国内外专利100余项,部省级成果奖近400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这是一所出身尊贵的老牌名校。其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以后曾先后更名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中央军委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简称“西军电”)、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始改为现名。 该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600多人;确立了以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下设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技术物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9个学院及研究生部,有23个本科专业、26个硕士点、11个博士点、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咸阳的杨凌小镇,被称为“中国农科城”。1999年,地处杨凌的隶属于5个部、省、院的教育、科研单位合并,重新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据称,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业大学。 学校现有教授、研究员等职称人员250多名,副教授、副研究员等职称人员900多名,两院院士3名。设16个学院(系),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24个。现有本科专业49个,硕士点47个,博士点24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另外有工程、农业推广等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研究中心和工程中心4个,国家级科学研究野外台站两个。 西北工业大学 这可是中国水平最高的几所军事工程院校之一,是重点中的重点!她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抗战内迁的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合组而成。1957年又并进去了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航空系、浙江大学航空系、南京大学航空系组建而成)。1970年,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又整体迁并入校。 该校是全国首批15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的高校,又是教育部“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有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两院院士11名,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3名,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名,亚太地区材料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名。设有23个院系,52个本科专业,77个硕士点,43个博士点和9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学校设有国防科技研究院。2002年科研经费4.5亿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长安大学 单听名字,容易被人误会成一所民办高校,其实,长安大学是由数所老的部属高校合并而成,正儿八经的教育部重点。 该校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设有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机械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现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00余人。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共有6所,陕西师范大学是其中之一。在西北地区的文理综合院校之中,其水平可能仅次于兰州大学。 该校现设有16个院(系),58个本科专业,63个博士、硕士授权点;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有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各类研究中心(所)42个。拥有在西北地区高校中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现有藏书201万册。该校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当年也是名满华夏的,她既是中央大学的前身也是她的后身。与南京大学等校分家后,她成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以后又改回了老名字,但这名字却已经老得没几个人晓得了。 如今,该校拥有两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员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1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6个,博士生导师200多人。拥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 合肥工业大学 默默地站立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里,许多人都不清楚,合肥工大也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 该校现设有17个院、部,86个实验室、41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20个省级重点学科。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还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5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1个,本科专业60个。 中南大学 在近年院校合并的浪潮中,3所老牌部属高校(卫生部所属湖南医科大学、铁道部所属长沙铁道学院与教育部所属中南工业大学)合并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中南大学。其实力当然非同一般。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山水交映,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该校现有本科专业66个,博士点10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博士生导师350多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000人。 南京农业大学 这儿是中国近代农业科技教育的老祖宗。其前身是著名的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1954年,被当时的政务院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 该校现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33个博士学科专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生导师156人,硕士生导师334人。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 最后说说位于天子脚下、名气也不能算很小的一所百年老校———北京师范大学。 20年前,考生们填报志愿,在京城高校中,往往选完了清华、北大之后,再选就是北师大。但近些年,她在社会上似乎已没这红火劲儿了。挺亏的。 其实她一直是一所好学校。在“七五”、“八五”期间,该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博士点学科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七。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十五。有7个国家文理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位居全国高校第四。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位居全国高校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