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四川大学生小陈,为了给在长春亲戚家过年的女友一个意外的惊喜,从四川赶到长春想和女友一起过个浪漫的春节。2月17日,农历年三十儿,小陈赶到长春却迷了路,由于人生地不熟、又联系不上女朋友,他就跪在路边失声痛哭起来。民警得知情况后,积极帮助“寻亲”, 因小陈掌握的信息少,连女友亲戚家到底住在什么位置都说不清楚。看到一时没有头绪,小陈又开始哭了起来,,民警想了好多办法,最后给他唱了一首“五音不全”的歌,才让小陈止住哭声。初一,看到民警累一天没有收获,小陈又哭了。直到初二,终于找到了其女友,小陈抱住女友又失声痛哭,说:“我可找到你了!我想你!”(2007年02月24日02:51 东亚经贸新闻)。2 q7 H- D3 f. k. j" x0 C
看了这则新闻,李博客心里很不是滋味。十九岁的大学生啊,第一,已年满十八岁,成人了。第二,还是大学生,说明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了,可是,因为迷路和找不到女友,一个男子汉,竟然三天四哭!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是“走上社会和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14.9%)、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社交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8.8%)、操作技能(25.9%)、基础知识(4.6%)等之前,位列首位。在另一次调查中,在问及大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的交际能力时,只有两成回答“较强”,认为“较差”和“一般”的则有七成多,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信心不足。 通过这些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意识到,社交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今后走上社会和求职路上的“拦路虎”。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和实践才能获得。而目前,社交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 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成绩而忽视了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于是,才会出现“因为迷路和找不到女友,一个十九岁的大学生竟然三天四哭”现象。 可以说,目前社会已发展到了一个“表现”的时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会与他人相处沟通,培养自身对交际能力的信心。事实也表明,那些交际能力强、勇于展现自我的毕业生求职时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确,社交能力已成为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为看重的能力素质,因此,给大学生补上这一课已经刻不容缓。真的,我们的大学不要再培养因为迷路和找不到女友,竟然三天四哭的大学生了! 因迷路大学生当街痛哭的小陈,代表着七成社交能力欠缺的中国大学生,这些学生,同时也是中国素质教育失败的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