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前天 08:38 |
---|
签到天数: 238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C6 f2 O5 p0 f: U3 p \) p4 a7 M, s0 h5 e
在科幻迷心中,他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高到世界级水平;在电影迷心中,星际穿越与他不谋而合;在小说家心中,他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而在粉丝心中,他是亲切又朴实的“大刘”。21日,《三体》英文版在上海启动大中华区独家发行,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其作者、连续8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
5 r3 u, |: |$ y+ y$ {$ M. P+ u" ~& j9 C
# S1 z0 H" H% K& } n+ R& M0 ]+ w3 I* G. h# A6 l/ [. ^
“科幻文学创作还没到最好的时代”' f4 T9 C) s: s- u8 u; Q
|4 u) r7 `" C# l
“对于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而言,现在是向前展望、充满希望的时代,却不是最好的时代。”刘慈欣说,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现在最缺的两个东西是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作家。
) o7 h- x2 u" F0 ?
; Q) O* y9 P' K; x" A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科幻大国,一是科幻作品本身,二是其科幻产业市场规模。“仅从出版市场规模而言,中国科幻文学规模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电影等衍生产品的差距更大。”刘慈欣说。" E$ r% J! \+ v- a) B. U* G
G# Z; Z2 n7 u! G; e" [
刘慈欣认为,造成欠缺的原因是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场小,作者养不活自己;因为养不活而离开,市场变得更小。
5 @) D( @' V% `4 A+ ?
7 t7 }3 `0 w; k, j“中国科幻的真正繁荣、振兴,需要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做得到的。”刘慈欣说,而在我国长期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人非常少,现在市场,想要养活一个专职科幻作家太难。“要想得到专业读者的认可,中国科幻作家还有很长的路。”( {/ ]; }/ ?3 Z, N$ \
M7 C; X+ Y* Y) w7 H
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没经验也要开始”2 f! }# c( y0 ?- i: ?, [
, E0 m j7 I+ T+ E让科幻文学创作焕发“第二春”的,是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科幻大片。影视作品的传播力更为广泛,成为科幻文学的有力补充,甚至“青出于蓝”。例如近期正在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杰作《星际穿越》,就让不少科幻迷大呼过瘾,也让《三体》的销售再上热潮。- E' R+ b: Q+ l
; Y* B- a# r- {% {不过在刘慈欣看来,《星际穿越》还没到神作的地步。“我打8.5分。”刘慈欣说,和大部分好莱坞大片不同,这部优秀的科幻电影不靠特技取悦观众,而是有着优秀的科幻内核、构思和想象,是一个很纯的硬科幻。
7 N% L( _$ J) l# f" q- I4 e# D
: V+ _- Z$ P7 w- G V从个人角度,刘慈欣坦言他更喜欢《地心引力》,而给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打9.8分,给诺兰的另一部杰作《盗梦空间》打9分。“《星际穿越》欠缺的1.5分,是一开始节奏有点慢,也有一些明显的科学硬伤。”
1 R" g9 \' l; G1 r0 J- u& ?: X/ W& r" T1 Z u
其实在中国电影票房榜上,科幻片占据了半壁江山,但究竟何时才能有制作精良、属于自己的国产科幻片,是不少科幻迷和影迷的共同期待。2 ^) V0 R+ M5 G" D) o1 N! i3 t3 r
9 w Q, e2 n- _ b4 R; S
好消息是,科幻文学的改编正在趋热,已立项或正在拍摄的国产科幻电影不下十部,其中就包括刘慈欣的《乡村教师》等多部,2015年更被期待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虽然我们没什么经验,但总得有开始。”刘慈欣说。: w- Y h7 S n( Y
3 Q6 V; `; k4 R6 ^9 x0 y “不要畏惧创作的瓶颈期”
4 h& K; J5 |( F/ Z4 W) Y- ~2 p) p9 |
科幻文学创作不同于主流文学的创作,其评价标准更加多元。有人看重科幻作品的文学性,有人看重在科学上的严格性……而在刘慈欣看来,优秀科幻小说的内核在于创意。
% c$ S" e3 x* f% e: \! ]. _. D% \* j+ v) z. D
《三体》之后,还能不能超越自己?这恐怕是很多书迷最想问,却又最不敢触及的话题。刘慈欣说,以创意为核心的创作注定是十分困难和痛苦的,“没有瓶颈期之说,因为什么时候都很困难,尤其是很多科幻作家很长时间都不能发表一个字,等待的就是一个石破天惊,至少让自己兴奋的创意。”
8 X, X, d' q* W% o+ Q4 z% `# V+ r4 Q
科幻之源是科学,然而科学的神秘感正在逐渐消失,让读者兴奋不已的新创意近年来越来越少见,科幻文学的衰落或许是全世界共存的问题。“科学催生了科幻,如今却是要杀死科幻。”刘慈欣说,这对于科幻文学创作而言是一个致命因素。
2 y1 w, e% @. @0 u1 J% k4 u* a' N, d/ m- i
试想,如果前沿的物理学作者看不懂,普通人对科技的未来不再好奇,科幻的未来会在哪里?刘慈欣认为形势已非常严峻,可他也没有答案。答案,可能在年轻科幻作者刚冒出的火花里。
# N( ^$ q7 G! T/ m- O5 Z8 T
3 J6 L- X# y+ O/ d! P-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