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3 天前 |
---|
签到天数: 23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杭州市街巷地名考
杭州于秦汉时期,就称钱唐县;南朝梁、陈时置临江郡、钱唐郡;隋朝改称杭州。历史上的吴越、南宋两次在此建都,至元代为省会。
杭州自古被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时过境迁,今天的杭州已经不是昨天的临安。古地名、旧地名成了见证杭州历史的重要文物。
“宋城路”、“六部桥”、“瓦子巷”让人没有忘记这里曾经是南宋皇城、她纪录了中央官署三省六部及菜市瓦子的大体位置。“府前街”、“旧仁和署”、“红门局”等影现明清时代的杭州府治。
解放后拆除了众安桥岳庙,庆春路的孝女井(也称孝娥井,岳飞幼女抱银瓶赴义处),吴山东麓吴越朝天门(即鼓楼)等重要文物古迹,遗留下的是“岳王路”、“孝女路”、“鼓楼”的名字,成了后人寻觅遗址的唯一依据。
近年又拆毁了古老的以南宋东御园命名的“东园巷”,仅保留“东园”地名,为“东园小区”,后人尚可据此寻觅“东园巷”的旧踪,探索南宋东御园的大致方位。
杭州市成片地拆除南宋古巷孩儿巷、山子巷。前者以当年巷中多泥孩儿铺得名,后者为爱国诗人陆游寓所南楼所在地。他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传即作于此巷。今天不仅小楼深巷景观消失,连两巷古址已鲜为人知。
杭州的街巷地名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更替。每一个街巷地名都和杭州的地理环境、历史古迹、人物典故、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杭州市地名志》所载1667个杭州街巷标准地名(包括区片、新村)为依据,对地名渊源作一些分类研究,以探求杭州街巷地名的地方特色及其命名规律。
山岭地名 杭州街巷以山岭命名的不少,这是“三面云山一面城”自然环境的反映。以山名路如市区主要街道南山路、西山路、北山路,西湖群山根据方位分别概称南山、西山、北山,路环湖傍山而行,故名。又如湖滨街道的吴山路,南星街道的凤凰山脚路、馒头山路,南山街道的玉皇山路,北山街道的孤山路,也均因路正对该山、路近该山或沿山麓而得名。
市区主要街道莫干山路和西溪街道的天目山路,两山虽不在杭州,但都是浙西名山,且两路方向均分别直通两山,故用为杭州路名。清泰街道的大东山弄、小东山弄得名于东山,东山也不在杭州而在上虞,但弄内旧有三太傅祠,祀晋谢安等,取谢安“高卧东山”,“东山再起”典故而名。以岭名路如市区主要街道万松岭路,北山街道的葛岭路等。杭州的山岭地名已“名存实亡”,如艮山街道的艮山上,旧以近艮山得名,艮山高不逾丈,早已夷为平地。又如清波街道的铁冶路,湖滨街道的扁担弄等也皆以铁冶岭、扁担岭得名,今岭也都已不存。翠苑街道的黄姑山路,其山因建厂房也于八十年代铲平。
水文地名 杭州襟江带湖,河道纵横,水井遍布。这是众多水文地名诞生的基础。水文地名可分三类:一是江河地名,市区主要街道西溪路、浣纱路、中河路都因路沿有关溪河而名。南山街道的之江路,因路濒钱塘江(又名之江)得名。此外,朝晖街道的上塘路,小河街道的小河直街、余杭塘路等等也都如此。二是湖荡地名,长庆街道的三角荡、西溪街道的白海荡,皆因地处古湖荡得名。此外如潮鸣街道的花塘弄,湖墅街道的珠儿潭巷等,也属此类。三是井泉地名,杭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唐刺史李泌凿六井引西湖淡水以供民用,至今传为美谈。嗣后历代郡守也都重视凿井,由是水井遍布,出现了许多以井命名的街巷。清波街道的大井巷,其井为吴越时韶国师所开,泓深莹洁,大旱不涸,品其水为钱塘第一,巷以此名。天水街道的百井坊巷,据传旧有祥符寺,内有吴越钱王所凿九十九眼井,习称钱王百井,巷名以此。湖滨街道的孝女路,以岳飞幼女赴义的孝女井得名。此外南山街道的龙井路、虎跑路,灵隐街道的玉泉路,也均以井泉得名。市区共计有水文地名59个。
方位地名 方位地名是以某一地点或机构为基准,来确定四周街巷方位,并用东、南、西、北、中、前、后等方位词来命名街巷。这一类地名在杭州也较普遍。如以旧城墙为基础的市区主要街道环城路,因各段在杭城的所处方位不同,分称为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长庆街道的东健康路、西健康路,是因路沿省体育场的东、西两侧而名。清波街道的中、东、西太平巷,东、西都司卫;湖墅街道的沟狮滩南弄、北弄;望江街道的莫邪塘东、南、西、北四村;闸口街道的元帅庙前、元帅庙后;清波街道的府前街;清泰街道的馆驿后等,都是其例。涌金街道的后市街,南宋时面向凤凰山皇宫,取“前朝后市”之义,也属此类。方位地名还见于冠以横、直的街巷名中,根据方位东西为横,南北称直。如武林街道东西向的横长寿路、横广福路,因与南北方向的长寿路,广福路成T形相交,故称之为横。潮鸣街道的直、横坛仙巷,涌金街道的直、横饮马井巷,直、横紫城巷,城站街道的直、横福缘巷,直、横骨牌弄等也都如此。此外市区主要街道中山南、中、北路,建国南、中、北路,湖墅南、北路,虽也各有方位词,但实为一路,只因这些路较长,为了便于定位,分段称呼而已。湖滨街道的上、下兴忠巷,清泰街道的上、下珠宝巷,天水、武林街道的上、下焦营巷等(杭州地势南高北低,有“上到江干、下到湖墅”之谚),情况也雷同,皆不应计方位地名。市区共计有方位地名116个。
处所地名 这是以街巷所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地名,这类地名在杭州为数最多。市区主要街道江城路、湖墅路,前者因街道所经在旧城基,又靠近城河,距钱塘江也不远,处江城之间,故名;后者路处古湖墅地(宋称湖州市,明后称湖墅),因名。市区主要街道湖滨路,望江街道的江边路,艮山街道的河@①上,小河街道的河塍路,都因位在西湖、钱塘江之滨,京杭运河沿岸而得名。西溪街道的马塍路,因路在五代吴越钱王蓄马之马塍旧地,遂袭其名。清泰街道的断河头,紫阳街道的直河头,前者因地处古茅山河,宋孝宗填河建德寿宫,河至此断,故名;后者因巷在贴沙河与新开河分流处,为贴沙河头而名。处所地名还和街巷与重要建筑、单位的相关位置有关,如涌金街道的营门口,因街正对清旗营南门--延龄门,为出入之口,故名。西溪街道的求智巷,因穿越浙江教育学院和幼儿师范内,因名。闸口街道的南复路,灵隐街道的玉古路,地处南山公墓至复兴街,玉泉至古荡间,以起迄地首字复合得名。处所地名更多的还在靠近马路的大批新村上,如天水街道的延安新村,武林街道的环西新村,艮山街道的东园新村,拱宸桥街道的湖州新村等,都因紧靠延安路、环城西路、东园巷、湖州路而得名。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展,许多乡村也纳入市区,有的拆迁建路,有的改建新村,但也往往以原乡村名为路名、新村名。如东新街道的东新路,以路处旧东新乡地为名。灵隐街道的庆丰新村,因地处古荡原庆丰村地而得名。市区共计有处所地名207个。
特征地名 某些街巷有其地理上、建筑上、功能上的鲜明特征,与一般街巷有明显区别,这些特征往往就成为该街巷的地名。例如长庆街道的高地下,以其巷地势高于四周而名。半山镇的升平弄,其弄自南向北步步上升,因名。清泰街道的九曲巷,艮山街道的湾儿头,前者因巷多曲折而得名,后者也因路呈弯形而命名。清波街道的水沟巷,原流福沟水在巷中石板下流经,水声汨汨,终日不断,遂有水沟巷之名。该街道的环翠楼,其地自明代开始,夹道植树,翠绿如林,当时其他街巷很少种树,故名环翠。城站街道的白果树下,米市巷街道的枯树湾,皆因巷旧有巨大古木为特征得名。又如清波街道的石板弄,潮鸣街道的石板巷,米市巷街道的长板巷,都是以巷(弄)内路面由石板铺成而得名。再如艮山街道的挑水弄,米市巷街道的水浜弄,均为旧时当地居民去河浜挑水必经之路,遂名。武林街道的劳工巷,以昔为人力车工人聚居处而名等等。市区共计有特征地名74个。
机构、单位地名 机构单位地名是指该街巷上有重要的机构、单位、遂以此名路。其命名原则与后述的官署地名、寺观地名是相同的。然官署、寺观地名归属于古迹、史迹地名,而机构、单位专指当代,归类于地理环境地名,故分述之。市区的主要街道体育场路、机场路,前者因路中有省体育场,后者因路专通笕桥机场而得名。城站街道的城站路,涌金街道的青年路,湖滨街道的邮电路,翠苑街道的影业路,也因路有杭州火车站(习称城站)、青年会、电信局、浙江电影制片厂等机构单位而名。北山街道的省府路,涌金街道的人民路,名由路中的省人民政府、杭州人民大会堂而得。此外小营巷街道的宗文弄,灵隐街道的浙大路,北山街道的杭大路,则因路有宗文中学(今杭十中)、浙江大学、杭州大学而得名。长庆街道的杭丝印巷,拱宸桥街道的杭印路,东新街道的重机路,则以路中的同名工厂而命名。市区共计有机构、单位地名30个。
坝闸、埠渡地名 杭州地处江南水乡,市内河道纵横,除多桥梁外,还多坝、闸、埠、渡。它们与市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在其附近就出现了一批以坝闸、埠渡命名的街巷。如米市巷街道的新河坝巷、德胜坝巷,前者古代原有新河坝,为湖墅三塘五坝之一,是南北行旅货运必经之地,巷以坝名;后者巷处明洪武五年(1372)所建之德胜坝边,也以坝名。涌金街道的羊坝头,羊原作“洋”,在隋唐前此地濒海,为筑坝御潮之所,后成民居,遂以名巷。又如闸弄口街道的闸弄口,地处京杭运河之滨,此地旧有清凉闸,遂名。江干区之闸口,因地处五代龙山闸之口,故名。北山街道的石函路,民国时称圣塘路,以圣塘闸得名;今称石函路,也以唐刺史李泌所筑之石函闸命名。此外如长庆街道的新坝,艮山街道的会安坝,米市巷街道的草坝巷、青河闸弄,紫阳街道的永昌坝,通江街道的响水坝弄等,都是以坝闸命名。以埠渡命名的如清泰街道的宿舟河下,地处东河西岸,南宋时为官船廨所在,舟船舣聚,故名。湖墅街道的渔家台,巷在京杭运河东岸,旧为渔船停泊之地,因名。小营巷街道的司马渡巷,西濒中河,宋时有司马渡,遂以渡名。灵隐街道的茅家埠、南山街道的赤山埠,宋时均为西湖沿岸之船埠,后西湖淤浅缩小,遂沿用为聚落名。市区共计有坝闸、埠渡地名23个。
城垣地名 辛亥革命后杭州城垣先后拆除,但城毁名存。在《杭州市地名志》所载的杭州20个区片名中,原十大城门均列其中,即武林门、艮山门、清波门、凤山门、清泰门、涌金门、望江门、庆春门、钱塘门、候潮门,至今仍是杭州的交通和活动中心。在杭州的街巷中,以城门命名的也不少,如市区主要街道庆春路、艮山路,清泰街道的清泰街,涌金街道的涌金路,武林街道的武林路,南星街道的凤山路,紫阳街道的候潮路,望江街道的望江路,凯旋街道的太平门直街(庆春门俗称太平门)等等。此外天水街道的小北门,长庆街道的东清巷,紫阳街道的水门弄、水门南弄,前两巷名来自宋天宗水门(元末改为陆门,称小北门)和东青门;后两者来自宋保安水门。湖滨街道的平海路,是以清代旗营平海门得名。除城门地名外,杭州还有许多以城墙命名的街巷,如清泰街道的城头巷,武林街道的城墙脚边,长庆街道的后城墙,米市巷街道的夹城巷等等,成为考证不同时期杭州城墙走向的重要依据。南星街道的宋城路,是地处南宋皇城遗址而得名,更具历史意义。
官署、军营地名 杭州自隋即为州治,吴越、南宋又为都城,元后又为省会,官署、军营众多,许多街巷地名源出于此。紫阳街道的六部桥直街、六部桥弄和六部桥河下,皆以六部桥得名,而六部桥附近是南宋中央官署三省六部所在地,名实由此。清波街道的三衙前,是南宋南、北、东三通判衙门故址;该街道的旧藩署是明清藩司衙门(即布政使署)故地;东廊下、西廊下是因布政使署门外百狮池的东廊、西廊而得名;西公廨以使署二门内有经历、照磨公廨而名。此外,旧仁和署是明清仁和县署故址等等。今河坊街西段以北,元后是省、府、县三级官署集中地,故官署地名也多见于清波街道。有关经济机构方面地名,则较分散,如城站街道的什物库巷,是因宋时这里建有什物库而名。通江街道的牛羊司巷,是因南宋有专供御用的牛羊司在此。清波街道的红门局,是因明代曾于此建织造局,其门红色,故名。涌金街道的火药局弄,则以明设之火药局得名。紫阳街道的抽分厂路,是因明代在此设关抽分商木之税而名。军营地名如小营巷街道的银枪班巷,是宋禁军银枪班驻地;天水街道的后营弄也是宋后军步军驻地;长庆街道的大营盘为清楚军营盘所在等。
寺观地名 杭州素称“东南佛国”,佛道诸教兴盛不绝,寺观祠庵遍布,给杭城街巷地名以深刻的影响。以寺庙名街巷的如潮鸣街道的潮鸣寺巷(寺原名归德院,宋高宗南渡曾驻跸寺中,夜闻钱江涛声,赐改潮鸣寺),紫阳街道的白马庙巷(庙祀传说中泥马渡康王之白马)。此外城站街道的金刚寺巷,南星街道的梵天寺路,湖滨街道的祖庙巷、菩提寺路,北山街道的弥陀寺路,通江街道的太庙巷,长庆街道的助圣庙巷等均是其例。以观名街巷的如清泰街道的佑圣观路,小营巷街道的紫金观巷,武林街道的观巷等。以祠名街巷的当推清波街道的祠堂巷和钱王祠路。前者宋名南新街,明时兵部尚书于谦建宅于此,弘治初敕建其宅为怜忠祠,故改祠堂巷。后者祀奉吴越钱liú@②、钱元guàn@③、钱弘佐、钱弘zōng@④、钱弘chù@⑤五王。祠在“柳浪闻莺”公园,民国时于祠旁辟路,遂以祠名路。以庵名街巷如城站街道的三昧庵巷,庵祀岳飞部将杨再兴。再如闸口街道的白云庵等,均以庵得名。
纪念地名 国家重大事件,一定形势下的时代要求,有时也反映在地名上,虽然这类地名在杭州为数不多,但颇有时代特色。如杭州主要街道解放路、建国路、凯旋路,前者为纪念杭州解放改中正街而来,后两者均是在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命名。又如涌金街道的光复路,原为小河,日军侵杭期间河道淤塞,1945年光复后填河筑路,遂以光复名路。再如闸口街道的复兴街,原来分段称呼,抗战胜利后,以中华复兴之义,统名复兴路。反映政治形势的地名,当以清泰街道的民权路、民生路最为典型,1927年北伐胜利,为宣扬三民主义,在当时国民党浙江省党部附近命名民权、民生二路。又如涌金街道的国货路,清称施水坊巷,民国后称泗水路,二十年代末为抵制日货,建国货陈列馆,将馆前此路改称国货路。其他如清波街道的劳动路,长庆街道的新华路,闸口街道的立新路等,均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纪念形势地名与政治关系密切,大多为政府颁发,而且还往往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行市地名 杭州在隋代已“商贾并凑”,到五代则已“骈穑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南宋建都后已成“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嗣后一直是浙江的经济中心。工商业的繁荣也给杭州地名带来深刻的烙印。以手工作坊命名的如涌金街道的扇子巷,南宋以来一直是扇业作坊的集中地。武林街道的布店弄,因古代弄内多织布作坊而名。此外清波街道的打铜巷,湖滨街道的宋浇造巷,潮鸣街道的打线弄,米市巷街道的伞坛弄、炉厂巷,小河街道的打铁弄等,都是其例。市场地名尤为众多,较著者有清波街道的布市巷、高银巷,前者南宋为布市,旧有布业会馆;后者宋时为珠子市场,贸易日以万计,故名高银。又如米市巷街道的米市巷,南宋时是米市所在;清泰街道的珠宝巷,元时多回人富商所开的珠宝铺;小营巷街道的马市街,今区片名卖鱼桥,也均为南宋马市、鱼市得名。此外,武林街道的竹竿巷、孩儿巷,天水街道的茶叶弄等等也是都如此。以库栈命名的如今区片名松木场,清泰街道的柴木巷,均为宋时之柴场。潮鸣街道的缸甏弄、盐卤缸巷也都为古代缸栈和宋都盐仓之所在。市区共计有行市地名90个。
桥梁地名 杭州自古多桥梁,《杭州市地名志》载今市区尚存古桥150余座(不包括西湖及郊区乡镇诸桥)。这是杭城旧多河道,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标志。桥建于交通要津,两端联系街巷,许多街巷就以桥名之,且是杭城各类街巷地名中为数较多者之一。《杭州市地名志》载今市区20个区片名,以桥得名的就占4个,即卖鱼桥、天水桥、龙翔桥、众安桥。虽都已桥毁名存,但至今仍为市区活动中心之一。此外如井亭桥、菜市桥、宝善桥、拱宸桥、南星桥等,也起地段中心点的作用。以桥名路的如涌金街道的定安路,湖滨街道的长生路、龙翔路、板桥路,天水街道的狮虎桥路等。但更多的还是以桥命名街巷。杭城桥梁地名的特点:街巷与桥垂直穿桥而过的叫直桥,与桥成正交的叫横街,桥堍两岸沿河而行的叫河下。前者如武林街道的仙林桥直街,因街东接仙林桥。南星街道的凤山桥直街也是如此。中者如长庆街道的太平桥横街、新桥横街,均与太平桥、新桥直街成正交。后者如拱宸桥街道的登云桥河下,通江街道的望仙桥河下,皆因巷处桥下河边得名。由是还产生了以桥为中心的系列街巷地名。如位于长庆、潮鸣两街道间的太平桥,桥的四周就有太平桥直街、太平桥横街、太平桥西河下、太平桥弄等地名。该两街道间的新桥,也有新桥直街、新桥横街、新桥西河下、新桥河下、新桥弄等地名。
楼亭堂阁地名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不仅在西湖风景区多楼、亭、堂、阁等古迹,在市区内也有大量分布,成为街巷地名的又一渊源。区片名鼓楼、雄镇楼及通江街道的镇东楼(街巷名),是以旧时杭州三大城楼命名。今三楼虽都夷毁,但地名尚存。清波街道的紫薇坊、熙春弄、三元地,前者因明代布政司署内有紫薇楼,后两者因南宋南瓦子有熙春楼,中瓦子有三元楼,均以楼名巷。武林街道的井字楼,长庆街道的五福楼也是其例。以亭得名的如清波街道的四宜路,清泰街道的水亭址,天水街道的万寿亭街,通江街道的瑞石亭,闸弄口街道的三里亭街,西溪街道的花园亭路等。武林街道的仁德里、思敬里,天水街道的耶稣堂弄、敬德里,紫阳街道的五圣堂等,则以堂命名。长庆街道的水星阁、文星巷,通江街道的大悲阁弄等,都以阁得名。此外横河街道的瓦子巷,南星街道的南瓦子巷,均为南宋瓦子所在地得名。清泰街道的百岁坊巷,因明万历间有顾钱氏寿104岁,有司建百岁坊于巷北,名由坊得。涌金街道的三元坊巷是因明淳安商辂,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在此建三元坊自炫,遂名。天水街道的皇亲巷,以褒奖明孝惠太后所立之勋戚牌坊得名。清泰街道的梅花碑,是以碑得名等。
人名地名 人名地名在杭州街巷名中为数不少,这是杭州名人辈出的反映。它可分为四类:一是名人地名,是以对国家对杭州有过较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名、号为路名。如市区主要街道中山路,湖滨街道的白傅路(白居易官至太子少傅,故又称白傅)、东坡路、惠兴路、学士路等。此外该街道的岳王路、蕲王路也属这一类。人物地名易受政治形势的影响,稳定性差。新中国成立后已改中正街为解放路,竹斋街为河坊街,教仁街为邮电路;复英士街为平海路,膺白路为南山路等。二是人名地名,这类用作地名的人只是稍有名声而已,但其曾在此地居住过。如涌金街道的见仁里,是以民国时工务局长萧见仁寓此而得名。潮鸣街道的包龙桥巷,是因一位乐善好施的富户包龙桥居此而命名。有的甚至是房子主人自封的,如武林街道的迪心里,就因清代上海陈迪心在此建房而自名。甚至较有名声的居民绰号也可成为巷名,如涌金街道的谢麻子巷,小营巷街道的冯山人巷等。三是姓氏地名,在人名地名中这类为数最多。姓氏地名的出现或为某姓所集中居住地,如城站街道的陆家河头,就因古代居此者以陆姓为多;天水街道的沈家弄,原甚荒凉,有沈姓三户始居,故名。或为该街巷历史上曾有较大声望的名人居此,遂以其姓名巷,如湖滨街道的崔家巷,宋时因崔清献居此,故名;又如长庆街道的岳家湾,传为岳飞昭雪后他的子孙居此;横河街道的小米巷,是因南宋杰出书画家米友仁居此(米芾长子,人称“小米”)而得名;潮鸣街道的金郎中巷,是因明清时有世代行医金姓居此等等。四是官宦地名,这是因为该巷历史上曾有官员的府第、住宅,如清泰街道的南班巷,传即为南宋宗室子弟列南班者居此而名。长庆街道的张御史巷,是因明成化间右副都御史张本居此得名。横河街道的金衙庄,是以明湖南臬司、金学曾别业而得名。市区共计有人名地名108个。
景观地名 所谓景观地名,非指今日之风景名胜地名,而是指古代有此景观,后来景废沿用为当地的街巷名。这一类地名在杭城虽不多,却反映出杭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为寻幽访古提供线索。如市区主要街道秋涛路,原为濒江海塘,秋涛拍岸,为观潮胜地,清建有秋涛宫,民国时筑路,虽已无此景,仍名秋涛路。又如米市巷街道的半道红、双辉弄,前者相传古代夹道栽桃花,“半道春红”为湖墅八景之一,巷以此名。后者传农历十五、十六,此弄有日月同照奇观,故名双辉。再如清波街道的荷花池头,南宋时为府治净因寺故址,内有荷池,芙蕖遍开,清初毁于火,建房后成为巷名。艮山街道的东园巷,据传原为宋御园东园所在,是以园名巷。涌金街道的绿杨新村,原为涌金门外湖滨之地,古代广植杨柳,称柳洲,民国建村时,遂名绿杨新村。此外如清泰街道的五柳巷,小营巷街道的方谷园,北山街道的桃园新村等,都是以古景观得名。
吉祥地名 也称愿望地名,人们希望避凶就吉,安居乐业,往往选用吉利祥瑞的字眼来名街巷或新建住宅,形成杭州众多的吉祥地名。清泰街道的吉祥巷,原名夹墙巷,人们以谐音喜称吉祥巷。拱宸桥街道的裕兴街,两侧多小店,盼生意兴隆,故以裕兴名之。潮鸣街道的下兴隆巷,巷西清时为东河码头,货运起卸繁忙,故名兴隆。武林街道的广兴巷,地处众安桥闹市区,巷内高墙深院,古代多富商巨贾聚居,希望广开财路,生意兴隆,故称广兴。长庆街道的青云街,地近贡院,取“青云直上”之义,故名。吉祥地名更多见于新建的住宅,如武林街道的永和里,因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祈求永久和平,遂名。拱宸桥街道的永宁街、永兴里,民国初这一带毁于火,重建后希望永远安宁,永远兴盛,遂以永宁、永兴名街、里。该街道的两宜里,民国初两人合资建房,取两相适宜而名。
谐音地名 在杭州的街巷地名中,由于方言语音相同或相近,出现同音不同义的谐音地名,久而久之,原生地名却被遗忘,次生的谐音地名却成为通用地名。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同音转讹,如清泰街道的金鸡岭,原为宋代京城旧基,因较他处为高称京基岭,后讹称金鸡岭。又如湖滨街道的石贯子巷,原为宋宗子十人所居,称十官宅,后讹为石贯子。再如通江街道的十五奎巷,明嘉靖间巷多习骑射者,一举得武魁十人,因称十武魁巷,后讹为十五奎巷。此外涌金街道的提督弄,原名旗纛弄;长庆街道的池塘巷,原称褚塘巷;小河街道的哑巴弄,原为夏罢弄;南星和紫阳街道的南、北落马营,原名却是吴越著名的椤木营,等等。二是原有地名不吉或不雅,有意识地同音雅化。如武林街道的广福路,为元代安置阵亡将士妻子所在,称寡妇营,因其名不吉不祥,后以谐音广福代之。又如紫阳街道的泗水弄,民国时竟名撒尿弄,因不雅故以谐音雅化。再如潮鸣街道的风沟弄,古时沟中植有红枫,称枫沟弄,后音讹成疯狗弄,因不雅又改风沟弄等等。市区共计有谐音地名85个。
移用地名 也称借用地名。即移用外地县市地名来命名杭州街巷。从整体看这一类地名在杭州并未有计划的在全市推广,只限于少数地区。借用省外地名的在杭州只有数例,如市区主要街道延安路,原名延龄路,1966年改名,以纪念革命圣地延安。潮鸣街道的泰和村,原为浙江大学宿舍,抗战中浙大曾内迁江西泰和县,胜利后遂名泰和以纪念。杭州是浙江省会,借用的主要是省内县市名,其中借用县名的又都集中在今武林街道:如开化路、龙游路、安吉路、孝丰路、昌化路、建德路、临安路、遂安路等。借用地市级政区名的则多集中在拱宸桥街道:如宁波路、台州路、舟山路、丽水路、金华路、温州路、湖州路、嘉兴路等。此外东新街道还有绍兴路,涌金街道有温州新村(民国建房时房主多温州人)。拱宸桥街道除上述地市级政区作路名外,还有定海路、新昌路等县级借用地名。
数字地名 杭州市区的街巷名中,数字地名占有相当比例,在规划区或自成体系的建筑群(如新村)中,出现并列通道,往往按顺序以数字排列命名。如杭城西北隅建国初期规划为文化区中的文一街、文二街、文三街(今改为路,在西溪街道),及宝石山下的宝石一路、宝石二路(在北山街道)。但以数字名路在杭城并不多,主要是在里弄上。如湖滨街道的协兴里,里有通道四,依次称协兴里二、三、四、五弄。他如涌金街道的洽丰里一、二、三弄,清波街道的桂林里一、二、三、四弄等,都是如此。数字地名还见于街、路的两侧,如长庆街道西健康路东侧依次有西健康路一、二、三弄。又如南星街道江城路依次有江城路一、二、三、四巷等。沿街路的数字地名中,还有以弄口的门牌号码为弄名的,如涌金街道的中山中路181弄、279弄,米市巷街道的长板巷70弄,拱宸桥街道的小河路59弄,半山镇半山路的143弄、161弄、162弄等。
杭州留给我的记忆是长远的,故乡忆,最忆是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