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已到了野山笋即将接档的时间,从去年11月份开始忙碌的笋农也开始盘算覆盖笋的收入。去年冬天的气温较往年偏高,覆盖后出笋早,而且产量高,但笋农一算账,账本上只增产未增收的为多。 今年雷笋上市以来,临安市太湖源、青山湖等地的笋农就一直为雷笋卖不上合适的价钱发愁。除了去年暖冬高产的因素,记者昨天走访菜市场和雷笋交易市场了解到,今年雷笋价格走低,江西省弋阳县、东乡县和贵溪市的雷笋大量进入本地雷笋交易市场也是原因之一。江西笋低价销售,影响了本地笋的口碑,更是苦了本地笋农。
邵观夫在挖笋
2 l; X8 A/ f5 c% _$ q2 k 外地笋大量到货 天目笋跌价到低谷 锦北街道泥川村的陈春是个泥水匠,料理家中3分竹林地也是他一年中少不了的“常规工作”。这几日,他去竹林里挖笋的工具已经从原来的麻袋换成了小菜篮子,“这段时间量少了,一天只能挖个十几株笋,前段时间一天百来斤。今年算高产。” “今年的雷笋真卖不上价钱,每斤只有6元左右,算上成本真没什么花头。往年产量不好的情况也能有3万左右的收入。”陈春一家人原本想着拿着这笔进账,给儿子集齐首付钱在杭州买套婚房,没成想今年的笋这么不值钱。 2016年的笋市让很多笋农都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雷笋的价格走入历年来的最低谷?太湖源镇横徐村秧田弄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观夫也在为这个事情发愁,他愁的是“天目雷笋”这块品牌。 与竹笋结缘30年的邵观夫已经是半个“土专家”,近年来,竹林退化严重,邵观夫带着社员科学料理竹园,改良退化竹林颇有成效,今年合作社雷笋丰产。但精心培育的雷笋也同样没能卖上好价钱。 邵观夫每天都会去一趟太湖源笋交易市场,他发现市场交易的部分雷笋外观看着不像本地雷笋,生咬口感不香脆。邵观夫买了些回家,与几个社员烧了盘油焖笋,口感不同于本地笋。 “10斤装的天目笋里,有一半是外地笋。”邵观夫说,这些雷笋因为口感不好卖不出去,打着天目笋的牌子低价格销售雷笋,影响本地笋的价格和口碑。今年全市雷笋产量高,品质好,但就只有每斤6元的身价,口碑也无故受了影响,本地笋农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F# `4 }6 J$ O8 U# \3 J$ D- I% s7 O
外地笋“变身”冰库笋 待价而沽影响市场 对今年雷笋品质颇有芥蒂的除了本地消费者,上海等其他省市的顾客都吃出了异样。临安市雷笋外销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地。今年邵观夫的上海朋友聊天中却跟他反映,今年的笋没有往年爽口,天目笋变味了。 据太湖源镇横徐村笋农介绍,太湖源竹笋交易市场今年添了几个冰库,江西进来的外地笋就存在冰库里,看准天目雷笋春节市场,低价跑量销售。新鲜笋为什么会进冰库?冷冻后的江西笋又怎样变身天目笋?要解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制造起这场笋质小风波的雷笋商贩说起。 3月1日,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还专门前往江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了解。市竹子首席专家张有珍了解情况后,得知一些数据:有近50位临安笋农在江西省承包土地种雷笋,三三两两抱团经营,面积规模都在百亩以上。 临安市一些竹农在江西省贵溪市承包土地经营雷竹园。他们说,江西冬季气温高出临安三度左右,雷笋可以早两周上市,贵溪靠近临安运输便利,但市场不够健全,而临安有市场,所以运回来卖。 但经过长途运输和冰库冷冻两次受损,江西笋口感并不好,销售自然困难,像付木良这样的商贩就降低价格,看准市场就出手。 祝年龙是江西人,以前临安是他的砻糠销售点,现在他转行种了600亩的雷竹,覆盖雷笋,“我们省里雷笋产业还出在起步阶段,政府扶持力度大。我对临安的雷笋市场情况了解,没犹豫就转行了。”据悉,目前江西省有雷竹面积约15万亩,集中连片承包经营优势明显,政府扶持力度大,这很大程度地刺激了当地雷竹产业的发展。
1 d& t w& \/ { f 天目雷笋响品牌 关键还需品质优 临安市天目雷笋已经有30年的大规模种植历史。目前,“天目雷笋”这张金名片受到了冲击。品牌要打得响,关键还需竹笋品质好。出现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克难攻坚补短板的同时,以“人有我优”这一战略定位,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张有珍表示,打造高品质品牌竹笋离不开科学管理竹园,最重要的还是要笋农树立生态化经营理念。 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的竹笋经营模式有利有弊。张有珍说,土地流转模式让抛荒地被利用起来,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完善基础设施。但是很多笋农在自己的承包期内不顾竹园死活过度开发,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临安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建议将退化竹林改造纳入乡镇考核机制。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通过对竹笋产业的扶持,实干谋出路,品牌闯新路,实现临安市雷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美丽乡村飞出美丽经济。
' n& Q& r" @) r# Y v$ e*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