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37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inux是UNIX的盗版?SCO的三大漏洞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9:12
  • 签到天数: 2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28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SCO集团主张的“Linux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公司今年3月起诉了美国IBM,称Linux的内核中非法盗用了该公司的UNIX源码。SCO认为“Linux是UNIX的盗版”,并已向全球1500多家使用Linux的企业寄送了警告信。7月份,SCO通知这些企业将征收许可费,8月5日,SCO公布了许可费的收取标准并开始征收。 " P) E1 P1 o+ r, i

    , I) K: j* ^6 ]* e0 t/ D* {+ \  8月4日,对该事件一直保持沉默的美国红帽起诉了SCO。两天后的8月6日IBM也起诉了SCO。红帽称:“SCO的行为属于非法欺诈”,而IBM则反驳说:“SCO不能主张Linux是该公司的独家技术”,两公司均表现出了与SCO抗争到底的决心。 0 N4 [- ^% ?  [/ U( b) F7 M

    ; z  J- b$ H% Q- p! @: Z  身陷风波中的SCO总部设在尤他州,是一家只有300人左右的公司。最近公布的季度结算也显示其销售额只有2010万美元(2003年5月~7月),而IBM则高达216亿美元(2003年4月~6月),其规模根本无法与IBM相提并论。即使在Linux市场,其份额也只有几个百分点,远远不及红帽。就是这么一家小公司却把业界巨头作为起诉对象,展开了一场诉讼大战。SCO称很有胜诉的把握,但其可信度却不得而知。本来,这场纠纷中SCO宣称的源代码的专利问题,SCO与美国Novell之间也有一场未了断的纠葛。下面就来回顾一下SCO的成立过程和此前的种种经过,为这些疑问做一合理的解释。
    " t: S4 }# y' y/ S/ z, E# `; K+ W4 E
         获得UNIX知识产权的过程非常复杂
    1 a  G7 ], M3 G
    * V* g' Y' b" r3 X; B! e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SCO为什么会拥有关于UNIX的知识产权。要了解这一点,有必要回顾一下SCO复杂的成立过程。SCO的前身是开发Linux系统的Caldera。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由向使用Linux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发起成立。这家公司在2001年收购了Santa Cruz Operation(现在的公司名SCO即由此而来)的服务器软件部门和专业服务部门。由此诞生了Caldera International,这家公司于2002年更改了公司名称,就是现在的SCO集团(SCO)。 , W' }! ~6 w; v3 Z* N
    2 A" U# l( G/ K% W' n* N% ?1 U
      Santa Cruz Operation当时拥有UNIX System V的专利,是最初提供UNIX System V商用操作系统的公司。UNIX System V是从美国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的原始UNIX中派生出来的UNIX,它与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BSD一起,是UNIX操作系统的两大系统之一。大多数商用UNIX都以System V为基础,现在都获得了SCO公司的使用许可。美国Sun Microsystems的“Solaris”,IBM的“AIX”,美国惠普的“HP-UX”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 J& \+ J, F" o  `4 G5 O* Z# o
    ) Z* v# ^1 i5 X
      同时,Santa Cruz Operation获得UNIX System V专利的过程也十分复杂。UNIX System V先从AT&T转移到USL(UNIX System Laboratories)公司,接着又转到了收购了USL公司的Novell公司名下。后来Novell将UNIX部门转卖给了Santa Cruz Operation,最后才转移到SCO(当时的Caldera Systems)。 # H7 o8 i( D8 m. m& h4 J
    # k* n9 K9 O- ?. _2 a- s3 e8 G, z
         商用版UNIX抄袭了免费版UNIX? * v$ J' {8 a3 {

    ' ^+ I# }& I/ l- ~, j! @( f; y3 s- e, c  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再来回顾此前发生的种种事情,不难看出SCO的意图。
    5 m3 ~- x7 I# h5 d$ T5 Q* q. G4 B" E- T1 c, L
      首先是SCO起诉IBM的理由,据SCO称:IBM从已获得SCO授权的UNIX System V中将源码非法挪用到了Linux中。IBM从那时开始,为使本公司生产的电脑支持Linux系统 ,加强了对Linux的研究力度,在此过程中将SCO的源码盗用到了Linux的内核代码中。因此,这个做法违反了SCO与IBM之间的协议——这是SCO的观点。SCO在起诉IBM时还警告说:“如果IBM在100天之内不纠正违约行为,将单方面中止向AIX提供授权的合同”。 , d4 A, r4 L! L9 ]5 L3 B8 Q: u

    / E* ^! E% @8 S" j" r% y1 k- W9 Z6 }& f  在SCO看来,与商用的UNIX System V一样,明明只向商用的IBMAIX提供了授权,但却在不知不觉中移植到了Linux中。
    , }% T0 G2 O+ N/ F5 y6 H+ ?: u
    * f2 _2 b0 o0 Q" |( a* E  众所周知,Linux在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专利体系下,谁都可以自由地对其进行修改和重新发布,另外在对其进行了修改后,按照GPL规定必须公开修改部分。作为商用的SCO源码就这样进入到了免费使用的Linux中,并向全世界公开。 # D' I# w) n9 n6 X' [5 _

    / K/ e0 G- c) h7 _# P: u! `: N* H  然而,SCO的这个观点中却存在三大漏洞。下面我们按顺序一一分析。 ; M! \  C! _3 F) F; s( l) J3 S
    # V7 Q$ P3 [1 ?8 U! D8 D
         自己也在卖“盗版” . a% y9 m' G" n/ w; `0 j$ N! l

    ) ]9 _5 o- |; h+ h  w/ ]8 q) N3 G! V  第一个漏洞是:SCO也销售过Linux的distribution“SCO Linux”。“SCO自已一边在GPL体系下销售Linux产品,一边却称该Linux为‘UNIX的盗版’。该公司说法自相矛盾,他们无权主张拥有Linux的专利”,这是IBM的观点。SCO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矛盾,并于今年5月中止了SCO Linux的销售。 ) V+ O4 ~) G3 g+ W
    & u* W4 S& p- h2 S1 Y
      但在业界,SCO此前出售SCO Linux的行为成了一个把柄。据称,该公司到底是基于何种认识出售SCO Linux的将成为今后的焦点。如果该公司已经意识到“Linux侵犯了UNIX的知识产权”又在销售该产品的话,那么该公司提出的观点显然行不通。
    ( D+ ?6 N- t: Z
    , E, q9 W5 @* u4 y, m& A7 P& x     Novell称“并没出让给SCO” " o4 y# I' C; w9 V2 K

    % c+ K0 W" V) s! ^( L' ^: i  第二个漏洞是:Novell与SCO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Novell虽然将UNIX部门出让给了Santa Cruz Operation,但关于此事,Novell却称:“在当时签订的资产转让合同中,本公司并没有出让UNIX System V的著作权和专利”。Novell进一步说:“在此之前,SCO反复要求本公司将著作权转让给他们。这说明,关于UNIX System V的著作权和专利的所有人,SCO与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 \% g1 I3 ^: o5 I0 }
    & |1 G! S( q8 D6 y
      对于这种说法,SCO在6月份发表声明称:“修改后的合同明确了本公司已从Novell获得了UNIX和UnixWare技术的所有权利”。 SCO与Novell在1995年9月19日签订了资产收购合同“Asset Purchase Agreement”,在此基础上两家公司又于1996年10月16日签订了修改合同“Amendment No. 2”。SCO所称的那份修改合同指的正是“Amendment No. 2”。
    7 w; x( S3 _& N* |% [6 d7 ?& O; b0 Z: \7 `. @  c' d
      但Novell却反驳说:“本公司的文件中不存在所谓的修改合同”。认为“SCO出示的文件中似乎的确写着UNIX的部分著作权转让给SCO的字样,但并没有触及到专利的所有权。因此,很明显专利的所有权应归属本公司”(Novell)。
    + r- c& w8 s" S0 T3 Y% W# x7 }) O
      SCO目前已开始着手转换与IBM诉讼的焦点,提出“IBM也侵犯了UNIX的‘著作权’”,焦点从此前的违反合同上升到了著作权侵犯。并且在6月16日,也就是超过了100天缓冲期限的当天停止向IBM提供授权(参阅相关报道),同时将和约金的金额从当初的10亿美元提高到了30亿美元。
    * E, }2 C( f  A1 b1 ~4 k& P# ^: l; h) J5 @
         “盗用源码”证据的可信度 4 @8 x9 P! @& B

    % h% B! w, |/ g  第三个漏洞是盗用源码证据的可信度。SCO此前在从未出示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主张拥有知识产权,这也正是被红帽起诉的原因之一。
    : K4 |/ ~9 ]  T/ B* V4 ^! Y; g) N0 @" k0 ]$ q4 V4 f: y+ U
      但在8月18日的会谈中,SCO公布了众人关注的源码。据美国CNET News.com的报道称,与会者中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盗用的源码)涉及数量相当大,令人吃惊”、“连拼写错误、注释都被照抄了下来,太吃惊了!”。另一方面,在CNET News.com另外的一篇文章中,也报道称“公布的源码的一部分甚至追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经作为BSD的专利产品公布了”。
    5 I& R8 q: \; d; n- s2 t4 P# a# _8 Q4 Z8 Q' k5 b, _) f9 `4 L7 e
      另外,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共同创始人、支持Debian Linux开发的知名人士Bruce Perens在接受该报的采访时回答说:“SCO出示的源代码是骗人的东西”。SCO好容易下决心公布了重要证据源码,没想到却在其可信度问题上碰到了麻烦。 1 O) G+ r& F3 G/ k1 y9 `  ]
    ; K3 M, k! L. P
         尽管许可费很高,但微软还是早早地签订了全同
    4 H/ c" u9 h8 R! N+ n5 X4 R& O5 i
      对于这场纷争的走向,不光业内的相关人士、而且广大用户也非常关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SCO定下的许可费在10月15日之前的优惠价是台式机版199美元,服务器版699美元。据说服务器版的价格从10月16日起还要涨至1399美元。与此相比,例如红帽的台式机标准版的许可证费用是39美元。这意味着Linux将不能在像以往一样的环境中使用了。
    , f! C4 {! b5 H+ t. b; J
    ) i1 L) R$ ]( u1 v  另外,SCO也有将嵌入式Linux列入许可费征收对象的打算。据说这种情况下的收费是每台嵌入设备32美元。 ) G4 R& I) t1 G0 o; m
    " ?8 u+ J$ y& G/ O1 |0 a2 @
      如果SCO在这场诉讼中胜诉,该公司将获得巨额的许可费用。或许正因为投资者看好这一点,该公司的股价正在上涨。也有消息称,该公司的高层人员趁此机会大量抛售个人所持的SCO股。
    ; U$ M8 C8 y  K) s3 S9 r2 t/ |: a
      另外,SCO还公布了与该公司签订专利使用合同的企业,其中包括最早与其签订合同的企业。这就是美国微软。对微软来说,Linux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正因为如此,才当即决定与SCO签订专利使用合同。有人指责说“微软此举公开表明自己站到了Linux的对立面上”。6 v2 f& u2 o4 R  i
    & m* U8 \' B5 J0 M7 H( U  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转发到微博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5-1-16 14:3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2
    发表于 2003-8-30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SCO是UNIX家族的垃圾,搞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多银行都用他.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