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372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浮光掠影说西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8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一”期间,去了西藏。, d) e. `5 @! W2 J2 j' a$ Z% I

9 }' m8 B: \+ `; r5 _5 A. X, T% p( Y  从西藏回到兰州的一段日子里,脑子依然是晕乎乎的,每天面对这熟悉的城市和熟悉的人群,却仿佛置身于陌生的境地。那黯淡的天空、拥挤的街道、麻木的表情一齐袭来,令我窒息。整天恍恍惚惚的,一到晚上又梦见明晃晃的太阳和红色的袈裟,早上醒来浑身酸痛,却不敢直面阳光。我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希望别人问西藏,又不愿意他们问西藏;急切地想写拉萨,又怕我的拙文劣字的笔玷污了拉萨那份美丽;我知道,说出和写出会轻松,又怕写出说出就变了味儿……只好沉默。" W' B: s7 J; z
  
' I1 }; z( [7 q5 M  沉默看上去好象是沉静,可思想里仍是一片馄沌。说不出和写不出,心头那份沉重,如何承受的起呢?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自己好好休息,就像有了高原反应了一样,让自己慢慢适应。
4 n  A9 Q0 t5 e5 m; A  
1 m: q+ W' A) V, T* |; p9 D  总有朋友问起我,从西藏找回点什么?真诚?虔诚?净土?神秘?我无言已对。对于这块永远看不透的土地,我又能说些什么呢。说她神秘,可我却看见一张张雷同的面孔?说我见到了虔诚的藏民,可我能读懂那一脸的虔诚吗?我的浮光掠影能感到原始的真诚吗?西藏这片雍容孤傲的高原不属于任何人,我不相信每个人看到那蓝透了的天空下的雪域是净土。: I  Q: Y+ D3 \7 F
  $ b1 i2 Q# ]( t$ q# ]5 |
  在那里,任何一个外来者,只是带着仰慕好奇来,携着茫然无措走。从来就没有人能完美地融入其中,因为你不属于那里,也就没有资格谈。作为一个旅行者,对拉萨的向往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在身临其境之前,拉萨的诱惑力仅停留在“神秘”之类的字眼上,一旦踏上这块土地,动人心魄的东西就具体而生动起
# V$ A& P; s1 ^' G8 O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转发到微博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一、 转经和磕长头
4 _2 J3 ?& f2 C7 \  q; `! Z$ ]/ u! P; ~
  转经是西藏一大风景线。路边、寺院里;老人、年轻人,随处可见。那是神秘宗教笼罩下的神圣气息。" F# j. \- c: S9 t+ C, @, K2 ~+ p
6 n: N: _' W# j3 @
  藏传佛教徒认为,转一次经筒就等于念一次经, 一个人只有转上万次以的经筒才能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秽和罪孽。所以只要有空,他们就会转经。
3 L: B6 L  U' O% H  ( b* `% b$ |6 v$ ~$ H8 I9 J2 P
  转经一般是绕着寺院、神山、圣湖转,不但自己转,还可以帮别人转。藏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筒,经筒外表是用铁皮做的,而中间是空心用来装经文的。" E) L* m, ~8 e' f" U0 ~
  2 ?' t1 G) i8 v, r( I/ f
  他们相信的是因果报应,他们看重的不是今生,而是来世。随处可见的转经,让很多人不可思议,我倒是觉得那是一种幸福。信仰让人生如此简单了,而简单就有了快乐,就会感到幸福。好象有这么一句名言----“简单就会幸福。”  ?% u/ o+ l2 j2 t
  
2 K1 T2 k" G9 c) `7 c) ?  对比内地城市里的物欲横流、假模假样的斯文和绅士,倒感觉这真正是纯朴了。5 S; ]! ], n4 g' J* X. b

$ ?, L% t8 ?5 ?# @  磕长头,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
  c% {  Y& `! t) L: H% k! f9 }. Q- {/ r) X* J6 d; I; h
  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伊始,手佩护具,腿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不惧千难万苦,沿着道路,三步一磕,或积月、或积年而至拉萨朝佛。相识的人们三五成队,在共同信念的支配下,虔诚地移步而行。磕长头的信徒一丝不苟,绝不会偷懒,减轻劳累,遇有交错四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2 K  {% P* s* ^: S$ Y. z( T, u" l' m6 Y- x
  于行进中磕长头的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淹嘛呢叭咪”----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石”(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为难解的佛教术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上身前倾,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F5 D& q% z1 N8 _6 j

: g$ t5 i% B  C6 v9 z8 g  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每当看到磕长头的人,都为他们的坚毅而折服。+ ]3 q4 d# `# |$ q# M
9 _7 H: O4 a( h% E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02:00 | 只看该作者
 二、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3 \6 r5 ?8 H5 Y: a* [0 M/ I7 y5 U2 K
  巍峨?庄严?雄伟?神圣?好象用这些词来形容布达拉宫都还不够。- B  x; F1 u( L
0 L/ d; Y% t, Z% l+ [6 A
  原以为布达拉宫是在拉萨的郊外,到了拉萨才知道布达拉宫就屹立在市中心突起的红山之上。十七世纪四十年代重建的以白宫为主体的布达拉宫,成为历世达赖喇嘛驻锡地和西藏政教权力的中心。十七世纪九十年代扩建了红宫,二十世纪增建部分建筑,形成今日的规模。最高殿宇海拔3700米,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
" Q, E5 |# |2 o9 f* m' K& m$ v' z2 r; d! m3 s$ t( F
  在西藏,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用色彩归纳分类,布达拉宫就是集中的代表。红、白、黄组成了宫殿外部的明亮颜色。白宫围绕着红宫东西向排开,红宫居中,主次分明,色彩和谐,层次分明。白宫是达赖的寝宫,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分别是“政”和“教”的象征和代表。红宫上的金顶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金光夺目。白宫的白色象征恬静、和平,黄色的金顶象征圆满、齐备,红宫的红色象征威严和力量。布达拉宫落错叠压、复杂错综的建筑设计,也给准确的计算带来了难度,以至于直到现在,宫内依然不断有新的房间被发现。
5 L8 m  C- k8 U) r+ o  9 y: I- p% m# ^9 f0 }- b8 Z, n, e
  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其中安放着五世到十三世(六世除外)达赖遗体的灵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碧辉煌。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这是一座修建在大殿里上下贯通3层楼高的大金塔,仅此一塔就用了11万两黄金。白宫高7层,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0 y2 |3 _! K, P2 Z' g% F9 b7 L; w" V* X. |: x* I
  唯一在布达拉宫中没有灵塔的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尽管充满争议,但布达拉宫内还是保留了一尊他的塑像。在上师殿(喇嘛拉康),正中供奉的是格鲁派宗师宗喀巴的塑像,两旁为六世至十二世达赖喇嘛的塑像,北侧面容清瘦、书生模样的塑像塑的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8 z* O7 X$ }. O3 `# r) {- w/ O  
0 K* |, N& N6 w0 r# n# [! w) _  仓央嘉措1683年生于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十五岁时坐床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之前的自由生活让他对宫里的戒律森严的宗教束缚充满了厌倦,他渐渐成为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他所处的时代正是西藏上层内部政治斗争纷扰的年代,淡泊功利的他对政治既不敏感,也不热衷,最后被召回北京,在青海理塘一带失踪。寻求情爱自由,不甘心过深宫大院的黄教禁欲的生活,他常常偷偷跑出去会见心上人,因为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只能是终身不得婚娶,他因此失去了一些情人, 藏族同胞们说,像他这么会疼惜女人的,五百年才出一个。& v- k+ n9 c7 N: @6 O8 j, e, Y9 r9 ?

4 d- r% s2 V% K  在藏区,只要开个头,好多人都能吟唱几首仓央嘉措所写的情歌。特别是他的那首借描写月亮,表达了他对恋人的思念和深情的:
8 ]% t3 [* b- q, |$ H4 q4 i) {/ K! Y1 A* T5 m/ R/ M0 S3 E  ?
  在那东方山上
- P- h; _' ~+ b1 C  ~  升起皎洁的月亮
4 e# i5 \1 g" o+ S' R' ]  青年姑娘的面容
- T/ G; q% |3 t$ Y/ r( t1 G  浮现在我的心上
) M' l# Q9 q# O- Q  B" h' }8 j" O8 i  还有一首是:
2 N; j3 ]1 _; w  白羽的仙鹤,
0 u8 Y& G+ K# e- B( ^, r  你的双翅借给我吧。  A9 d. Y* r' m% }3 t
  我不飞往远处,) R+ C6 _, ~) Z5 ~2 H6 U
  只到理塘就要折回的。
% Z3 I) d& \# B) b7 c/ e& \, m
* x  r9 X: }1 m# V  这是一首为群众所喜传爱唱的诗歌。在三百年前交通那么不发达的西藏,想去理塘会见他心爱的情人,简直如同做梦一样的不现实。他唯有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白色的仙鹤的翅膀上,希望借助它的法力,能够带他脱离佛法禁欲的苦海,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在美丽的理塘的火塘边上,和心爱的人相会。解放后,群众还借此格律新创了一首“天空洁白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北京就回!”的脍炙人口的新民歌。
9 w  ?& o- V7 a9 @5 J: B
' d2 x& ~' e- ~% Q/ P$ m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一种暗示,一种宿命预言,说他到了理塘就会回来。实际上,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在奉招去北京的路上,在青海理塘附近失踪,若干年后,失去了倾心爱戴的六世达赖喇嘛的藏族人民重新在理塘附近找到了新的转世灵童。因此,常常有后人以为,这首诗是六世达赖喇嘛自己的神示。
* D/ R9 M" g% ?/ b$ P- q; v" @; @. S仓央嘉措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被成为“情歌圣手”。 他的名字在藏区无人不晓,他的故事感动着藏区的每一个人,他的诗歌对于近三百年的西藏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 K! V& [/ }( n6 ~9 \) ~% H: N$ A* F* J

/ H2 ^+ `' _; }) q7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05:00 | 只看该作者
           三、八廓街6 a0 b$ I/ a0 i! k! C

1 c# i; P) l  b  p/ H, B: {* f  位于拉萨市旧城区的八廓街是拉萨最古老的街。不少人称它为“拉萨的足迹”,被誉为民族手工艺品的天堂。西藏和平解放前,八廓街是拉萨旧城的中心。那时已经是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了。3 J' p" z* A; k+ b3 N$ M
: r7 \2 @3 O& G1 Y3 T7 W! b
  八廓街,一直被人们叫做八角街。原以为,是因街道的形状或是因四川的商客来这里后,把“廓”字读成“角”字的缘故。后来查资料得知,“八廓街”并非以街道形状定名,也非以讹传讹,而是藏语“帕廓”的音译,意思为围绕大昭寺的街道。不管是“八廓街”或是“八角街”,这条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早已蜚声中外了。9 P/ A: x) g1 m5 D
! k! K5 s0 u, ]3 U1 a$ a) L
  在八廓街,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几乎都有。商品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的,也有来自内地的,更多的自然是西藏各地的民族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从生活日用品到寺院的宗教器皿,应有尽有。打手势、看计算器,藏语、汉语、外国话,在这里都通用。它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即使不买任何东西,逛八廓街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
( w" H! Z. Z. g; E2 s6 K" X) h
* ?5 N/ L/ o' F# }/ z  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在八廓街东南角与东孜路交汇的地方,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著名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6 f0 E, |7 n; \9 u, }" t- i: ]7 U: e5 ~* J! i: s! S
  根据古老的习俗,藏族摊主会对自己每天第一位买主和收摊前的最后一位买主比较优惠,并把收第一位买主的钱在货摊的商品上拍打几下,以示招财进宝。
7 B: O4 ], ^: Y" L/ k6 m6 Z
9 {" V, \) ?7 x7 U! e9 s  在八廓街购物,一定要学会和摊主砍价。同样的一件物品,不同摊主的开价经常能相差若干倍。买时别急,货比三家。要价最离谱的是天珠,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曾有人误传说:“在八角街购物时,还了价就必须买上。”其实不然。这里的商贾还是“买卖不成仁义在”的。
0 x7 F+ K, q8 X9 L; [6 @# y8 V
1 R7 u6 s" q- K5 B" E# G( ~  藏刀在柜台里是没有样品的,要是想买直接向商家说明。藏刀的实用功能已经减退,已经向工艺化和装饰性靠拢了。大概是藏刀离开了草原,来到了八角街,又从八角街被旅游者作为礼品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藏刀自然就藏起了锋利的刃,温温而雅地变成了代表拉萨的纪念品传达着友情的缘故吧? % x  E& l8 H: @/ m% L4 B- w" N+ U
   
& J% v) |4 }/ F( Z' Y0 v2 H  在八廓街,你会发现,街上所有的人都在围绕着大昭寺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据说,傍晚转经高潮之际,街上只有转经祈祷的人流。如想逆流而行,只能举步艰难,多遇碰撞,甚至还会遭到白眼或不满的谴责。人们会在街心为一位磕长头的虔诚百姓让开一个空地,会为夹杂在人流中三五成群的放生羊侧身让道,却不曾为显赫的达官贵人,让出分毫之道。到那个时候,你只能埋怨你自己了,谁让你逆道背佛了呢?可惜,这样的盛景我却没有时间能融入其中了。      
" l5 _& G  [, W# i* s
: g2 X# y" s/ G4 B" O6 z  w  最初的八廓街只是一条环绕大昭寺的普通街道,后来成为朝圣者的转经路。365天,佛灯长明不息圣火永远旺盛的大昭寺内供奉着佛教徒心目中至尊至圣的释迦牟尼,很多虔诚信徒千里迢迢地磕着等身长头来到拉萨,来到大昭寺,来到释迦牟尼佛像前,为祖辈、为自己、为后代、为所有的生灵祈求今生安祥长寿,祈求来世不坠地狱。
4 M$ M  S% S: j/ r* c6 X; J  H2 t  r! M) t, p4 [
  试想,如果把八廓街比做一串珍珠项链,拉萨不就是一个珍珠滩吗?不过,要发现闪亮的珍珠,恐怕你还要睁大你的慧眼哦。9 T1 I9 z* K& |* t! t9 S

+ X$ N) M. `' f) g! B3 y+ g% W+ B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四、难忘的那曲& M" `! n: f; C9 n
# Q0 {2 j! r; k& Q' w$ n
  那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3 b6 @. d% j; X* `& c0 }2 J) k

" ]1 n3 G( \% a3 s) s  说那曲难忘,难忘在我们在那曲住的那一晚上。
- k6 q2 \- g9 c9 T7 A2 A* G4 q* M) I% N* ?) k( v4 E/ x
  想起了来的行程,兰州到格尔木1100公里,我们的车走了13个小时。从格尔木跑到那曲的80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15个小时。是路况不好吗?不是,青藏公路是一条通过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多年冻土地区的一色的沥青路面公路,是陆路入藏路况最好、最安全的一条路。
: h. W, F9 A, y7 O" V% c  z
& f% R2 ~7 ]# E, j# X9 D3 N  那天晚上10点多,我们的车开进了那曲地区的所在地----那曲镇,全车的人都感觉又累又乏,可能是我坐在后排的缘故,大概是颠簸劳累的原因吧?腿都肿了,已经懒得挪动一下身体了。司机也是第一次进藏。我们都成了这样,他就更辛苦了。停车吃饭、住宿。吃得什么饭,现在已想不起来了,好象是炒菜、米饭。那会儿只是想一头扎到床上美美地睡一个好觉。
1 Q1 f  |5 U' q7 q
. M9 c& t) \, g) y  到了宾馆,房间在4楼,上到三楼还可以,再往四楼就开始喘气,只好慢慢走了上去。
2 D9 _4 I% ~1 u6 ?. C* e, o2 m% O" _+ Y1 ~# v6 j
  这一夜,惨了。
4 d9 Q" I0 ^5 W; r4 @( T5 M% ?1 u+ x4 e$ s- j6 e9 ~5 ?7 d
  我本来是个特别能睡觉的人,平时出门,不管是在火车上还是汽车上,想睡就可以进入梦乡。可那曲的这一晚上,我似睡非睡的折腾了一夜。头疼,浑身酸痛,翻来覆去地睡不踏实。腿沉重的像被石头压上了似的。用枕头把脚垫高,被子又短了,风从脚下进来,冷。脚放平,腿又不舒服。只好坐起来披上衣服,使劲地敲腿和搓腿。腿舒服点了。头却一直痛,像感冒发烧了似的。吃了两片速效感冒胶囊,觉得好象好了一点,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会儿,天亮了。. |( b9 C8 k; j& C5 W: G/ \
. c; w. w2 |5 q4 D
  吃早饭的时候,大家见面都说,昨天晚上难受。有头痛的;有心脏不舒服的;有感觉胸闷的……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我们赶到拉萨时,听了导游的一句“那曲海拔4500米,高原反应肯定厉害。”才知道,是严重的高原反应啊!
8 }6 G- R% `! @% P4 ?3 T3 D5 D+ r/ a+ e4 f- Z8 {: D- `% |
  地处西藏北部的那曲镇,是那曲地委、行署所在。因附近有条河叫"那曲",故名。藏文意为“黑河”或“黑水”,海拔4500米,是整个藏北高原的心脏。那曲地区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状,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和“世界屋脊之屋脊”。它是全国一两百个行署之一,而管理的土地面积却占祖国版图的二十四分之一还多。
" ]! O, _2 h) H! T; \: I* ?# X' t% B- n/ v/ n7 I; l0 C
  据说,在那曲能看到藏羚羊。但我们没有看到。媒体无数次地呼吁过,要保护藏羚羊!藏羚羊已濒临绝境!在偷猎者的屠刀下,它们一只只倒下、一群群消逝了。现在,它们不足5万只,而每年递减的数目已达2万。灭绝的噩运向藏羚羊步步进逼。: ]# H& O* e1 w8 l# E) w6 g, J: {

2 M/ D* y/ p$ O. C  不由想起来一位无畏的环保斗士――青海省治多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十年前,也就是1994年1月18日, 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6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数天后,由扎巴多杰带队的搜寻小组进入可可西里寻找索南达杰时,他已如冰雕般半跪在风雪中,依然保持着射击姿势。
- z; \, @1 H. e+ k! R# @# U' ^, E( C
  那时正值新春佳节,这一年,治多县全县没有过年。没有互相请客,喝酒,没有歌声和舞蹈,也没有人出去转山。2月12日,治多县为索南达杰举行了葬礼。 2 R: h8 B: c. f; l8 ?: }
  
9 B: j2 Y$ l4 r& T* ]  按藏族的习俗,人死后一般进行天葬或水葬。但为索南达杰举行的是火葬,这是给活佛的待遇。 : G  `8 O" q7 @2 C' ]2 F' t
    \4 ?+ X; g7 ?+ D. I2 b8 \
  遗体被抹上酥油,放在柏木堆上。治多县贡萨寺大活佛贡萨秋吉主持葬礼。雪山肃立,长号声咽,400名喇嘛咏诵藏经,超度烈士亡灵。治多县百姓跪伏在火葬台周围,默默祈祷。  
0 g1 Y7 r! _, L: P6 B5 r        " Y% f& _) H, U( o/ D
可英雄的血挡不住盗猎的枪声。作为自然界中的优势物种,藏羚羊仍被人类逼上了存亡的悬崖,热爱地球的您,应把它们的美丽与悲惨讲述给更多的人,让人类下一代的下一代,依然可以和藏羚羊共同呼吸在澄净的藏北蓝天下。: i( o9 |7 d4 F

& g% U* B: Z3 E" H2 I! }" }  ……
2 ~6 Z4 h& A( \% B- I- \8 w: t( B
- Z" p4 Z, _8 W, R  回来又路过那曲,心里不止一遍的说那曲:“那曲呀,那曲,一个流传最多的“恐怖”故事――是在睡梦中随时有可能死去的地方;一个留在记忆中――终身难忘的夜晚,一个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夜晚……”心里不止一遍的问自己:“这辈子还有机会再来吗?以前很难理解到过青藏的人都把她当作精神家园,现在自己也陷入其中了。不禁想,她的魅力在哪呢?她的纯净?她的原始?她的朴素?她的高贵?或者是她近乎于残酷……”/ j" K7 C2 v* ^" \. r9 h: A. B: F4 G

6 {, Y3 j2 q' y$ a: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五、拉萨的阳光/ o# Y8 a  l$ O$ _

5 |9 n* |. l+ g, l( ]# u  相信凡是没有到过拉萨的人,都知道拉萨是举世闻名的“日光城”。
1 {2 o1 z6 c* b% X- q
% o" Y. [8 K! J# V/ [  让我走上街道去享受阳光,是我的袜子在洗澡时掉到水里了。洗干净晒到阳光下,20分钟后,竟然干了。这么好的阳光何不去享受一下。于是就走出了宾馆。" E% B1 T5 q, R8 w" s: x3 [

* Q! u6 f9 O0 w. c' k" S$ Z* n6 K5 H  拉萨——没有别的城市比她更坦荡更明亮了。走进拉萨的阳光,你没法儿不觉得走进了热烈。我坚信,强烈的紫外线能洗涤你受到的污染。) j8 N3 X1 \$ C  v' \% S( l
& w: e: L* f) Y# q# h1 u
  秋日的拉萨,有一种神韵。头顶是蓝的透明的天空,举目望那洁白的云,会觉得一招手,白云就会飘然来到身边,你若踏云而去,绝对会融化在蓝天里。天蓝得非浓烈非淡雅也非妩媚。那蓝,是一种用清水洗过了的蓝;是一种自然的蓝;是一种圣洁的蓝;是一种醉人的蓝;是一种原始的蓝;是一种不曾被亵渎的蓝;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能表述清楚的蓝……或许是在都市中久居,我的双眼已麻木于那种现代都市天空中总带着些模糊的蓝色,能在这样的蓝天下走走,竟觉得是恩赐,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 p) J6 O2 A' o5 T
  
2 B; ?2 V& S  q9 E# d  这块土地上所有的生灵,都是太阳的儿女。
- ^8 s; ?! W8 V3 o
) l/ N# f4 a' o. p  是太阳温暖地拥抱着他们,供养了他们。所有的生灵都公平拥有着生存的权力。同样,温暖的阳光也照耀着我,让我迅速适应了高原的环境,已没有高原反应的症状。脚下是高原坚实的土地,头顶是醉人的蓝天,我沉浸在秋日暖阳之中。+ Y: A' d: S% C. Q
  街上的行人不多,拉萨市街头风行的三轮车载着游人,也载着阳光,穿梭在大街小巷;三轮车夫也一脸阳光地或以清脆的铃声或以快乐的口哨开路,为阳光下的拉萨圣地平添了许多情趣。: L8 ^0 _, A+ n0 p. `3 B

6 ~( o% A" B5 b6 S5 X8 D, ?  面对这阳光,面对这阳光下的圣地,面对这阳光下的生灵,难道我们敢自豪地宣告:“我们生长在现代的都市,比你们幸福!”奇怪,并不信奉宗教的我,沐浴在这阳光下,也有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西藏一样的安祥。 / I, M' G& b4 p  v1 G0 s
  
# @' A+ U. P/ n+ W* G  要说拉萨没有一点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那是假话。但拉萨的阳光,是没有污染的。我喜欢拉萨的阳光,喜欢这里的天空和一切。体会到了真正的秋高气爽,体会到了真正的阳光明媚。阳光把每一个细节都映得清晰无比,披着阳光的山,有了轮廓,那才叫山;载着阳光的水,有了欢畅,那才叫水;沐浴着阳光的生灵,有了温暖,那才叫幸福安详。) k$ M' j8 C' {
0 ]# ~2 ~3 a* M
  拉萨的阳光,扎西得勒!
& d8 P- D4 x+ x# P/ m1 U% n% g8 u  q
  扎西得勒!拉萨的阳光。
7 S. i' u) N" T1 g$ E+ \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六、日喀则& q: u' s. }' Z
" I1 I0 K% L- w
  清晨6:30,天还是黑黑的。! N% `. ]# I% t7 u+ X5 V

% E8 q6 u, ?* a) b  \$ t  拉萨的街道上空无一人。我们乘坐的旅游车欢快地驶出了拉萨城,向西,向430公里外的日喀则进发。# E; k8 H5 R4 |0 n+ ~; I. I( f3 g' A

3 L- q5 J( ^* Y- l& z. G  在拉萨的游览了两天,我们已适应了高原的气候,所有人的高原反应都消失了,来的时候那种心理上恐惧高原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所以,听车的马达声就是欢快的。在欢快的车上就有欢快的歌声。当然,唱得最多的是《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0 g2 X" k! W! ?9 o5 |; l  l; w* i, |7 X% e$ T
  过了羊八井,路况不好,都是土路,车速不能快,正好可以饱揽窗外的景色。崎岖的山路旁,是绿色的山坡,近处远处的山头是积雪。蓝天上的白云魔术般地变幻着图案,令人叫绝。5 D7 o, I* [4 n: i: }

1 }6 N. c) p- j6 D4 d  翻过了两座高山,导游叫司机停下了车,让大家方便方便后,才说:“刚才我们翻过了海拔5100米的东古拉山和海拔5454米的雪古拉山。”) u2 o: v) Q$ L, @' _3 @

# E* R- n. B2 u: ]  “怪不得刚才觉得胸闷呢?”大家不由地叹道。
( d5 @* M" F$ A; n2 j$ F  _
$ a' Y$ d$ H% q$ _* m3 Y& H" p! }  沿着公路顺着山势有条欢腾的小河。导游介绍说,这就是雅鲁藏布江。好清澈的河水呀!它川流奔腾在山涧,玉带般地缠绕在山间。这条被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的江,被藏族同胞视为“摇篮”和“母亲河”,是西藏最大的河流。是国内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的第五条大河。它还是一条国际河流,在中国境内流淌2000多公里,被称为雅鲁藏布江;从国境巴昔卡出去,急泻在印度大平原上,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后汇入恒河,经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水下三角洲。 它流经不同国家、不同地理单元,显示出不同的地域河流特征,孕育出不同民族和古老文明。
. D8 M$ H! @, @3 H' ^6 u: a: M/ [" ]& |7 j; \' B
  中午12:00,停车吃饭。
- [1 V8 U0 R8 [7 T; P  n& ^3 O
  我下车向江边走去,这里的河面较宽,水流也平缓。站在河边,伸展双臂,用足丹田之气,喊了一声:“雅鲁藏布江,我来了——”8 ]; N0 G3 ^9 F( A$ o

; u) R8 ^6 h6 _3 z$ V* D! s  我敢说,任何一个人到这里,用任意档次的照相机,都能拍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这里的风景太美了。8 [  t# ^9 z4 l, `+ y* j6 v
6 P, A6 d: `! R- A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5 b/ V, a, r9 f0 c. X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 m: S1 c$ M2 Z2 W' S. P3 t( C
  阿妈说牛羊满山坡0 C- a% b0 S: Y4 l- A
  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8 `% x- Y3 j7 X/ Q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d9 G' e0 d6 A6 N* o) m6 ^. _& S. _: M
  美丽河水泛清波# A/ C- M- z% T; e
  雄鹰从这里展翅飞过
4 w! x% a2 P) l6 b2 R' [  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 ?2 r3 L* Z) ^! h9 f& a

5 \- V4 a" i; G, y6 t7 L  这支歌真是原始的写照啊!6 Z- g4 G0 r- E7 |5 O( h2 ^! r6 K
# l. d: t0 g1 @0 Q9 o/ f) f3 W5 U
  往下的路真是在画中游。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阳光下的雪山,晶莹剔透;绿色的草原上,牛羊成群;藏式民居旁,江水奔腾……一幅祥和安逸自在的生活画卷,一幅意阔细腻重彩的笔墨丹青。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这里的美景。
. C( X, [5 {8 h7 U  a' Z0 r9 X) L6 ]: j* W1 m7 i, m0 k
  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到了。
  i5 q3 L0 [, l: q3 t9 `* |  l4 |8 O8 ^( O' b4 R
  日喀则市地处喜玛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836米。日照时数比拉萨更长,达3233小时。日喀則在藏文中意思是“最如意美好的莊園”,它是西藏南部农牧产品的集散地和交通中心,也是後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目前正在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藏戏,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发源自日喀则。日喀则地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南与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接壤。历来是南亚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门户。这里距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300公里,是西藏旅游黄金线之一,是登山探险的大本营,是通往阿里神山圣湖的必经之路。% x: U, J2 s; \8 j
! \& c3 E( a2 {4 X& T+ Z
  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该寺是班禅四世和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分为宫殿(班禅拉丈)、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祥灵塔殿、经学院4部分。大经堂可容纳2000喇嘛念经。8 @3 P# c3 m" B* x

, O1 W* ]- A6 G7 v5 G3 L5 y8 Q  殿内供有世界最大的镀金强巴铜坐佛像。其莲花宝座高3.8米,佛像高22.4米,总高26.2米,面部约4. 2米。耳长2.8米,手掌宽约1.6米,中指长约1.6米,中指粗周长1米,脚底长约4.2米,肩宽11.4米,佛像鼻孔可容一个成年人。1446年,宗喀巴的第八代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希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于公元1447年9月开始动工修建寺院,历时12年将所造之像置于该寺净室内。开始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来根敦珠巴将其更名为“扎什伦布巴吉德经钦却唐皆南巴杰娃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殊胜诸方州,简称“扎什伦布寺”。
; F3 c2 P7 }$ V# c) q- R  日喀则市北面的宗城堡下还有一片值得走走的老城区,街道整洁,民居大都为藏式建筑,白墙木窗,家家门前都张贴有经文和经幡。很多门头上还饰以牛角。
0 |! p4 B+ j! i  @* I: w& s' R. S( G5 y% n8 C* u0 w
  在日喀则只呆了小半天。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是:整洁、清净和纯朴。一路上的风光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被自然感动”——我们的祖先是从自然界中裸身奔跑而出的,进化掉了尾巴的我们,天性中依然保留着对于自然界天然的亲近感。
4 i* H. ]7 O5 ?4 M5 l; a3 p3 [   
" U( N* v1 Q4 u.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七、布达拉JJ
0 ]- e* D* ?7 H
  _7 f0 e6 h) g) S9 y/ n) q7 @  10月2日,在拉萨的最后晚餐后,因为午夜要离开拉萨,我们都没有了睡意,就相约去藏族酒吧。我的藏族同事领我们去了八廓街。到那里时正好赶上停电。他又打电话问朋友,得知:在布达拉广场有一处很有名气的藏式酒吧----布达拉JJ.便分乘两辆三轮车去了布达拉广场。/ F: B, r, W; S  l3 l( n

9 ^( r% G5 _% |; z& _9 P; [& s  布达拉JJ在广场的东南角。大门通道的两旁多为卖香烟的小贩,他们坐在玻璃箱子后面用不大不小的声音招呼着:“香烟,香烟。”进门方知,这里的场地真大呀!估计以前是个电影院或者俱乐部。场地里坐满了人,基本上是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圆桌团团而坐。灯光很漂亮也很现代,正前方是一个大舞台。背景是用幻灯片打出来的布达拉宫。环顾四周,已没有可放圆桌的地方。一位藏族姑娘迎着我们走来,问清几位后,领着我们向最前面走去,在舞台的右角下,安排我们坐好。这里是不用购门票的,一罐爵士伯啤酒12元,时间不限。; A" J1 n  r% @
- f9 f& `+ \6 ~! h
  坐稳之后,我发现,这里的负责服务的藏族姑娘着装有两种,大多的是穿藏袍的,是负责送酒的,极少数的是着银灰色职业装的,大概是领班吧。
* }- r0 ~2 s, ?6 u3 |不一会儿,藏族歌舞开始演出了。有藏戏,有歌舞,还可以由观众现场点歌。点歌的观众,可以走上舞台给歌手献哈达,还可以端着酒杯与演唱者碰杯同饮。场内的秩序很好,没有怪声怪气地叫喊声,没有喝酒划拳地酒令声,台上台下的气氛很和谐,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时有人走上台为演员送鲜花,献哈达和举杯同饮。舞台前有一小片空地,不时有人邀请同伴和着音乐、歌声在跳交谊舞。喝啤酒的人,举罐道一声“扎西德勒”,随意斟饮。柔和温暖的灯光下,一幅洋溢温情的生活画面!一台纯正地道的藏族风情!一次吉祥如意民族聚会啊!) O, S6 Y; y% k1 ^4 B6 C
我敢说, 雪域高原的歌,在内地听CD和在这里欣赏,是绝对两种概念。这里,只有在这里,歌声才是立体的,有生命力的。这里的歌声能让人忘我和安详;这里的歌声能让人痴迷和神往;这里的歌声能让人感受穿透和震撼……6 q; f  ]& d- \( c( U2 y
2 U9 C; H' X1 s+ g: n6 X3 w
  因为要赶路,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布达拉JJ,抬头凝望夜幕下的布达拉宫,我知道,我的笔远不能写出西藏的灵魂和沧桑,只有真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能提供其真正的版本。9 T( ?- I$ b/ q

/ t6 W0 E7 E6 B/ l, P
6 t  U) J# u& f6 C) w) v- `3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4-11-19 00:47:00 | 只看该作者
顶下,为了记忆中的西藏,为了曾经的布达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9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好美的布达拉宫!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4-11-20 19:39:00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你晚上在地球上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05-1-16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好 羡 慕 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05-2-11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西藏一向是旅行者心中的圣地。我一直没有勇气去,我怕我吃不消高原反应哦!!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