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45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纤之父”的金婚礼物:痴人一梦惊天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9:12
  • 签到天数: 2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3 14:2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ello? This is M.Y. Huang。”
    ; R$ ~) b3 V, x/ S+ K% w旧金山时间10月7日午12时25分,在经历无数次忙音后,本报记者拨通了高锟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与高锟相伴了50年的妻子、75岁的黄美芸。一天前的凌晨3时,也是在这个电话机前,睡梦中的黄美芸被一阵铃声惊醒。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一位秘书在电话那头告知她:“高锟先生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2 c4 c: }# v7 x; R6 c! ~: @  现年76岁的高锟(Charles Kuen Kao)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之后第七位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也是首位以应用物理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此前,诺贝尔奖偏重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
    " p& D* O+ H2 Y1 G. c) N! s  来自全球各地的电邮和电话顿时涌进高家。应接不暇之下,高氏夫妇一度试图谢绝采访。
      k1 D2 \& L  U4 p! H7 q  最终,凭着“从高先生的故乡中国上海来”的背景,本报记者的专访要求被接受。. X5 c' D- m" h* }2 [
      旧金山时间10月9日下午,当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湾区Mountain View的一幢Town House,一身红色运动衫的高锟笑脸相迎。, V* R- t$ J/ \! z
      虽已身患轻度阿兹海默症,记忆力衰退,但高锟始终充满笑容,找不到语句表达时,也没有一丝沮丧。他向本报记者展示两样心爱的物件:一件是当年的“光纤模型”,另一件是自己晚年闲暇时手编的“毛绒裙”。现在,粉红色的“毛绒裙”正罩着桌上一座花盆的底部,充满温暖之情。
    - r% @) q; o9 e& `2 f  43年前,在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系统任职的高锟发表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了“以玻璃取代铜线传输讯号”的大胆构想。之后,世 界上第一条光纤诞生。光纤网络使数据传输可在弹指间完成。如今的手机通讯、国际电话、有线电视以及互联网传输运作,都拜光纤之赐。
    ' z  n$ I5 B" M+ A  O4 V. F' G  “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我从没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此前,高已透过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对获奖一事做出回应:“亦有赖于光纤出现,这个喜讯已于瞬间传之千里。”2 w8 b3 s4 e6 ~! o8 K9 q; z3 {

    1 x! o5 l- u, c5 }. z1 V: Y  “痴人”一梦惊天下
    + U; D: Y+ w, e- f0 P* V: |  高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生于上海,求学于香港,深造于英国。
    ' K( g& D$ P" n7 J  1960年,当高锟加入英国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旗下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时,各研究机构已注意到公众对改善通讯设施的强烈需求。其时,高锟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讯系统,将通讯设备的资讯传送能力提高50%。9 p6 R$ Z- h& n' \8 ]) |
      3年后,相信自己已完全了解当时技术后的高开始对改善微波点到点传送系统的缓慢步伐和所面对的各种限制感到不耐烦,他决定改变工作环境,并获得密兰斯一家学院的聘书。但他的辞职引起了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的强烈反应。6 b6 M( m2 r5 O2 k7 z& U
      为了留住高锟,实验所专门派了一名律师替高锟索回此前去看新房子时付下的定金并取消买卖合约,与高锟的新雇主安排其退职手续,并愿赔偿他们在高锟身上所花费的所有开支,甚至表示可为黄美芸安排一份工作。
    6 u" c. P" F$ h0 [& |( H  盛情难却下,高锟留了下来,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玻璃纤维来传送激光脉冲,希冀可取代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传统通讯技术。* b% d4 _6 H& ?% O( i
      1966年,高锟和他的团队发表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一条比发丝更纤幼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丝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讯息,传输量将比传统技术高出一万倍。
    4 u9 C' {) K' P1 j  这一论点甫一公布,便曾被外界讥为“痴人说梦”,但高锟没有放弃。  K8 F6 ~1 s! ?1 E
      “(当时)在同类研究上,(我们的)同道似乎不多。我们论文题目并没有在通讯业引起太大回响。”高锟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自己当时孤军奋战的处境,“我想我们要将论文要点直接提交给有兴趣这种革命性通讯方法的公司,才可能说服他们加入我们的行列。”: v- T9 w$ Z1 u
      “光纤是世界上用之不竭的材料做成的,那就是——沙粒。”高锟向这些公司大力强调用沙做材料的各种好处——环保、成本低,具有轻盈和高度耐受力的特性,并且不会泄露光源。
    + n2 X8 N& V! H/ d" _  研究如何实行“光通讯”基础理论时,高锟遇到的主要难题是:怎样除掉玻璃所含的铁离子?因为铁离子吸收和打散光线,使光通讯难以付诸实行。
    / `& Q% [3 X/ v  后来,他发现一种叫“溶凝石英”的玻璃提炼过程,能提炼出“无杂质”玻璃。6 J0 a) N* D( a7 c
      当时,无人相信世上会存在无杂质玻璃,高锟像传道士一样到处推销他的信念,为此远赴日本、德国以及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终于在1981年,美国康宁玻璃厂取得技术突破,高锟理论中提到的光纤得以诞生。
    ' i" a; s  _# l% o5 ~( ]5 T  所有的生活从此被彻底改变。+ N  g, ~+ g4 Z! V4 b( A
    7 c9 Q% v/ e/ j+ q) \6 R. g
      伟大发现和秘密婚姻
    , C7 O+ t( u9 H  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高锟献给太太的“金婚”礼物——世上,没有几个人能拿出这样的礼物。. `8 o1 f( m. h1 k3 K& c
      2008年高锟身患阿兹海默症后,黄美芸承担了他所有的起居生活,并成为他事业上最为重要的伙伴之一。高锟每次讲座的电脑程式及幻灯片,包括1966年那篇历史性的论文的幻灯片,都由妻子帮他准备和设计,
    $ Z# i5 A8 X2 T& K( T  高锟大学毕业进入标准电话电报公司后,就与黄美芸相识。在几乎清一色的白人同事中发现一副东方脸孔,让高锟觉得很亲切,他很想上前和黄打招呼,又一直犹豫不决。几天后,才鼓足勇气上去自我介绍。0 x: B( }4 k! }4 R+ J) V, v1 v
      “冰山破开,我们相遇了。”高锟在其自传第一章《邂逅》中写道。两人的友情发展很快。当有一次高锟强烈反对她搭同事的摩托车时,他明白自己已坠入爱河。' d3 O! A- a) C7 c2 A3 I
      “我说:‘你没有戴头盔,坐在摩托车后座,太危险了。’我相信我是看不过她搂着那小伙子,好像很亲热的样子。”高锟写道。
    7 }$ F8 o1 Z3 o3 `  结婚前,黄美芸提出要做一个试验:大家分开半年,不见面,看彼此是否还互相挂念。高锟强烈反对:“实验室应该做实验,婚姻的实验不能做,我不需要做。”/ l% x* |7 Z- o5 b3 H/ Z' E& O9 m
      之后,两人的结合又遭到黄母的反对。按中国习俗,兄长须先成家妹妹才能出嫁,但那时,黄美芸哥哥仍独身,甚至连女朋友的影儿也没有。最后,高锟与黄美芸选择私奔——秘密结婚。
    + r7 h9 r. k+ z& \( x, D  “踏遍天涯觅知音,杳然我独踽踽行,青春结伴好还乡。电影《八十日环游世界》主题曲,正道出了我们婚姻之路的历程。”多年后,高锟在自传中深情总结。' Q6 {+ d6 c; {+ I5 e* h5 N

    9 I: k! c; L$ N0 h9 \" n) Z  “光纤之父”不是巨富3 z: K5 @- B2 z. ?
      1996年,为纪念和表扬高锟成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发现的“3463”号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2 J8 Y1 H7 ~- }0 L# K! e
      但因为光纤发明专利属于英国公司,催生了现代信息产业的高锟并未获得巨额财富。获诺贝尔奖当日,高氏夫妇亦表示,计划捐出部分奖金,资助香港圣雅各布福群会老人中心和美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协会。
    9 {7 `, L2 t: \) x: \  高锟用伟大的发现压缩了全人类的通讯时间,但却未能缩短使这项发现的价值获得验证的漫长岁月——当殊荣在论文发表的43年后姗姗来迟时,时间已经将当年那位智慧、敏锐的青年才俊,变成了一位轻度阿兹海默症缠身的七旬老人。, e3 _' m% d5 ?
      疾病使高锟的记忆力减退,在与本报记者交谈时,有时思维还停留在与前面一家媒体记者的交谈中;出门送客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穿鞋子,“come back, Charles, come back”,后面,传来高太太在门口焦急的呼唤。3 n- y+ f6 o1 E% f$ I
      因为儿女都在美国湾区生活工作,自今年夏天,高锟与黄美芸搬至硅谷山景城居住。半个多月来,湾区一直有位拉丁裔小伙子Javier Hernandez陪伴他在家附近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散步。这几天,来自上海的一家人认出了散步中的高锟,上前祝贺。
    3 e7 Y2 w& j! @1 {* Y' J  Hernandez 看到众人围观,甚为纳闷,当得知他每周陪伴散步的就是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小伙子惊讶极了:“哇,太棒了!我现在感觉完全不同了。” “醉心研究,淡泊名利”,这是2000年高锟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20世纪亚洲风云人物”时,该杂志对高锟的评语。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 求强则难忘高锟身为知名学者的平易近人:“几年前他得悉学校筹款扩建时,竟然亲自来到学校把支票交给校长。”
    4 f/ c- F0 k% u& j2 }  高锟在1987年至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时,大力崇尚自由学习之风。当年的属下都形容他是一个“从来不发脾气”的人。即使其他人持有不同想法与他争执,他还是称赞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是好事。& T0 B; o8 ~' d" A( j
      “在我成长过程中,爸爸从未给我和妹妹压力,而是教我们做人,培养我们长大成人。”高锟之子高明漳这样描述父亲的教育之道。
    * ]$ f. f+ ]  k7 d+ r4 _  对现在的高锟来说,他的贡献和对世界的影响早已存在,诺贝尔奖或许已不重要。在短暂相处的时间中,记者看到的是个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得奖快乐的老人。名、利、权、色皆与他无关,一如既往,他是个普通的人,就像茫茫夜色中的高锟星,平凡而璀璨。
    : I4 J# R) q$ g1 j% _7 E: }
    ( E/ Y! C, i/ @2 l: H6 J9 j21世纪经济报道 杨琳桦 硅谷报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转发到微博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9-10-15 10:33:40 | 只看该作者
    顶,哈哈真强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3-15 07:01:3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楼主,我支持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