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349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代课老师日薪一斤苞谷 学生无宿舍在外租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2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0 10: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贵州代课老师日薪一斤苞谷学生无宿舍在外租房
    0 \2 ?' Q5 O3 t
    油落小学的孩子们在简陋的操场上玩耍。赵筑荣摄

    . o6 U" ?* c! e2 E( n5 O
    贵州代课老师日薪一斤苞谷学生无宿舍在外租房
    ! i4 P, { \* Q6 U a0 R. q0 N
    李兹喜每天花两个小时背回50斤水 赵筑荣摄

    9 b0 H# `6 T3 j% P* g0 t& y! [. \
    贵州代课老师日薪一斤苞谷学生无宿舍在外租房
    8 t/ n- I2 o: n- M
    10月16日早上7点,班仁乡中心校的几个学生在做饭 李家运摄
    2 z( H2 k; g& y% h& z& n) g; Q
     

    % c' b9 i& Y; z' l: M

      本报记者 雷成

    . p; f( D! A7 z$ f

     

    ' m$ ~) c$ Q" M

      几块石头垒起来的灶上,熏得乌黑的铝锅已经“扑扑”作响了,李兹喜还没洗菜。他舀了小半盆水,蹲下来把菜放进盆里,隔壁教室里,汉语都说不太好的布依族孩子们已经开始用口音浓重的普通话,一个赛一个地大声朗读起各自的课文。

    . b. r( Y! X' U( T+ t# Q/ L2 s

      他站起身来擦擦手,回身到里屋拿了课本,空着肚子踏入了教室。

    * x. R) p. T% k$ Z- D

      坐在教室最里边的儿子李准看见父亲准备上课,顿时显得垂头丧气。他也饿着肚子。

    0 r ~- b+ {. U4 V% ]2 N/ ^$ m7 a

      贵州省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班仁乡金祥村是全县最贫穷最边远的村子。这里2006年才通了公路通上电,村民们以种苞谷和油桐为生。

    ) ^1 g. C. | S3 N% h

      在金祥村油落小学,13年来,李兹喜只身承担了校长、教师和勤杂工等多种角色。

    9 R# t- t0 U$ g5 J/ A

      由于他的坚守,金祥村100多名适龄儿童无一辍学。

    - s: T) h. y) ^" n3 X

      而在前11年中,李兹喜得到的报酬仅仅是每年365斤苞谷。按照当地市价,这份“年薪”不到300元。

    ' W4 d$ h' m! N

     

    # E% e8 E6 H; c1 ]

      “说到底还是自己基础不好”

    8 D" r( B( S S/ S. L

     

    . Q' j! y \7 G! ?" D, \/ M

      从罗甸县城到金祥村,有两种走法:一是坐车,在山路上颠簸3个半小时;二是走水路,乘1个多小时快艇顺蒙江河到油落山脚下,再爬两个小时山。

    + d& n3 o( L2 M* L, I: w7 e

      油落小学不过是一栋紧挨着山坡立在半山腰的低矮土房。3间屋子,1间是村委会,中间是教室,最小的一间,被李兹喜用来当了厨房和卧室。

    8 N( }# b/ U6 H, L/ y- ~( o

      教室里12套课桌椅已经破旧不堪,窗玻璃早就没了,土坯地面坑坑洼洼的。“黑板”是在墙面上用黑漆刷出的一块长方形,有三分之一已经随着墙面的老化而剥落。

    . O( A. ?8 H/ H, A

      门前一块约10米宽的三角形地块显然是被细细平整过。断了一根支柱的木制篮球架倒在这个晴天扬灰、雨天滚泥的操场一角。

    * t7 J, _# h- b1 L

      只有高悬在屋顶上的国旗崭新鲜艳,猎猎作响。

    % j3 `- x+ d; D8 m* v1 B @

      站在这个操场上,前后左右,除了山,还是山。一条羊肠小道绕过操场一侧伸向山脚。往上走,是李兹喜每周末回家的路,往下走,是通往他每天去打水的芭蕉弯。

    % z; J. [( \, h9 |. ^

      早上9点多,学生们沿着山路三三两两地来了。由于居住地分散,最远的要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

    . Q* w" o F6 g. z+ O, z

      20个学生,11个一年级,9个二年级,坐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每节课50分钟,都被李兹喜分成两半。头半节,教一年级新课,二年级的在一旁做练习;后半节又反过来。

    5 v/ B- I! R$ |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李兹喜说。

    ) Q$ c- \: n4 F2 h7 U( {3 Z e

      以前,油落小学有4个年级,他常常忙得顾此失彼。给四年级讲课时,三年级的孩子盯着黑板发愣;上二年级的课时,一年级的学生读书声越来越大。有时候下课了,他才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已经站在拼音图前不停地念了1个小时。

    ! A2 @) ?& I8 _8 ^- G

      2006年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必须学英语,这超出了李兹喜的能力范围,孩子们只好转学到班仁乡中心校去。

    7 h* Q) A( d: F l5 a2 V

      一下子撤了两个年级,李兹喜对此很怅然:“要是我当初把英语学好就好了。”但他同时又欣慰:“我教四年级有时候都有些吃力,一些生词我也解释不通。他们转到中心校肯定比在油落好。”

    & f0 G3 j) D+ d( d) I3 V. M( _

      “说到底还是自己基础不太好。”这位憨厚寡言的教师总结道。

    2 y4 H1 j4 U. k0 h$ A \" p+ y. G) p+ ?

      这天,二年级正在学一首小诗,李兹喜刚抄了三行,黑板就满了。他用口音浓重的普通话问:“同学们抄好没有?我要擦掉了。”

    / v* h; K, J4 V2 Z' C5 @

      在课堂上,李兹喜坚持讲普通话,虽然他自己也分不太清楚平翘舌和前后鼻音。

    + H' N( j- s" a* s0 I- ]

      最让他头疼的是音乐课和美术课。李兹喜不太会唱歌,翻来覆去也不过是“太阳当空照”等几首,可孩子们唱一次开心一次。他也不会画画。当地条件有限,孩子们只能用铅笔画一些平面图形。

    0 r/ p7 j* f, v6 q2 M: P7 s

      自从去年雨季,操场上的木头篮球架被水泡坏后,孩子们就只剩下一个破足球可以踢踢了。最受欢迎的还是活动课。20个孩子围成两个圈玩儿追逃游戏,又紧张又兴奋,尖叫着追逐,笑倒在地上。

    ! f& n S; q. g \9 Z

      这时,站在一旁的李兹喜,脸上有平静的、满足的笑容。

    ) H, d" |0 t6 w9 _8 z

     

    , ~: D/ W2 q4 l

      “年薪”365斤苞谷

    # _& h# `1 p9 P& \0 a

     

    + | b) L4 ?: B

      下午4点30分,把孩子们送走,李兹喜开始做晚饭。儿子李准不知道跑到哪儿玩儿去了。

    ( d% a* _) k9 I f0 N$ V

      李兹喜并不是金祥村人,他家在离村20多公里外的班仁乡。

    1 X4 S7 N8 g/ v) e+ S6 i

      1995年,20岁的李兹喜初中刚毕业,在班仁乡算是学历较高的人了。乡教育辅导站站长找上门来,问他愿不愿意去教小娃娃。

    3 v" Z) N* C4 e4 _& O/ D( M

      其时,油落小学已经空了两年,他的前任因为吃不了这儿的苦,“自己找出路”去了。李兹喜想,自己喜欢当老师,也得“找点儿活路”,便背起行李走进了油落山。

    d0 k2 V. V: l$ w s' C8 j# V

      当时双方商量着先教两个学期试试看,可他没想到,自己竟会在油落山扎下根来。

    [ A* p% b3 P, m) }. x3 d& `) C( T

      最初的教室是在一名村干部家的茅草房里,四处漏雨,三四个孩子挤坐在村民自己钉的板凳上上课。没有教材,更没有教具。李兹喜找来各种形状的石块,教孩子们认“长方形”、“正方形”,再折一捆小树枝教加减乘除。这些教具,到今天还在用着。

    9 ]! M6 O: }9 U. |; ?' `

      每个学生每学期交30元书杂费,李兹喜得到的报酬,是这些钱购买课本后的剩余,再加一年365斤苞谷籽,由学生家长平摊。

    % ]- h/ f# w3 V/ e% n* V. P

      由于没有稻田,苞谷是当地人的主食。一般把苞谷粒碾成苞谷面后煮着吃,大米要等到集日才能在乡里买,一般人家是没有的。

    `9 Y3 X- f8 v; e

      “我当时想,只要不饿饭就行。”李兹喜说。

    , u' @8 E6 X( m% z

      可是,因为村民实在穷困,大多交不起学费,有的就连每学期几斤苞谷籽都交不出来,李兹喜几乎从来没有按时足额拿到过“工资”。

    + v: k8 {2 T; F0 K/ ]

      单身时尚且常常有“过不去的时候”,何况一年后,李兹喜和村里的姑娘陆小招结了婚,养家糊口的任务就更重了。

    ; z$ w: s. X4 \$ N3 b5 ~2 I% l( E

      婚后,陆小招搬到班仁乡,独自耕种李兹喜家里的两亩多地,而李兹喜则留在村里,吃住靠上了岳父岳母。每个周末,李兹喜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与妻子相聚。

    - Z- H" m' d' Z

      上不能侍奉父母,下不能荫妻教子,李兹喜总觉得愧疚。每到寒暑假,他总是拼了命地帮妻子多干一些农活儿。即便这样,家里也时时困窘。

    0 h, e; f4 [2 @4 T7 h, V

      有一年陆小招生病,送进医院后,李兹喜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是父亲帮他付的2000元医药费。

    3 \7 m1 Z; d% a# R

      李兹喜心酸地回忆,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自己只能拿着编织口袋到处去借。半夜里,5岁的儿子李准常常饿醒,哭着说“爹,我要吃饭”。

    0 _+ V" s# h5 Y- g

      “我只好把手指伸进他的嘴里,让他含着,拍着他的背,让他慢慢地睡去。”

    , K- L; B, i) y& W( x1 S7 }

      实在没有办法,李兹喜下了很久的决心,嗫嚅着开口向学生们“讨工资”。

    ! H5 \; i7 H! l9 [* N

      那天下课后,李兹喜拿着装粮的口袋走回教室。“我对娃娃们说,老师今天开始就没苞谷吃了,按照惯例,要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才收‘学费’,但是,因为上学期有10多个同学没有交,所以老师的粮食不够吃了。你们回家问问大人,谁家有余粮,先交点来让老师吃吧。”一口气说完这段话,李兹喜“觉得自己的脸很热。”

    M/ ~4 ~9 b- L' u& |( t0 B. w

      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李兹喜向学生们讨要自己的“工资”。

    5 b% B: i; `- @) p f- c: w

      2005年秋季开学时,学生的书费迟迟收不上来。眼看无法按时开学,学生和家长干着急,李兹喜也一连几个晚上辗转难眠。

    " Z' }. O7 M f! N( c

      捱到8月19日晚上,无法入睡的他打着手电筒,独自步行20多公里山路回家,敲开门后,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把家里那头年猪杀了卖吧!”

    * A5 Z! ?3 L/ B, ~8 M4 s7 s

      “我当时就不同意,我说你杀猪卖,两个小娃娃要不要过年?他说不杀猪我没有书费,当时他就流了眼泪。”陆小招回忆。

    . G/ N3 O; J( e. y' I

      争执到最后,陆小招还是眼泪汪汪地看着李兹喜把年猪换回500元钱,带着崭新的课本回到金祥村。

    & E+ R- ^- ?- a0 v# Q2 |( f8 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转发到微博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2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0:20:04 | 只看该作者
      “我走了,娃娃们肯定没书读了”
    7 Y/ f2 C6 n3 d1 ^) ]9 ]/ p2 r& w( x
      R6 p' D; m  ^6 q0 P  “金祥油落两座山,吃水要到芭蕉弯。春来不听田鸡叫,秋天不闻斗应山……爬了一梁又一梁,哭声喊断爹和娘。”在金祥村,最苦的事,是缺水。 0 L- C6 x  e" `5 M9 K+ \- {' t3 d

    % x3 z- K" z4 h9 `, U0 y/ p  世居在此的布依人要么喝“望天水”,要么靠人扛马驮从芭蕉弯运水回来。李兹喜没有马,13年来,他几乎每天都以双肩背回50斤水。
    . M" e- r/ V, H* o4 f5 x
    7 N/ E- K; e6 G4 a' X6 E  每天清晨,当太阳随着鸡鸣犬吠爬上油落山的时候,李兹喜便将装水的白色胶桶放进背篼,出发了。 7 @: J" _  I- W" d

    3 m* `% T5 l+ ]$ `  l5 B  下山半个小时,上山得1个小时。背着50斤水,李兹喜依然可以轻快地避开路中间的牛粪和石块。胶桶的盖子早弄丢了,他得小心不让水溢出来。这些水,学生们要喝,他和儿子李准还要煮饭洗脸。   ]7 {; B. V$ h0 E
    ; g4 d1 {8 R1 M
      他不是没有想过离开。 ' }" C, \1 `6 h2 l4 [
    ( [8 r. U2 ^1 x. i
      2003年,在广东打工的弟弟来了好几封信,说打工每月收入1500元,问他这样辛苦“到底图哪样”,劝他不要傻乎乎地再当这种“倒贴本”的老师了。 4 f7 k' C$ p7 p0 ~- x0 G
    " P( `) W2 H0 {
      想了几天,李兹喜背着包向学生们道别,转身走上了回家的路。
    1 O, d3 ^( q* t/ D! J' q( y" B; _, P- d6 i
      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村里大部分人都已经到坡上干活儿去了,只有三组组长陆友立还在家。他的女儿跑回家,哭着说李老师走了。 4 s/ k: \; q6 R
    & z3 _/ z9 }0 t' K) ?+ I/ ~9 E
      陆友立一听慌了,赶紧组织学生们去追,李兹喜已经走到梁上去了,学生们在后面边哭边喊边追,大家抱头哭成一团。 & m9 p  }- z" u1 [5 h' ^

    4 P- s2 R/ S0 a* z' [" ?) |  y  忆及当时情景,陆友立这个农家汉子几度硬咽难言:“他说,我在这里过不下去了。我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我们苦在一起,只要你不走。你苦闷就找我说,没有菜了就到我家菜园子里摘,没有饭吃了就到我家来吃,你走了娃娃们怎么办?”
    # W8 S- A& Z# b  ]8 T$ q7 X9 n
    6 j0 O2 v$ e4 F. `- c  哭罢,李兹喜和孩子们回到了学校,再也没动过离开的念头。 # G' e; j" A4 d* G+ _5 ^7 x4 @
    5 w% M4 j3 n+ H5 h, \* k
      “我要是走了,自己会怎么样也不知道,但是娃娃们肯定没书读了。”他说。
    " J% E/ x( m4 q
    0 |5 S. d1 Y6 p  代课教师难转“公办”
    # f  D9 w( e+ @2 h7 M$ K- z0 m, _; n3 i
      尽管“一只脚踏在田里,一只脚踏在教室里”,一眼看去,李兹喜还是与其他的农民不同。他语速平缓,几乎从不高声谈笑,衣着虽旧,却总是干干净净。
    $ u7 l' M: W- N, o8 w* o" g0 H+ z1 n, }/ a' B! s
      这个平时十分沉默内向的老师在孩子们眼里有独特的魅力。村小组长陆友立说,李老师脾气好,对学生好,“框得住学生”。   d, w# S! M+ f! I8 }8 r; q& E3 u6 m

    ) c, ^" I5 E) b, K, w  李兹喜一直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是什么。当他听说教育部要逐步取消清退“代课教师”时,他没把这件事和自己联系起来。 8 q1 q+ c: u7 _1 C7 d# L
    9 w! ?9 x5 G% Q' I7 [" ^+ r
      “我以为我是‘黑户’,连‘代课教师’都算不上。”
    2 p3 _+ j) L" y! n9 f$ b4 ^* |8 i4 h' H, W
      从2005年开始,陆续有媒体开始报道李兹喜一人撑起一所学校的感人事迹。“苞谷老师”的故事开始流传。 7 \  l. f: M4 Q
    5 c4 F! F7 _7 _9 H9 Y7 |
      2005年,李兹喜被评为贵州省黔南州优秀青年志愿者;2006年被评为“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今年5月,他到北京接受了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青年标兵”称号。
    , P# l5 C& l! b. j+ e# t" r9 O1 E. Z, t' F0 k; ~" z9 n2 F
      8月,他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k3 d' U' h2 o/ Y* F/ I
    2 y. L  v2 _# J6 V; `
      与荣誉一同到来的是外界的资助。2006年年底,通村公路全线贯通,从2007年9月起,罗甸县财政每月向李兹喜发放600元生活补助。 0 ]( W+ U2 B+ e4 q3 e; c/ z

    # |8 G: z1 H: r% c  10月16日,由香港慈恩基金会捐资修建的油落小学新教学楼举行了竣工典礼。再过几个星期,李兹喜和他的孩子们就要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但他的身份,仍然只能是个代课教师。
    4 g2 ]4 h% E# s9 p
    6 U' [# ^: t' s: |4 d: m, @  a2 w3 X  由于学历太低,李兹喜很难考取教师资格证,而这是如今转为公办教师的一道不可不跨越的门槛。而且,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几乎不可能给仅有20名学生的村小学一个公办教师编制。 1 i6 T1 C3 b( Q
    & Q/ w: J# y1 t$ ~, V3 l' x
      但李兹喜很平静:“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只知道好好教书,并没有期望自己的做法能为将来的生活改善什么。” % B) k- M( k, d5 z% I
    $ p2 d+ D( B; t
      “我当初选择代课是生活逼迫,今天我决定办学,凭的是良心和责任,每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左一声右一声地叫‘老师’时,我不在意人家讲什么。无论如何,山里的孩子们需要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2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0:20:25 | 只看该作者
      又苦又没钱,谁愿意干?$ Z0 I  s6 y% ^. x8 {, p. g
    , j$ m# y" }" o$ I. s% l& N
      今年5月,李兹喜收到一封从沿海发达省份寄来的信。来信人说,他从报纸上读了李兹喜的故事后,强烈怀疑其真实性。
    ' @- |4 C! o$ \" V! u
    1 a5 f+ y$ f3 B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国家、贵州省办教育的钱哪里去了?”信中质疑。 ' N, M$ I7 B& o

    ' c0 c* V; K6 h) g3 U  李兹喜认认真真地回了一封信,告诉对方,由于地方财力、基础和现实所限,贵州部分县乡的确还十分贫困,但现在正在慢慢好转。
    # y0 ]) R3 p( }; d! m! [2 j7 K; B  s2 c) l
      2007年,罗甸县全县财政收入不到两亿元。“许多不了解情况的外省人都不能理解我们的现状。”贵州省罗甸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泽惠说。 ! `- l0 T3 K( N6 y

    6 T1 w+ E2 ?3 ?  罗甸县境内几乎全是莽莽大山,当地以布依族居多,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走一两个小时路很常见。
    ! _. Z! `3 @2 H7 a
    * W' m* }5 i( z' Y, _' M% x, Q- b  _  按照国家规定的小学23:1的教师编制配比,金祥村20名学生不够配一个教师。“但是难道让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到乡中心校去上学吗?”李泽惠说。
    0 M4 k  R4 Z3 D2 O' g
    % n; P* ]8 x) t, ~& J3 I$ g% ^  因此,尽管“代课教师”的清退工作已经持续了近3年,罗甸县现在仍然有70名左右的“代课教师”,而且在短时期内,无法找到替代者。 " [+ F  T+ y1 f9 k

    % P% H. x, y- e! N, Q/ V  在这70多名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名分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中,只有李兹喜和另一名教师受到特殊照顾,享受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补贴。 / |% z9 z3 f7 X+ a% f8 T1 [9 x

    " q4 D: N% |; Q% s8 |; H: l  “其他代课老师的情况,可能跟我以前一样。”李兹喜说。
    $ H# y; W$ L( ~" v9 w
    $ l% q4 s9 @' F/ i' X# l, U  罗甸县的“两基”攻关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段时间,县城里随处可见关于“两基”的宣传栏。往往村小学教师还要担负起给当地农民“扫盲”的任务。“又苦又没钱,谁愿意干?”一位乡干部说。
    7 Z1 g( J2 R7 a3 s- w8 ?5 R4 V# L& y0 y7 c
      “没有毕业生愿意来。有的大中专生,一听说要下乡,转身就走。别说村小学,就连中心校也不愿意去。”李泽惠说,即便是下到基层的教师,也只是走走过程,都想调回县城。常有人受不了苦跑到教育局哭诉。
    % v* D+ C" o2 L( W' i- }8 R$ ]2 f5 }" b- x6 Z
      班仁乡中心校教师卢太球开玩笑说,乡里“连个恋爱都没得谈”。这个前年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院毕业的姑娘,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支教了一年后,回了家乡。在县教育局报到时,听说要到班仁乡来,她的一位同学当即要辞职。 * ^0 a  x. V8 p2 @) H7 O" X

    2 j* a7 G6 T6 G. ^* U* k2 y- e  现在,家住县城的卢太球几乎每周末都要回家,每次来回车费五六十元,但是“不回家行吗?这里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
    $ D; I: d( J, I" F
    5 ?$ |/ I' \8 I# }7 c1 u, Y  “每年教师的问题让我们头疼得很。”班仁乡中心校校长杨通军说,乡村教师的生活太清苦贫乏了,老师们都想调走,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 ~) M- ]: @* N
    6 Y6 j) y3 \$ h9 {, z4 _; L
      “外来的人我们都尽量留在中心校,本乡人,才动员他们去村教学点。”杨通军对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颇感无奈。
    ' l0 o9 j- x7 d6 u" g
    , h% i. V2 C+ L1 f  “我们只好‘以情动人’。”他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2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0:21:03 | 只看该作者
      8岁娃娃租房上学
    : N0 \; ?9 b# p0 }
    + ?' x. N' a9 _5 x  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5点左右,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唯一的街道上有一道特殊的场景——小至七八岁,大到十四五岁的孩子们蹲在街边,或淘米洗菜,或生火做饭。炊烟从简易灶里升起,弥漫了整条街。
    # C2 k. |: B& B/ f) t: `: v, A9 G9 K% |0 F9 s1 u
      “场面十分‘壮观’。”班仁乡副乡长广伟说。
    ! V" e1 G0 A  E6 k" k& h5 |7 s$ B) G: T7 V8 i& O6 m  O' P
      这些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孩子们,都是班仁乡中心校的学生。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个全乡唯一的完小和初中,没有钱修建宿舍楼。
    5 y- u7 S, k/ [! g, b2 T6 D* V% f& r/ G
      由于山高路险,400多名居住得太远的学生只能租住在乡街附近的农户家中。他们每周五下午回家,每周日下午背着一个星期的米、柴、油和菜,以及三五元的生活费返回乡上。
    : d: T; c8 t& J9 A9 m! p9 Z0 I
    " a, X3 z# E4 E6 r! q3 R# R  记者随机询问的10多个孩子中,住得最远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
    9 \& s/ Z; K- z% M0 r4 c$ Z; ]" T- y' T) U5 ?5 H  H: J
      家住金祥村的五年级学生陆文雨和陆丹妮与其他3名女孩子住在背街的一间农房里。在这间约十二三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了两张床,还铺了一个地铺。床和地铺下面垫的都是稻草,上面再盖以当地土布织成的床单。 5 |/ ^. t. ]# C6 @7 m3 f

    ! X$ A% C: k, Y  陆丹妮睡的地铺上没有被子。当被问及“为什么没有被子时”,这个瘦弱的女孩子低头不语。由于长期缺乏营养,10岁的陆丹妮身高不到1.2米。
    % _% W6 J: l1 |3 {; T3 e# [$ W  i$ _# g( q" H# W! x, |* j; \* o
      两个钉子往墙上一钉,中间牵一根绳,就是女孩儿们的衣架。陆文雨有一个带锁的木箱,但她说,里面装的是柴。
    - q; B0 i" y5 Z) Y
    , H( P% s: X: I( O9 F4 d+ Z' q+ m  沿窗一侧的墙根里,一字排开各自的锅灶、砧板和水桶。每天,陆文雨和陆丹妮要用直径约半米的大胶桶,到20多米开外的水管边抬水回来。
    - P' @# E. ]# z4 N+ e$ U+ a
    1 s( d& x8 [, H  由于做饭、用水都在屋内,屋子里十分潮湿。每个孩子每学期的房租是90元。
    $ e4 d$ m8 V5 B/ d8 |. b
    9 H% O' K( i4 Z  她们每天早上七八点吃一顿饭,然后去上课,下午4点放学后,再做一顿,中午不吃饭。
    ! K+ D# i% n/ x! c7 D
    % t3 e9 s# S1 O6 H6 Q$ h$ Y+ @  每顿饭只有煮青菜,有时候也会有炒茄子之类。10月16日这天正是乡里的集日,门口就是肉摊,但每星期只有三四元生活费的陆文雨说,她从没买过肉吃。 ; N! X; j$ T: F1 a
    9 c4 g0 g& m) h$ E& @, ?4 e
      到了晚上,孩子们或坐在小凳子上以床为桌,或趴在床上学习。但更多的孩子们在街上游荡玩耍。受师资和条件所限,学校没有能力开辟教室组织孩子们上晚自习。 + F0 S2 Q% o+ B' T' m
    ' ~- D) a  c* U3 O4 j$ {
      班仁乡中心校校长杨通军说,好在乡里治安比较好,一直没有出过大的事件。乡派出所就在校门口,民警们也将对学生们的看护纳入工作范围。
    2 o$ ^) p/ s" Y1 F' l8 S
    , v; ^( |  K; \0 ?' A2 t) `6 H) \* x  只是有时候,一些社会青年会来骚扰女生,晚上坐在女生床边聊天不肯走,或是叫她们出去玩儿。一位四年级女生说,有时候会有人从窗户外往里扔石块和牛粪,“我很害怕”。
    ' U  R! y) L: D+ R& Z- Z; o. L4 B2 y2 h4 q* C
      “我们一般晚上10点左右巡逻,碰见这些人会叫他们走。”一位民警说。
    ) X* l; p! p9 l" T; E
    2 z& {' j, o* Q+ H6 k4 h  学校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尽力维护学生的安全。班主任要登记每个孩子住在哪里,晚上常常出来巡夜。   S5 a) h* O9 r. u. d6 H

    ! p+ e5 Q$ b2 w( K# C, ~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们都是处于无人看护的状态。有一次,一个小学生旷了两天课,老师实在无法,只好走了几小时山路去他家里,但家长毫不知情。过了几天,孩子回来,怎么也不肯说去了哪里。 ( ?2 n2 Z( u: q/ b
    : k7 P0 Y- f$ X% }% [' M( h, Z+ V( L
      更大的担心是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住在地下室,有的住在瓦房里,卫生条件不好,饥一顿饱一顿,长期没有营养。”杨通军说。
    ) I! Y4 \3 D' F8 F* T+ G7 [( i) O- J7 ^' O
      由于要照顾走读的学生,学校的上课时间是早上10点到下午4点,中午只休息一个小时。“中午是最疲倦的时候,又不吃饭,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罗甸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泽惠说。 7 I; z: f- M: ]8 G" H$ n
    9 [: k7 ^. d: B; G% E, N
      而且,长期远离父母使一些学生变得自卑和孤僻。“有的学生在学校从不说话,叫他回答问题也不敢。”杨通军说。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在学习上反应比较迟钝”。
    . Q. j6 p( R0 \1 u: ~$ @: l9 W# e  i' O$ @
      在杨通军的记忆里,为了上学在校外租房的状况至少已经持续了9年。以前,村教学点一直开到四年级,但国家规定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课后,村小学的教师们无力胜任了,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都转到中心校来了。 % V4 F+ [4 y1 |7 M' {

    7 ^1 O' M9 f" U9 N2 r4 {" r  “我们一直在呼吁、打报告,希望建一个学生宿舍和食堂,但是县财政拨不出钱来。”副乡长广伟说。
    ) g( y+ t, i5 d; j: h  {$ U' s7 P7 e- z
      “我们在乡里信息太闭塞了,上面有没有项目我们都不清楚。”杨通军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8-10-20 11: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8-10-28 15:10:5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毕业生愿意来。有的大中专生,一听说要下乡,转身就走。别说村小学,就连中心校也不愿意去。”李泽惠说,即便是下到基层的教师,也只是走走过程,都想调回县城。常有人受不了苦跑到教育局哭诉。
    8 F: K# m; m3 N4 m3 E
    : U- j" o- _) O% d5 ~! Y  班仁乡中心校教师卢太球开玩笑说,乡里“连个恋爱都没得谈”。这个前年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院毕业的姑娘,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支教了一年后,回了家乡。在县教育局报到时,听说要到班仁乡来,她的一位同学当即要辞职。 & d* V9 U3 A9 u9 ~  c# M: ~
    , U. v; O0 F; S' b9 |- y( Z7 U  G
      现在,家住县城的卢太球几乎每周末都要回家,每次来回车费五六十元,但是“不回家行吗?这里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 0 ^1 T8 f/ c/ l7 y% h2 L6 }: y+ I' r
    * b0 {6 m- B6 @8 @$ ?, ?9 t3 p
      “每年教师的问题让我们头疼得很。”班仁乡中心校校长杨通军说,乡村教师的生活太清苦贫乏了,老师们都想调走,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 A* K7 T; i- k3 w& r
    & X* b( d# T: v0 f4 N
      “外来的人我们都尽量留在中心校,本乡人,才动员他们去村教学点。”杨通军对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颇感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8-10-28 15: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8-10-29 13:09:32 | 只看该作者
    要把钱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