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28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硕士入学考试今起报名 专硕将占研究生总数三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5-6 08:48
  •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0 10:49: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沅宸绘


    * I, T- ^% {* S1 V" ], {/ M  2012年硕士入学考试今日开始报名,专硕将占研究生总数三成! y* y; a. \5 m+ G4 l. k  h
      专业硕士,步履太匆匆?- F: s' L" n  L2 V1 J4 R
    ) C4 K# @5 K  W9 Z9 A3 G
      阅读提示
    ; n7 n& H3 j; P  从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首次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到2010年新增19个专业硕士学位,再到2012年将占据硕士研究生数量的30%,全日制专业硕士3年内急速扩张,距离“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50%”的目标越来越近。
    9 s9 K4 \( G, }; \* R  K  但在这背后,专业硕士也不断遭受“山寨研究生”、“培养无特色”等质疑。人们不禁要问:专业硕士的行进步伐是否太大太快?急速发展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H  A2 o( l$ m5 b! q9 {
      10月10日,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正式开始。刚刚顺利保送翻译硕士的小赵,却不得不面对一些人的不认同。“绝大多数人觉得专硕不如学术型硕士好,认为学生底子不硬,社会认可度也低,有的还只能拿‘单证’,我的同学很少有考虑报考专硕的。”2 m" D: B* C9 q' f1 Z: ^- M
      3年前,第一批本科毕业即入读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学子们已迈上了工作岗位。3年以来,专业硕士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就读专业硕士的学子们又有何体会?
    ( u9 p1 v( ~) x& q1 c* m) d6 _
    2 Z6 Q- z. Y2 Y8 P! M( M, n8 n  招考' D& W5 h9 E2 P0 ]: b0 W. T! {
      依然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O$ T6 b+ i: D
      2009年3月,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部决定增招5%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考研失利的郑嵩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尽管当时对政策及专硕的未来走向都不明确,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调剂,到福建某高校就读工程硕士。开学后,郑嵩发现班上只有10名同学,而招生计划是20至30人。
    " E% S3 q6 M/ }+ X# C* o4 G) p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建勋教授见证了专业硕士并不红火的开局,他说:“2010年,主动报考工程硕士的人依然很少,录取分数也低;2011年,学校给工程硕士分配了公费名额,学院也在上线学生中组织再次报名。今年生源情况较好,录取分数大大提升。”
    7 G, X  b& E& j4 t  即便如此,专业硕士仍是多数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郑嵩所在的学院划出大半名额给本校保送生,但大多是他们在达不到保送至外校及本校学术型硕士标准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9 v  {0 d( E" m" T% I  2011年,主动报考专硕的学生开始增多,林巧欣是其中之一。去年,她报考学术型硕士失利,朋友却顺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硕士。后来,朋友告诉林巧欣:“专硕和学术型硕士没什么区别,报考人数还少,竞争不那么激烈。”于是,抱着“至少学得一样”这个想法,她才报名并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如今,她已投入到了密集的课程学习当中。. r: O4 s  y+ L2 k$ A

    ' _. I" q' j! u. z1 C, W  教学2 M1 C$ h( O* X8 A
      实现差异化培养并不容易, ?( E9 H. I( {7 A' K. ]3 `5 u
      主动报考专业硕士,竟是冲着“专硕和学术型硕士没什么区别”去的,这显然与国家通过扩大专业硕士规模来调整研究生类型结构的初衷相去甚远。如何实现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差异化培养,仍然打着问号。; R  A" ?$ Q1 `2 }  k) R
      尽管各高校均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但由于学制、专业性质及师资力量的差别,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参差百态。尤其是对于不少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实现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差异化培养并不容易。4 R( V6 Z" r9 S4 v9 f$ E
      郑嵩的工程硕士课程只比工学硕士多学了两门,至于选导师、参与实验项目等方面都没有区别。加上郑嵩所在高校对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均实行3年学制,在培养进度上也并无二致。郑嵩认为,如果把应用性的选修课程转为专业硕士的必修课,从课程要求上把二者区分开,将有利于突出专业硕士的培养特色。
    + B7 l1 B/ S0 g2 K$ {" M3 h% R  在目前对学术型硕士实行3年学制的学校,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学制通常少一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渔业专业的专业硕士刘峰就说,他在半年内的课程量相当于学术型硕士一至两年的课程量。对照课程表,刘峰指出该专业与多个学术型硕士的课程存在交叉,比如有4门专业选修课与学术型硕士的养殖专业类似,4门领域主课与学术型硕士的渔业捕捞资源专业类似。
    8 r, K$ V% L. I  }8 [3 g$ l  师资不足,在不少人看来是专业硕士的软肋。很多在读的专业硕士认为,借力学术型硕士的师资开设课程,可能是解决专业硕士师资问题的最直接办法。教育部在2009年3月下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由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指导工作。只是,问及“校外导师”,受访的专硕们都说“没有见过”。, p5 m: F5 I% t8 e$ a( h
    ' Z' t% V8 Z9 ?4 z, o$ U- ^7 _
      实践/ B5 I& b( r  D# _: v
      实习难找,因学制短而难以兼顾
    8 |4 o  G. E; A9 S9 F  “专业硕士的培养一定要与企业相结合,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张建勋表示,除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学院还要求工程硕士必须有半年左右的实习。刘峰也说,自己的毕业论文必须附上生产实践报告,方能进行答辩。
    : j- w; v8 H! i  林巧欣的师兄师姐们已在新学期奔赴各自的实习岗位,据林巧欣介绍,研一时,他们会在学院主办的杂志、行政办公室等进行实践。研二时就将开始校外实习。毕业前,还需要进行实践成果展示。' z9 W. h0 S2 t' F
      但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实习机会不太容易得到。郑嵩说:“培养计划中有半年至一年的企业实习,但没有学分。不少实验室甚至并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张建勋也坦言:“现在很多企业并不愿接收实习生。所以学校要求带工程硕士的老师一定要有课题和科研项目,与企业有联系,能让学生去企业实习。”
    ( i% C  b/ r; E2 V  学制只有两年,却要安排半年至一年的实践,这让专业硕士很难同时兼顾课程和实习。“有的学生并没有真的去实习,弄个假的实习证明,写个假的实习报告,老师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能毕业就行。”因此,张建勋建议把实习安排在两年以后,延长实习时间:“比如一年的见习期,企业给学生付一定的报酬。这样,就能保证课程学习和实践均能落到实处。”
    0 J9 o( U: Q8 ~  k0 k  |: P/ m" j
    . r/ d# P* }7 J% N  就业
    ; h/ O9 r& ^( r4 W  用人单位尚未注意二者区别,找工作影响不大
    1 I- g  e  i+ x7 Q$ Y: a0 l7 [  西安交大2009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郑玲芳现在是三一起重机公司工艺部职员,研二时她曾在一家企业的工艺部实习。“实习经历对我较快进入角色很有帮助。”郑玲芳说。+ }' T4 M9 H7 A+ {! L+ S& r* V
      她的同班同学贾朋刚现在是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研究所的助理工程师。贾朋刚说,公司研究所与事业单位研究所区别很大,“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是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因此,他对自己当初被调剂到工程硕士还感到庆幸。* r' j6 R" H, O" X
      尽管曾经担心就业时会受到歧视,但郑玲芳发现,“真正在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不怎么看,也区分不出”。他们全班的47名同学不仅全部就业,并且单位都还不错。张建勋也承认:“用人单位之所以不注重是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那是因为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 ?# l4 w- P( ~* d1 C# `# X
      在刘峰看来,虽然工科相对容易就业,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一样,学校、专业背景、个人能力与意向地区,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记者杨彦边晓璇( x% ?! G: V" J' A( i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学生姓名为化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转发到微博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1-10-10 10:55:28 | 只看该作者
    学校、专业背景、个人能力与意向地区,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1-10-10 13:42:47 | 只看该作者
    额,路过。。。     2元超市
    ' y. }# r3 ~5 |( ^9 s# d2元店
    2 Z, r: q7 g" a: w9 z$ j2元超市加盟: T* v, u; i$ E
    2元店批发
    3 f3 {8 o: N# C水晶奖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1-10-10 17:35:22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