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办法能算出这妇人家里来了多少客人呢?我们不妨从每人占用的碗数上来思考、分析。5 N, p* ?' Y* N% l. x
由题中条件可知,每一个客人占用的饭碗、汤碗和肉碗分别是: " \4 f5 |' X3 t7 M4 Q: ^
+ A8 K8 D: j! W) E4 E$ l
所以,每一个客人总共要占用的碗数就是 4 b$ @ P& _2 Q& m8 Y
- Y2 P- ?' _$ J; D2 {! F2 t
0 g$ V4 ~. E1 M
- d; Y& M4 e* K" U4 @道客人的人数是多少了。因此,可求得该妇人家里来的客人人数为
% P- V/ v8 O& Y
+ m/ u: H0 e" w$ R! E
: Y+ M; M( R% ]% I 综合起来,就是 9 b$ j' D% Z. A) w
% U9 W/ |# r- G! w; |& Q6 e* m4 R7 m6 w% g
% X! e T; U t3 [+ ~8 Q6 n
答:家里来的客人是60人。 3 P2 N8 P- n/ d9 X) v4 E
较为有趣的是,《孙子算经》上给出的解法,却与此完全不同: 6 t" r/ W6 j s) X4 L/ g: p8 W# e
“置六十五杯以十二乘之,得七百八十,以十三除之,即得。答曰:六十人。” ) F: E- y$ I' p8 Z: ^, g6 y8 |: x. T
古算书解题,无法采用现今之算式,一般都采用这种文字叙述的形式,来讲解算题的解法。如果将这种解法列成今日之算式,则可以是: 2 ]. U s) h. c) J/ }0 c, a) `: o
65×12=780
: H( t2 e4 m( T% o 780÷13=60(人)
# B7 k# c4 k/ v" j, ` 这种解法的算理何在呢?《算经》上没有讲述。我们不妨这样来思考: & I3 ]; K2 E. g
因为2人共用一只饭碗,3人共用一只汤碗,4人共用一只肉碗,将其排列起来,就是:
z1 v' m3 R# J% i# C 2人——1只饭碗
& \* C- ^: Q1 V1 i 3人——1只汤碗 % y/ x1 P. p9 v, h6 [; ~! z3 \
4人——1只肉碗 ' h8 s2 d9 n% w! I. m v
由此可以推出:
$ Y7 P* P' }: W4 F( R" ?0 g+ {8 n' k5 K9 J# n
: C- J& o$ y! D& Z' j8 l3 C, b (注:12是2、3、4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7 {0 \9 j! ]& P1 J( P* h 这就是说,12个客人需要占用的碗数是 8 `- K2 U: ^" @! H; r4 I9 g$ M
6+4+3=13(只) % j. P) P! ], A0 A( W- q
现在,如果假定每个客人都占用13只碗,那么总的碗数便会扩大12倍,使之变为
/ Y1 }0 M9 h' k' X r/ I P 65×12=780(只碗)
u5 g" J K# y, j w+ g 于是,只要知道这“780只碗”中,包含了多少个“13只碗”,便知道她家里来了多少客人了。所以,她家里的客人人数就是 3 Y9 f' _7 U& d4 `* b
780÷13=60(人)
3 g+ B% g: l' C5 B 将这一思路的主要算式写在一起,就是《算经》上的解法了。 , Z! G# o% }. G1 i
65×12=780;780÷13=60(人)
8 ^5 }0 N/ z$ I/ X 不难发现,这样的解法是合理而巧妙的。它比现在一般采用的分数解法(如前面解说中介绍的那种解法),来得更为简捷、快速和富有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