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了《光能手机调查》,据央视记者的调查显示:华宇盛泰、高新奇等品牌宣称的光能手机,名不符实。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这部手机并不像广告所吹嘘的那样能靠光能充电。0 w" o6 ?: o. ~* Y" c" j0 ]. T
节 目中,一位业内人士更是大爆内幕:只需花三五块钱,就能在市场上买到这个所谓的世界尖端光能充电板,而在摇身一变进行包装后,却让厂商、代理商和电视直销 公司大发横财。以华宇盛泰被暴光的这款光能手机为例,只要卖出十万台,各个环节的利润就在两千万左右,面对着这种诱惑,手机生产厂家各显千秋,纷纷推出各 种概念。% R" V6 S6 f3 V' v% {% ~8 d
- q( X! b# K1 b+ y: f; ^: l6 B! K1 \1 D- e/ }& v) Y! N
当“光能手机”这一中国神话被媒体毫不留情地向公众暴光之后,众多国产手机企业身上的“神秘外套”又被脱掉一层。在外资企业的咄咄紧逼之下、在国产手机不断上演“皇帝新装”的错误战略下、在消费者越来越怀疑的目光下,我国手机业今后的走势又将如何?国产手机的发展又将怎样?# c% i" @) i. M- E) W3 e
0 E9 x8 v: u9 M5 q7 z# \/ Y光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兴起,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神话”,其核心原因在于两方面:首先,功能的营造和概念的包装切中消费者的需求点;只要有光就能充电打手机,这让经常遭遇手机没电尴尬的人找到了知音。其次,众多国产企业的纷纷拥戴,短期将光能手机这一功能推广普及。作为首创者恒基伟业,以及华宇盛泰、高新智、CECT等众多后继者,他们一轮又一轮的炒作与推广,短时期内将这款功能性产品推向高潮。
9 ]( b' M! ?6 x+ \7 H6 ~% _
6 g. R) q: h8 x8 ]4 ]; s作为国产手机“概念造神运动”的温床——电视直销,近三年来已经成为这场运动中的最大受益者。由于企业的青睐,商家的大手笔投入,包括橡果国际、七星购物等一系列电视购物公司的业务日益繁忙。他们是这个产业链中最大的幕后策划者和推动者。一些原来很简单的功能经过他们的包装与策划,就演变成原创性高精尖技术。所谓的手机读短信,其实只是微软研发的一种转换技术对文本文件实时转换输出语音;手机隐私保护,实际只是一个简单的“文件隐藏”功能;来电秘书,其实只是自动回复功能,将提示语提前录好,来电时自动播放即可。! j% l! I: j7 g' ~' l2 U
5 N% X, m' ]/ S3 _正如央视记者反思:敛财者必须为他们的欺诈行为付出代价,可是炮制直销节目的电视公司,他们该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呢?当光能手机神话破灭之后,受到冲击的只是那些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而作为概念的炮制商——电视购物公司,他们仍然可以继续炮制一个又一个功能从而赚取更多的钱。他们不仅可以逃避公众的责难,他们还将继续扮演着其它国产手机救命稻草的角色。其实,他们更应该受到公众的谴责、监管部门的责罚。
# n7 D. B" U# T* A& F( U
* T/ D. _9 ~ o+ D% D7 W. l除去光能手机,隐形手机、防火墙手机、防摔防踏手机等众多概念性产品层出不穷。在所有这些个性化功能产品的背后,都有同样一个幕后身影:国产手机企业。更令人难解的是,在国产手机个性化功能造神论频出的背后,掌握更多领先技术和产品优势的外资企业却集体保持沉默。此时,外资企业所做的工作则是开发具有更多兼容功能和更新结构外观的新品。当苹果的iPhone手机面市、当谷歌的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面市,当海外智能应用性手机潮流吹向中国,国内手机业却无一应对者。这不仅是国产企业的尴尬,更是中国手机产业的群体尴尬。
4 C- W8 k$ H8 w$ ]" n7 b9 c, \, W6 O2 C( B8 t2 {# C
在产品原创新技术缺乏、产品质量性能不稳定、售后服务推委推拉的基础工作缺失的前提下,国产手机企业却在拼命地寻找一些小功能、小伎俩的包装与炒作。并寄托“电视直销”这根稻草,上演最后的救命之战。无论国产手机将“电视直销”这一现状演绎的多么繁华似锦,最终其仍然无法承载起国内手机企业“救命稻草”的使命。眼下,许多国产手机的发展与竞争力构建正在走向一个短视而盲目的死胡同。企业的竞争力越缺乏,就越依赖一些外在的包装与推广,企业的实力就越趋弱,最终就越缺乏实力和精力进行核心技术开发,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被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 W* J ^/ m8 O: Z) l4 P
. A7 t2 i5 M) T7 X
总有一天,国产手机企业的一系列概念造神论运动终将全面破灭,到时摆在这些国产手机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