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远见的浙江企业,在应对眼下困难的同时,已在布局危机之后的发展了。借机吸纳高端人才就是他们的一大策略,昨天,2008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在上海虹桥宾馆召开,让跑到上海“抄底人才”的浙商们心中窃喜——连电梯口都排起长队了,来的还是博士、博士后、总经理一流的沪上精英啊!
( O. y' Z1 m% I7 `: @- f1 h
5 j/ g4 Q! R3 [& w" Z4 e& `" W# ^ 董事长们亲自出马求贤# M) k/ [& h5 c3 O$ q0 u
省人事厅工作人员有点奇怪,不是说最近经济形势不景气吗?为什么报名去上海招聘人才的企业远比去年多?去年180家企业参会,今年原定200家内,但报名电话响个不停。经过筛选,昨天省内247家优质企业和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参会,推出高层次岗位近5000个。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自己跑到上海来招人的。8 I/ M L3 i& I: m
在各招聘海报展示厅,温州亿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静把招人海报挪到明显的地方,殷切地和每一位咨询者交谈。她是位精干而有亲和力的温州女商人,她说:“我们是生产紧固件的,企业规模不小,设施也较高端。要找一个合适生产副总已找了两年了,以前在本地找过,也托过猎头,效果都不好。”螺丝帽就是紧固件的一种,看似不起眼,对工艺要求却很高。陈静生产的许多紧固件用在飞机上、汽车上,马虎不得;所以这位生产副总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很急缺,也很不好找。
4 D Z4 n# U$ Q" g6 I9 j陈静是第一次跑到上海来招人,她的产品20%出口,如果不是这场金融风波,也许她还腾不出时间来招贤。“金融危机让人才流动加大了,上海高端人才特别多,这次人事厅到上海招人,我觉得是个好机会,有可能找到合适的人。”
0 Z9 C( w: I* s" n 把危机当成发展机会" |) a/ ^6 a- k2 i& j. i k
和陈静一样,义乌市凯特进出口有限公司老总陈竹贵把危机看成是机会。“危机会过去的,现在是储备高端人才的好时机。”他告诉记者,他的企业除了小商品出口外,还有一块是海运。“以前义乌人把小商品倒来倒去,不费大力气就能赚钱了;现在虽然受到国外金融危机冲击,却也让我有时间来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企业。”
- c3 F' b- h& I( c6 x 陈竹贵眼下正在考虑的问题包括:人员结构的调整、管理水平的提升,商品的细分和差异化竞争……最后和制造型企业紧密联系,争取向实体企业发展,做一家“有文化、有灵魂”的企业。“我考虑的这一切,都是要靠人才取胜的。”4 r# Y# D# Z8 g, h
令人敬佩的是,一些浙江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不小,在努力拼经济的同时,仍把眼光放远至经济形势回暖之后的发展。浙江兰乔圣菲家纺有限公司是绍兴一家出口为主的企业。来招聘的人事部主任陈惠芳告诉我们,以前形势好时,公司300多台机器忙不过来,而眼下大多已经停工了。“公司有1500多个工人,绝大部分都赋闲在家,每天几十元的工资照发。好在企业发展多年,有些家底,这些都是熟练工人,我们不怕养着;以后形势好转,还是要靠他们的。”) h) u# S' H$ @1 f
兰乔圣菲也在考虑今后向内贸转型,陈惠芳此行目的是招两类高端人才,设计和销售。特别是设计人才,良才难求。“上海是国际大都会,人才素质高,以前要来这里挖人很难;听说前一阵上海有几家家纺企业停工,估计员工们正在找工作,我们找到高端人才的机会就大了。”1 x$ c; c3 v0 F: v0 ^. D
据了解,浙商们对人才可谓不惜血本。企业中层岗位年薪一般在10万元左右,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年薪一般都在20万元到50万元不等。嵊州市畜产品有限公司招5个内外贸高级业务员,一年保底10万元还外加提成。
, D ?: _6 M# Z2 O 海归和博士们都来了
5 E* i" j1 n( x( H# D* T: i- J 浙商们猜得没错,经济形势确实让人才流动变得更频繁了。在昨天招聘会上,我们遇到的硕士、博士和业内高端人才不少,有工作经验的海归都有好几位。* T7 p7 N, d8 M: ~3 [& V, ~. P
老李在泰国正大集团下属的一家IT企业负责销售,学历不高能力很强,业内小有名气。“我给企业拉到个很大的单子,某省政府的网站业务,可是老东家却因资金紧张而接不下来。我就想换东家了。”另外有几位上海外企的人才,由于总部全线撤回了在中国的公司而失业,所以昨天也来求职了。5 G* r6 L# S3 k2 M9 \+ G7 j2 a' ^
王利波刚从澳州回国,相信浙江不少用人单位见了他都会眼睛发亮:他工作多年后到澳州读了硕士,又在当地工作了几年,经验和学历都过人。“澳州受这次危机影响不大,不过我们很多同学都想回来工作。因为澳州薪水虽高,华人却很难做到高层,回国更能实现个人价值吧。”/ L. N2 f" V1 o
1495名精英有望赴浙
& a2 r% [" S7 O, E* V 此次会上,企业招聘的人才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紧缺急需的经营管理型、技术研发(开发)型的高层次人才为主,其中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经营管理职位200多个;高级工程师、高级研发经理、高级会计师、首席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开发(研究)等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超过1500个;高等院校招聘200余名学科带头人、教授、副教授,以及近千名博士、硕士生等。
; S5 q" L0 x1 I" K- z 据悉,一天下来,洽谈会接待6255人,基本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博士后1900人,达成意向1495人,108人被用人单位现场录用。
2 [7 f# B: o( ]: ]6 l# H5 q 想来浙江的精英们也不用着急,明年1月5日前,8020人才网(www.8020rc.com)开设“2008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专栏。招聘会结束后,各类人才还可以通过网络与用人单位预约洽谈。( N3 B9 T+ E" w j
“抄底”就要抄人才7 E, c! W' R4 g, m- L6 x1 W
记者获悉,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及20余家金融机构将于本月赴英美两国举办三场“2008年上海市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招聘会”,招聘中国留学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士。
2 B( O# B S+ L7 U& s2 V 中国到海外特别是到欧美发达国家大规模招聘高端人才,改革开放30年来十分少见,上海此举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欧美国家发生、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延宕一年,欧美股市、房市、期货等市场震荡不已,“抄底”之声不绝于耳。不过,对于欧美资本市场是否已经“见底”,中国企业要不要“抄底”,国内各界看法各异、莫衷一是。毕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金融风云中,出手“抄底”资本市场,其难度不亚于“接住空中的一把飞刀”。相比之下,无论是从稳健性还是从可持续性上考虑,“抄底”人才都堪称明智之举、冷静之举。, Y. N# `# L6 m F9 K- t U# f
人才“抄底”不是我们的发明,历史上屡有成功的先例。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当一些战胜国将战败国的固定资产大规模“打包”运回国内时,美国政府却另辟蹊径,延揽了大批无法从事科研工作的德国高素质科学家,他们为美国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德国“V2导弹之父”冯·布劳恩,他后来在美国主持了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 u# C6 ^& }6 Q k
当前,海外一些金融机构因破产、并购或经营困难,导致相当部分员工职位不保,不少在职者发展信心受挫,欧美国家人才市场萎靡不振,海外专才亟须到新兴市场扩展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多年来大批中国学子赴海外留学并在当地工作,很多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今,经历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对海外学子的吸引力十分巨大。这是我们适时进行人才“抄底”的背景。* J" [/ ?7 n) u. j& L
要注意的是,人才“抄底”并非没有风险,特别是我们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经验很不足。凡事开头难,在困难面前不可蛮干,必须把情况分析透,把国际人才市场的“底”弄清楚。要看到,一些海外金融人才正是促成国际金融危机的“推手”,还有一些人对中国的政策、国情很不熟悉,因此,在人才“抄底”的过程中,必须宁缺勿滥,防止人才“抄”来后“水土不服”。
7 R$ Y$ G, j+ j: | 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把人才“抄底”工作与我们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对立起来。一方面,不是说去海外“抄”人才了,就可以放松我们的国民教育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在成为“地球村”,就像我们不可能闭关锁国搞建设一样,我们同样不可能闭关锁国搞人才战略。求贤若渴、唯才是举,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现在正是发扬光大的时候。" h' v$ ~6 I. ~. E! U
5 d. r" f; O2 U, d
0 |, G8 G; K! e* R, G7 ` 原文出处:浙江企业开出最高年薪50万赴上海抄底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