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7 v9 u7 Q" c, s% p2 b
" l: n' x* P5 m5 S8 i南方网12月11日报道 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1 ?1 a' w& S _8 }$ L- L
& _- b G% m& A5 l3 g }0 m4 K在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成为此轮经济调整关键问题之一时,相关部门开始了一系列联手促就业的行动。
: K* N; M( ?0 D4 _ {) s M7 m: e9 G: x2 c. f
包括铁道部、商务部、国资委在内的11个部委共同举办“官办”的13场专场网络招聘会,联手促进今明两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 \$ s3 J" G, b7 D/ v3 S: n; G! o4 @( k/ V3 b% M
“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12月10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
4 _1 g4 D) V9 Z5 B( ]2 _4 Y* X( \5 V1 j9 X& r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 F: o1 w, R; ^7 j
]! _7 y3 h, L; S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到70%?
- _% {4 k* P) n
3 r# S4 T6 u G( Q) ~3 D& h! c) T
“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对本报记者说。
$ N& n6 v6 j6 }) b) H1 m$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 I9 e* j* J* E5 ?) x% X& y! x4 ]+ j' L
张丽宾指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国家扩大内需、保证必要投资,钢铁行业、铁路、交通等部门明年提供的岗位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比较充裕,但用工要求的专业性也相对较高。
6 x4 q* E: i' c1 t9 K4 ?
' F5 h* ]9 Q; r/ C: ~
“在2009年暑假前后我国的经济可能探底,这也可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低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表示,到2010年就业形势也许会好转,就业与经济的发展是一体的。
; k1 P! Y2 v1 e3 n R
# }/ o* Z$ S5 T% s' j1 I, \' D“从目前的经济走势来看,预计2009年前两个季度的就业情况不太乐观。关键在于密集投资的公共产业能带动多少就业。”张丽宾告诉记者。
% t9 A$ w% Y7 U4 L
! w( n3 i0 ^# f6 P; `
同时,张丽宾认为,在用工需求量减少、鼓励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可能会增加。
$ K$ U( Y9 o& n: C
4 X5 ~. B" ~ W4 S
多项组合政策促就业
; r1 o7 ^# ]: s) [7 O9 H+ n
. p1 {7 n5 J+ t为了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11部委正在开始行动。
3 c5 D8 n' v% G6 |. |) d7 w
( u. v$ N0 v* `: w5 {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教育部将联合铁道部、商务部等10个部委共同组织举办13场专场网络招聘会。
6 y O# h" r& `: N9 F T$ H
/ u$ D; M1 N* M( B* }* \刘尔铎指出,教育部联合产业类部门是为了使应届毕业生就业更具体化,让毕业生能够更直接接触到这些部门;而和非产业类部门合作,例如一些职能部门,是为了以后在处理大学生户口等综合问题时会比单一部门出面更容易解决。
7 h- F1 J2 n$ M9 W
: N; w: G; F7 j# ~( H此外,教育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委推出了四项“新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 [) a. ]2 @% I
' | v) y/ j- r( y0 o; u# N% t+ Y* W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曾表示,这四项措施的出台说明政府已经把就业问题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看待,而不再是单纯依靠经济杠杆调控就业。他还指出就业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政府,应该把“学校办学、市场用人、学生择业、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业难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 |+ v, [' l% \; c) y5 Q* r, ^' c) }
1 l% w( |/ I" P q. y“我个人对研究生扩招这一政策并不看好,扩招无非只是把现在的就业压力转移到将来几年而已。没有从跟本上缓冲就业压力,将来还可能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刘尔铎认为,即便是扩招,也要有一个限度。
0 V% f) j# y' @' p0 t/ c$ p% _
* h) s6 Y& k3 n& V“大学生解决就业的思路应该是走向基层,大学生不能只选择大城市,应该往中等城市走走。”刘尔铎说,目前大学生就业期望要理性,不能期望太高,毕竟每年新增加劳动力是1000万,大学生就占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