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昨天 10:28 |
---|
签到天数: 23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P>8月10日消息,记者从<STRONG>上海贝尔</STRONG>内部获悉,该公司已经于<STRONG>上周四宣布每名员工每个月必须享受两天的无薪假期,直至今年年底</STRONG>。据了解,上海贝尔的员工薪水<STRONG>按照每个月21.75个工作日计算,根据无薪休假管理办法,所有员工每个月将拿到19.75天的薪水</STRONG>。</P>
1 A- i" w! T, l0 W8 J<P>
; D: V; C' {1 C3 K; V' B1 O' l<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282 alt="" src="http://img.cnbeta.com/newsimg/090810/1032400114967378.jpg" width=500 border=0><BR><BR><IMG height=376 alt="" src="http://img.cnbeta.com/newsimg/090810/10324111010170599.jpg" width=500 border=0><BR> </DIV>全员每月两天无薪假 包括管理层<BR><BR>据上海贝尔内部人士透露,此次无薪休假计划涉及公司全体员工,管理层亦不能幸免。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多个管理层人员开始进行无薪休假。<BR><BR>此外,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上海贝尔在第八个季度持续亏损的时候宣布全球裁员计划,而就在前不久,原朗讯未被完全整合到上海贝尔的部分员工被规模裁员,其中朗讯南京研发中心的裁员数量超过了40人。<BR><BR>相对于裁员来说,上海贝尔员工在接受搜狐IT咨询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非常不景气,公司做出无薪休假的计划是可以理解的,至少这个结果比裁员要好很多。该员工认为,无薪休假实际上就等同于减薪,折算一下,减薪幅度在9%左右,而且只减基本工资部分,相对于被裁员和无期限降薪来说,上海贝尔的这一计划还算可以接受。<BR><BR>年底达标有可能返还被扣无薪假薪水<BR><BR>无薪假通知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但是,有一名上海贝尔的员工乐观地表示,“通知”中指出,只要该公司年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有可能返还被扣的10天无薪假的薪水。<BR><BR>然而,遗憾的是,该“通知”并没有说明年底的目标到底是什么。<BR><BR>据阿尔卡特朗讯上个月月底公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财报,阿尔卡特朗讯第二季度营业额为39.05亿欧元,同比下降了4.8%,环比上扬 8.5%;此外,净收入为1400万欧元或者每股0.01欧元,这是阿尔卡特朗讯自2006年合并3年来首次实现盈利,结束了过去连续9个与亏损的历史。<BR><BR>尽管阿朗全球终于实现了盈利,但是,该公司并没有放弃在金融危机下进行的薪水调整和人员调整。虽然全球实施了裁员计划,但由于上海贝尔是阿朗和国资委的合资公司,有部分“国企”元素,而国资委曾经明确规定,国企不得进行裁员。因此,上海贝尔实施了无薪假计划。<BR><BR>传言称上海贝尔下半年目标为“收回应收账款”<BR><BR>对于上海贝尔“无薪休假通知”中的年底前要实现的“目标”,上海贝尔官方相关人士在接受搜狐IT咨询时表示不对该事件进行评论,也拒绝透露“目标”的具体内容。但是,搜狐IT从上海贝尔内部人士处获悉,实际上,中国联通欠了上海贝尔一大笔“应收账款”,如果下半年能将这笔“应收账款”收回,就算达标,届时,全体上海贝尔员工将有望拿回被扣的无薪假薪水。<BR><BR>一般来说,对于运营商来说,设备厂商一般不敢“叫屈”,更不敢催“应收账款”,尤其是中国3G刚刚处于大规模建网阶段,任何一个厂商都不希望得罪运营商。因此,对于这一传言,上海贝尔相关人士坚决否认。<BR><BR>同时,记者从另一名上海贝尔员工处了解到,上海贝尔执行“无薪假”计划,主要是因为该公司的设备利润太薄,虽然卖大量的设备,但是赚不到利润。去年年底以来,三大运营商进行的多次设备招标中都出现了超低价,而部分公司由于运营成本较高,难以取得优势。<BR><BR>据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STRONG>上海贝尔的设备价格比其它厂商的同类产品价格高出很多,可能与上海贝尔的成本控制有关</STRONG>。<BR><BR>据了解,此前,上海贝尔大量的WCDMA和CDMA2000设备都由国外公司研发生产,虽然目前WCDMA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和南京都有研发,CDMA2000在南京和青岛进行研发,但是<STRONG>这些研发中心并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大量的工作仍旧需要在国外完成,导致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时间和人力成本高。<BR></STRONG><BR>而TD-SCDMA项目,上海贝尔与大唐组成联合体,但所占份额非常小,再加上TD仍在起步阶段,设备厂商目前尚未进入大规模收获期。<BR><BR><STRONG>CNBeta转载<BR></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