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 ?1 q' b h$ B1 Q5 b
迁至九堡的杭州客运中心站距离市中心武林门有十几公里远,且无公交班车可以直达武林门。 董旭明 摄
1 W" Y; m+ l# {/ n! Y+ T2 L1 {, L5 M% o2 Y7 C" C( z/ V$ N
( ]' B( G: c F% x* o
高铁催生了动车,接下来还有“客运专线”,动车速度将再一次被改写。李怡然 制图 0 v& E( f6 {' z) g( I* s2 w
7 ~$ L# g7 K4 U( R - H( [ T1 I- ^& z9 {
汽车东站搬迁近一月,客流量下降30%8 y# R8 |2 g2 S3 `6 Z% g- t) Z
远有高铁近有公交今天,你还坐“快客”吗9 Y$ z. ^. W( y. H0 z
各方博弈的背后,是浙江从“4小时高速网”到“2小时高铁网”的大转移! A; O" D7 H0 B5 X7 |9 _8 s
4 w( U- r1 j7 e v0 z, Q
●汽车东站搬迁至九堡客运中心近一月,最新数据显示,车站的客流量从原来7000~8000人/日跌至不足5000人/日,下降了约30%。杭州长运公司董事长王德润说,即使是这个数据,也已经高于他们的预期了。) B: V } X- t3 P1 n; q+ y, ^
●东站搬迁对长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之前,“城际公交”与“动车组”相继问世,长运已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8 Y! _5 U" _* H3 R4 S
●对于市民们来说,以后出门需要再三考虑的问题是:坐什么车?这是一个利好。能有选择权,就是进步。/ l0 ?2 u5 ^( w3 c+ m
% s# H9 G. H* b+ C
长运老总首度回应:东站搬迁的确带来不便/ t& q" Z6 M" Y$ a' ]& Z: ]. X
, ~, O. ]6 V8 n1 B4 _9 n
文晖路269号,距离中河高架数百米之遥的黄金地段,有一幢深褐色的高层建筑,这是杭州长运集团在今年10月28日刚刚启用的新大楼。乔迁当日,又逢公司60周年大庆,可谓双喜临门。$ e% t( J& ^- [, p5 U4 M
但相比于公司新大楼,外界更关注长运的另一次“搬迁”:10月16日,汽车东站首批27条线路已迁至偏僻的九堡客运中心发车,至明年1月东站将全部搬迁至九堡。这一次搬迁成了杭州人热议的焦点:地铁未通、公交配套还不够完善、距离市区路程较远……现在搬迁,是否为时过早?6 R' X% Z4 A1 w2 h$ h$ u
“东站搬迁的确给大家带来了不方便。”王德润直言不讳。
2 Y2 d2 _2 d9 m, p9 ] 王德润,长运集团“掌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是他首次正面回应此事。“搬迁之前,我们业内和不少员工持不同意见。对于相对偏远的九堡来说,地铁是运送旅客最重要的快捷通道。在地铁开通之前搬,肯定会带来不便。”。/ \) F* }5 f4 g) O {
但对于掌大局者,考虑的因素更多。“汽车东站搬迁是城市东扩的步骤之一,从经营城市和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没有错。”王德润必须服从大局。2 o1 h0 C) k4 B
长运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腾挪,源源不断发出从东站至九堡中心站的接送车,即便回程多是空车……
' p& Q0 B# t( s( l 但空间距离无法缩短,去九堡坐车比以前要多耗费近1小时,很多人选择“用脚投票”。8 F8 U- m8 r6 p6 N
6 e! y; D% S' u6 V1 F
动车组冲击“黄金线路”,长运营收下降成定局/ q( Y; p& L1 e/ P, b; y7 B) Z
) E* q5 |; o: b2 [' C3 j
与老东站近在咫尺的火车城站现在门庭若市。% D. k4 M" r$ ?: e# a9 {7 V
如果东站的搬迁放在十年前,对长运的影响也许不会那么大。眼下,却正处于汽车与火车激烈竞争的阶段。
/ Z. Z4 N7 u. R! J: ^% _3 ]9 V6 m 动车组的开通使大巴不再拥有速度优势与舒适度,唯一剩下的坐车便捷的好处,也因为东站的搬迁而丧失殆尽。
3 [# v) t9 y" O1 u# V 长运正面临来自动车组的巨大挑战,用王德润的话说,“动车组对我们有影响,并且影响深远”。; O: |% a8 ^3 U
就在一个多月前,甬台温、温福铁路开通试运行。杭州至温州、台州、福州的时间大大缩短。以温州为例:
( |7 p8 i. x& @. X1 o. a1 X' P& V' z 动车组开通前,杭州至温州铁路需耗时7小时40分,大巴为4小时。% E U& U" Y1 m( T% V, i
动车组开通后,杭州至温州最快只需3小时17分。
, D: @' t$ ~, f 动车组比大巴更快、更舒适、更安全,且票价比大巴更便宜(动车组二等座票价138元,大巴降价前150元)。4 U7 l* ~5 u1 M
接踵而至的国庆长假里,动车组炙手可热,长运客流量出现下降。. R' O, A, Z) y: Q+ Q: U- b, J
10月9日,长运的杭温线等七条班线的汽车票破天荒打出了8.5折左右的折扣。但客流量依然没有起色。
) q$ x/ Y; O; s# X9 f2 L& f “杭州五大车站每天有3000多个班次,目前从出站实载率分析,其中三分之一的线路是赢利的,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是亏损的。”
1 ]2 U( I7 s2 t( ]: j, Q% `' h “动车组对开的地市虽然不多,但影响的恰恰都是我们赢利的黄金路线。”
# c b- T3 n) U! ~; i 杭州至上海线就是前车之鉴。这原本是长运最赚钱的线路之一,可动车组一开,大部分人都选择坐火车,这条黄金线“扭赢为亏”。
1 u8 z1 i) w$ U! b) O' [ 2008年,长运年营业收入13亿。王德润说,今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双下滑已成定局。
0 s+ I' m! l$ E! y: m) R; j
- _* g- D- H. K% |$ ^ “快客”曾经创造汽车赛过火车的神话+ b3 m7 P' a4 D+ I$ ^& H
! D! G' J# U" [& V) E 王德润说话时带着浓重的绍兴口音。他是土生土长的“长运”人,下过乡,务过农,1975年有幸被选中,送进了工农兵大学(当时省汽车技校也属于“大学”)。毕业后,他一头扎进长运,直至1998年做了老总。
1 r: D, Y. n% J" |4 t7 Y 数学书上有著名的正弦曲线图,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在长运干了30多年的王德润正在体味个中滋味。
% P! V' p+ v2 A' ~& N. J! R1 i' [3 G 1996年,浙江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开始陆续交付使用,长运的春天来了。
0 {5 |5 Q/ M& G* a& E4 s4 S9 A0 e 他们很快开通了第一条高速班线“杭州—宁波”。当时西湖明珠电视台策划了一个节目,“让公路与铁路赛跑,汽车与火车同时开,结果汽车先到达,服务也好。”第二天,舆论一边倒,连中央电视台也赶过来采访。
: o0 Q8 n! O( q# @4 s2 O 1998年,王德润创造了“快客”的概念。试验在“杭州—衢州”路线上进行。“当时这条线一天只有20多个乘客,大多数人坐的是火车。”王德润“炮制”了一起新闻,一班车只有1个人上车,也坚持发车、准点到达。
7 I1 y5 A) Q% W9 K& i) X; K/ s5 T 车辆好,服务好,最关键的是准时。快客的名声立即打出来了。
" o+ N2 @8 p/ U9 C. B 两个月后,杭衢快客上座率达到了60%。至今,杭衢线每半小时一班车,一天运送几百人。
) h$ k8 _$ W! H2 z: K3 |" e% ] 此后快客的发展扶摇直上,人们几乎是以“殷切期盼”的心情,等待着快客早一点在本地开通。王德润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开通了全省11个地市快客班线。
6 u) U: |( ~: g4 u% `8 K 那个年代,铁路是“郁闷者”,眼睁睁地看着大量的旅客登上快客。
7 r/ W2 j3 e' g! N/ T) y5 V; c1 ]6 u& l/ w2 D& C1 h
长运可能再度降低票价,攻占中小城镇, b2 u0 K3 v1 c R+ m H
% ?7 h; v a D g3 n0 H0 S0 |
一种运输方式的改变,很可能带来整个运输体系的变革。
f1 }. }6 r( n% e% k “新一轮的竞争来了,我们要重新定位了。”王德润比谁都清醒地看到这一点。6 D! o6 R' K3 o4 o7 J3 g( u
第一,“我们再去和铁路拼速度,不是对手。”1 Z( X! T% W" Q1 Q& j
第二,“现在节假日、春运高峰时期,你去车站看,最多的人是谁?学生和民工。” a" |4 ?. |0 K V4 N& f
“我们必须承认,快客面对的乘客已经从中高端为主变成了中低端为主”。$ L2 v8 u5 @6 \/ e2 s9 s" }
当年他之所以能创造快客,就是坚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到“以乘客的需求为中心”,“现在还是这个道理。”! `/ Y! m; {/ ^
“最好的办法是‘错位竞争’”,王德润已经在策划下一步的改造了:2 ?; M! F/ o8 F+ i5 O! ~' s
比如,开通城际巴士,占领铁路还没有开到的中小城镇,“门对门”直开;
' ^ V* c" f6 Z 进一步降低票价,部分路线可能降价40%,学生与民工对价格最敏感;4 A/ L1 Q! J% F0 a w& x+ o+ T
进一步提高服务,提高车辆档次,重新配备车辆服务员,每个座位背后都配上液晶屏……
/ B6 A8 v6 X3 z) D% R1 G+ k7 m, o$ Z 2008年,杭州长运上缴国家税收在全系统内第一。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了。
" y! ~! O* W# G( }1 d$ r “现在全国同行都在看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