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友谊都是人们之间从认识到尊重喜爱,然后达到深刻的相互了解,成为亲密朋友的过程。如果在结识新朋友后急于求成,希望一下子得到亲密的友谊,这种想法无疑是只求结果不要过程,只想收获不思耕耘,于是,才刚刚交往便显得十分密切,似乎已经相互了解得十分深刻,彼此都能十分恰当地对待相互间的友情,处理相互间可能发生的矛盾了,而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 H; _3 |/ K# s9 e& H清朝的陈道对于如何交朋友别有心得,他在总结自己的交友经验和教训时说:“凡与人相交,不可求一时亲密。人之易见喜者,必易见怒,惟遵礼致敬,不见好,亦不见远,所谓淡可久者也。”他谆谆告诫交友者切不可以追求暂时的亲密,指出一个人能对你轻易喜爱,也会对你轻易厌恶,只有互谦互敬,既能不亲近得几于狎昵,又当保持距离不至于冷淡疏远.品味友情,应该由淡至浓,不妨先喝白开水,然后 加点糖,最后到达蜜的境界.假如头一口就喝的是蜜,以后会越喝味道越淡,交朋友时初交过密,就是产生这种越喝越淡的心理,这样结交新朋友时自然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
6 s9 r+ h0 l6 ]过去同在山东大学念书的李先生与吴先生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了。回忆起他们友谊的建立,李先生叙述道:“当时我是学经济的,他是学文学的,本来我们没有相识的机会。可我业余喜欢文学,他对经济偶尔感兴趣,这使得我们互相注意到了对方,从表情、神态、风度等方面看起来,我们都对对方感到比较满意。毫无疑问如果是同系或者同班,我们早就交朋友了。开始时,我们只保持互相注意,这样过了一年,有一天在街上我们忽然走到了一起,一照面时两个人都很惊喜,互相招呼了一声:‘嗨!’然后就走过去了。从那以后我们在旁听时就尽量坐得近一些,并且开始互相讨论一些问题,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彼此的友谊也加深一步,但我们彼此都没有在星期天的时候互相去找对方。那时我们已经彼此知道对方的家乡,我是黑龙江人,他是广东人,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没有急于做更密切的交往,终于要毕业了,我想我该和他聚会一次,好好谈一次心,也许毕业之后彼此再难得相见了。于是我去找他,结果我们相逢在半道上,彼此见面的第一句话竟是相同的:‘今晚上有空吗?’后来我们竟然都留在了济南,这时交往更密切了一步,我们互相敬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成为了真正的朋友。我觉得交朋友应该循序渐进,彼此给对方以充分考虑的时间,互相作观察和了解,然后友谊自然会一步一步地加深。我对那种一相识便十分密切,好的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朋友持否定的态度,据我所见,这样的朋友没有成为长久的、真正的好朋友的。友谊需要经过时间考验,不经过时间考验就十分亲密的友谊只能是海市蜃楼,终有一日会烟消云散的。”* ^, N) H, c, \- T9 x. F
任何人的交往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一般浅交到深交,这是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在双方还没有非常熟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便称兄道弟,你我不分,一开始便把“友谊”推到了顶点,往下就很难有进展了。% h9 z$ }0 L% G/ t! \; @
另外,初交开始,就使双方在缺乏了解和适应的前提下成为密友关系,这种友谊会成为无根无底的海市蜃楼,虽则美妙多姿,神其无比,但稍有风云变幻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0 E. T. U* g" ~& i( A e6 ~<湖氏家训>一书告诫人们:“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交友之道也。总之,以道义相勉,始终一致,方为善交。”这完全可以称的上是将人们引向成功的交友之道。 W' ?$ G$ [! V" C" |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人们的友谊就更加难求。所以,古人有“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感慨。美国实业家雅科卡也说过:“当你离天人世时,你能有五位真正的朋友,你这一辈子就过的不错了。”可见,得到真正的朋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千万不可一厢情愿,急于求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