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昨天 14:55 |
---|
签到天数: 237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O( M6 J; v: }! ?
国庆节后,大一新生结束军训,开始正式上课。第一堂课,笔者提了个问题——之前期望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回答:自由,爱干什么干什么。然而,开学一个多月,经过辅导员、学姐、学长们的教导和指点,加上亲身体验,才发现原来大学里是要做作业的,期末是要考试的,不努力甚至要挂科的,顿感压力十足,大学并不是高中时代老师们口头上描绘、自己内心一直期待和向往的那个美好“天堂”。于是乎,失望便接踵而至。
+ V- L& u) Q) q, d+ N s9 j9 u, k' G/ O3 B& d2 _" @4 z9 I( D f
其实,这样的问题,笔者对一届又一届的新生都提过,他们的回答也都相差无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对大学生活的失望?当然,不同的学校,学习氛围不同,不同的学生群体,其期望值和个人目标也不一样。在中学时代,高中教师为学生描绘大学生活时,往往形成一种偏见固化在大一新生的头脑中。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自由、轻松、浪漫的大学生活甚至是很多高中生的精神寄托和奋斗目标,也是教师、家长鼓励学生努力奋斗的一个动力,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好像只要进了大学就一切万事大吉。; I8 W5 |, [ ` ?. f: F
7 _/ I' b4 f0 t* J 为了考查高中、大学心理状态的承接性,《中国青年报》曾设计了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两套调查问卷,接受调查的大一新生有310人,高三学生有163人。调查显示,有54%的高中生对大学抱有很高的期待,只有0.2%的大学生觉得大学“完全达到”自己的期待,53.3%认为基本达到;高中生在认知大学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想象的成分,72%的高中生认为大学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 w5 g7 F8 d$ T! {( j' M; M! W* R+ Z( K) s* u" ?2 C; Q
大学既不是“传说”,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幻”。无疑,这种高期待是建立在高中阶段认知局限性之上的,由于高中生活的封闭性,学习、高考就是唯一的追求目标,很容易忽略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对大学缺乏充分的认识、带着理想化的情结走进大学,随之而来必然是理想的幻灭、情绪的落差、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前途未来的茫然等,很多人也必然会不知所措。7 f3 U5 X, A& x3 C3 ~
' ^) l/ h( P' i0 k 也许,对很多大一新生来讲,克服失望恐怕就是他们大学生活面对的首要问题。于是,每一年,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了一堂必修课,大学无不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究其原因,高中的紧张忙碌生活和大学相对轻松的自由氛围,以及想象和现实之间都会有很大的落差,会让学生产生不适应感。5 g4 [6 [$ N8 \6 Y
* D' P3 T* t, f0 ?& a" J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智慧的实质就是适应。”可问题是,为何偏偏要等到进入新的环境才开始想到去适应?难道在高中时代,我们就不能稍稍做一番引导,打破之前将大学“神圣化”“理想化”的固有偏见?何必要重蹈一届一届新生入学前“期望”而入学后又“失望”的覆辙?
# v" j- x) S; b L9 a/ B+ i! s: B3 C# f) _& U, k
前段时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台,高考改革后的“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取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职业规划被提上议事日程,学生要去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社会,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5 j; U/ z1 G5 ^% X# S
; G! q" k: H3 u" h% \- V 笔者以为,在这个过程中,不妨也适当引导高中生们掌握如何考察、了解大学的方法,清楚地认识专业学习和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更全面、立体地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实情,在心理上及早地为适应大学做好准备。! _7 b* v+ |! E: f6 b9 d
% @: ?9 [/ i: v+ i. o7 _( E 也许有人会说,“大学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破灭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理想化的泡沫被捅破,才发现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那么骨感;另一方面,自己的内心并没有做好接受现实的准备,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其实,过度地理想化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欺骗,甚至会演变为学生无意识的自我欺骗。大学是迈向成人的重要一步,高中时代一些学校和教师们“哄骗”的那套教育模式是该变革一下了,高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有职业规划的意识,更要让学生树立责任感,主动承担一个成年人应该担当的责任,让高中向大学生活的过渡阶段少一些起伏,少一些波折,多一些平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