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的青年老师小胡(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该学校的报销管理越来越严苛,打车无论车程远近,需在发票背面注明始发和目的地,以备相关人员核查。“像车票之类的交通费,不能用连号的打车票来冲账。火车票一类的报销也比以前更严格了。”
5 z7 v& `4 W# q: ^8 U& {+ V - D+ F3 M+ Q$ b9 D8 \( r
近日,7位教授非法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的新闻一出,震惊坊间、令人咋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各高校纷纷收紧科研项目管理,报销发票制度也越来越严格:有高校要求打车票报销需注明往返地;在会议差旅费的报销上,时间审核较以往更加严格;另有大学为项目开专用“公务卡”,采用非现金方式结算,每笔消费小票也需上交。
8 h& E3 [3 Z1 o2 r4 |
& ]; ` k: f& p“交通费”不能乱冲账 某些项目不报“餐饮”# `, z3 W9 H0 V5 u
' Q) Q- I& K$ c; X$ u5 Z
某高校的青年老师小胡(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该学校的报销管理越来越严苛,打车无论车程远近,需在发票背面注明始发和目的地,以备相关人员核查。“像车票之类的交通费,不能用连号的打车票来冲账。以前一些同事还用连号发票,现在肯定不行。火车票一类的报销也比以前更严格了。”3 i- P" [1 R9 h& r& a
自任教以来,小胡曾参与和主持了几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项目,他还透露说,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认“餐饮”发票。“课题项目对报销类别也会有限制。我之前参加的项目就有不能报销餐费的。在项目期间,如果产生了这方面的费用,我也只能通过其他发票来报销,比如资料费、设备费等。”
5 i- f7 J( P5 [' }! T/ H9 i$ G0 w: B# x! ?
开会报销需核查时间 ~8 i) b) Z9 v( Z! T. j8 J8 s
“公务卡”实行“痕迹管理”$ T0 G7 ~0 k, A5 O3 r
0 h" d4 Q2 C2 b' K0 j: K
吴刚(化名)老师接受其所在的项目主持人的邀请,近期参加了一个外省的学术会议,按惯例,他把自己的火车票和食宿发票交到了指定报销部门。然而,财务人员告诉吴老师,其提供的两张餐饮发票时间并不在学术会议举办期间,不合规范。“现在的差旅报销,对餐票、火车票、住宿发票时间都要进行核对。早到晚退或者有其他情况,所产生的费用都是自理。以前管得没有这么严。”吴老师说。6 R3 P' b8 H$ x% w$ A2 I
) R9 l+ B" ~+ M: f同时,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部分省市制定并近期发布了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相关文件。例如福建省在10月15日就出台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公务卡”的政策,“公务卡”采用非现金方式结算,实现“痕迹管理”,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采取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中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经费等措施。2 z7 H; d U, O
8 j X) p' J$ c. ?) ]南方一著名高校老师透露称,自己所在的学校已实行公务卡。“学校会为你直接发放一张项目的信用卡,专卡专款专用。财务还要求保留每笔消费的小票。你先刷卡消费,财务人员凭小票,用对应的项目经费进行结算。现金是不过个人的手头了。”
; ~& \0 N6 `+ H
2 J z" u' F( U; ~# A* c0 I调查' g0 j9 U% u, T1 Z
梳理经费贪腐三大乱象1 k; @0 j# s& b. s! g
4 p8 K5 p* o6 A) c0 c/ g x来自财政部的统计数据,近8年来,我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已经接近3万亿元。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约四成。巨额的科研资金如何在层层监管下流入私人腰包?科研经费又怎样被“硕鼠”们侵吞?北青报记者梳理了三大典型案例:
% A* U& L: e- y: \! P
6 {5 y5 R+ b4 ]- x攒发票冲账。有媒体曾曝光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在2008年至2011年间,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单程火车票1505张,共套取项目经费28.36万,接近划拨经费总额的一半。; @, ]1 b: F+ l' ]# w# H, T
冒领劳务费。曾任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的宋茂强在担任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新型网络应用模式的网络化操作系统”子课题的团队负责人期间,以虚列劳务人员名单的方式,私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高达68万元。目前已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
" j& V( K0 m9 e% Y. d. ^借壳套现。原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苕溪课题”,采用编制虚假预算、虚假发票冲账、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国拨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冲账,划拨到自己实际控制的“壳公司”账户上。
7 K$ Z5 ]& Z9 w9 w0 Y* \某高校财务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从财务的角度,我们只审核发票的合法性,不管发票的合理性。”除凑发票、假借与企业合作转移经费,腾挪经费还可以靠钻经费管理制度的空子。
9 Q$ k3 n# W2 H6 G% z. D: r( |: o
) N0 |0 z8 W+ r& F+ F' x3 R" \' i追问
$ M6 q4 l! h r* D. x9 x高校教师为何“拼命”花科研经费?2 d+ p- T% U1 [, [
9 T! e( \/ A) x- t) r在采访过程中,数位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认为,科研项目“硕鼠”频出,一方面源于监管源头存有制度漏洞,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安排,迫使大家违规操作。
3 B/ L/ q$ P: R! O2 u供职于南方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刚(化名)就曾遇到过“拼命花钱”的尴尬。据他讲述,自己曾参与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某一重点项目,“这个项目2010年11月申请成功,次年2月项目经费额度下来,要求我在7月之前就得花去70%的经费。我们人文社科类学者,不可能像理工科那样购置实验室设备。当时凑发票都快疯掉了,什么样的招儿都得用上。当时一口气买了两台笔记本电脑,充作设备费报销。”
4 ~- {0 R, F2 P9 C. c: w& V另一位大学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就北京高校范围内,青年讲师的平均工资大致税后6000至7000元,各个学校也有一些补贴,但都不太多。青年老师面临结婚、生子还有买房等生活压力,如果不申请科研项目,养家糊口确有些为难。
2 _ t; g/ Z P7 x7 F: F“手里如果有课题,自己就会相对富余。比如我今年两个课题,每个课题10万,一般用2至3年分批给你。但往往是课题还没开始做,就得通过发票报销经费,一般首年要求报销60%至70%的发票。”他还表示,文科学者,除买书外,都几乎无花销。“课题费里还没有人员劳务,人很累,却没有价值体现。”
+ f1 y1 R* s8 r$ B" }4 E# u1 ]3 d4 u c$ h' ^4 x$ r! F
内存
/ j( i7 T/ @& z( `性学第一人因科研经费“被退休”5 e i; E% e# Y T% a' Q
' m- ^5 }; E" ~( ^/ M, i* w9 R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人承担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因涉嫌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这位“中国最年轻的院士”,日前已被依法批捕。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李宁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获得的项目就至少22项。
0 b8 ~! ~' ^$ R2 ^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因“科研资金使用不明”而遭到了行政处分,从二级教授降为三级教授,退休年龄也降为60岁,目前已退休。潘教授长期主持对中国性工作者的大型访谈,有媒体称,因给性工作者访谈报酬却无法开具发票,“科研资金使用不明”与此有关。& h/ a0 p6 y4 B# b: b
4 N4 j% w& O0 d- v, `! x* z$ H1 T.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