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年轻人用耳机音量超标 昨晚,记者乘坐地铁1号线,发现车厢内约有两成乘客正在使用耳机听音乐,以年轻乘客为主,大部分乘客使用的是耳塞式耳机,还有少数乘客使用耳罩式耳机。“每天坐地铁,我都会用耳机听音乐,时长大约一两个小时。”一位乘客告诉记者。 今年“爱耳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用智能手机及音响设备听音乐时,应把时间控制在“一天一小时”以下,以保护听力。该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正在受到个人视听设备和娱乐场所噪音超标的威胁。在12岁到35岁的人群中,将近百分之五十的人在使用个人视听设备时音量超标。 9 B/ a3 P3 |% Z8 I k6 L5 i/ N1 f# Z
噪音超60分贝不应用耳机 记者在地铁中,使用不同的手机测噪音软件三次测量地铁车厢内噪音,结果显示:车厢内噪音分别达76分贝、85分贝和95分贝。此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地铁5号线车厢内测试的结果显示,行进中的地铁噪声已经超过80分贝。记者在车厢内戴上耳机听音乐,不得不调大音量,所用音量要比在办公室内提高两到三格。 同仁医院耳科主任李永新表示,如果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戴耳机听随身听,为能听清声音,人们往往会调大音量。如果长期过量声音刺激,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从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 不仅如此,耳机会将外耳道口紧紧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从而造成听力损伤,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 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华表示,现在年轻人在嘈杂环境里戴耳机现象严重,一般外部环境噪声超过60分贝,往往就要开大音量,当声音达到90分贝以上,并连续一个小时,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永久性伤害。在噪声85至90分贝的环境下长期工作若干年,造成耳聋的几率达到26%。 ' \+ H Z: V5 }) h9 d; e/ C
听力损伤一二十年后显现 据张华介绍,近来,已有因外部噪声造成耳鸣、听力损伤前来同仁医院就诊的年轻患者,并不算多,这主要是因为听力损伤是渐进式的,后果会在一二十年后显现。比如没有听力损伤的人可能在六七十岁出现耳背、听力下降,而年轻时有听力损伤的人四五十岁就可能出现耳背。 张华建议,使用耳机听音乐应遵循“三个60原则”: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超过60分贝就不要再戴耳机听音乐。 年轻人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如长时间持续接触过大的随身听音乐声、电脑主机轰鸣声、电话及手机铃声等,也会缓慢引起听力损害。有的人开始时只是表现为耳鸣或耳内堵塞感、耳内不适感,其实听力已经受损。 如果发现噪声损害听力,应该尽快远离噪声。同时,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免听力进一步下降。如果工作离不开噪声环境,就须使用防护耳塞保护听力并定期检查听力。记者 方芳 实习生 王潇立 张思路 q/ L6 y8 V. w, A+ {
相关新闻 不少听障儿童 错失康复良机 本报讯(记者 刘欢)昨天是全国“爱耳日”,在市残联的推动下,全市百余名家境贫困的听力残疾人免费获赠价值一百余万元的助听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仍有不少听障儿童因干预滞后而永久错失了回归有声世界的机会。 昨天,在北京市启喑实验学校,6岁的聋儿高鑫泽第一次戴上了全数字助听器。意外的是,听到声音的他,脸上更多的是无助和不知所措。 “他就像新生的小婴儿一样,并不知道声音和语言的意思。”该校康复部教师徐岩告诉记者,由于家境困难,小鑫泽在前两年才第一次戴上质量不怎么好的模拟助听器,后来连那个都坏了,就干脆没再戴了。“现在,就算有助听器和语言康复训练,小鑫泽康复到能进入普通小学的希望也很小了。” 徐岩说,孩子6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是,有不少听障儿童的家长存在一定误区,他们不了解听力训练越早干预越有效,也因此令很多孩子错失了回归有声世界的关键时机。
# }, F( U! R9 k! u* {. S. F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