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依法起诉的一个案件和“薅羊毛”有关。陕西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小刘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发现了滨江一家理财平台存在的漏洞,通过软件更改充值金额后提现,最终未出象牙塔,却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r& O! E- m# [% m% _ 平台对账的时候,发现“收支不平衡” 2017年8月初,该公司在一次人工核账的过程中发现了入账的充值金额和提现出去的金额不一致。通过技术排查,发现这一异常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正常来说,在这个平台理财,用户需要把银行卡账户上的钱充值到平台托管银行的虚拟账户中,可以选择进行下一步理财投资或直接提现。理财投资到期之后,本金和利息也是先回款到虚拟账户中,然后提现到银行卡。 在充值和提现两个环节,平台不会进行人工核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两个月后平台才会发现异常。 技术人员发现漏洞之后,确实有部分用户账户存在异常,而且数额还不小。于是当天晚上就进行漏洞修复,并调取整理了这部分客户名单做回访。 在回访的过程中,平台意外发现这些用户,部分虽然有完整的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号码信息,但都不是本人,只是被盗用了身份信息。这家公司立即报警。 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原来“生财有道” 案发后,嫌疑人很快就被锁定。陕西一高校的学生小刘和他的小伙伴小曹。 据小刘的同学们讲,小刘家境一般,但是“生活开支比较大”。在提审中,当被问到涉案金额怎么用掉的时候,小刘说:“很多用来看直播打赏了。” 小刘读的是计算机专业。2017年6月的一天,小刘发现了滨江这家理财平台程序上的漏洞。通过第三方软件,可以更改平台虚拟账户中显示的充值金额,简单的例子,充值5块钱,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改成10块、100块,居然还能成功提现。 一开始,小刘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来注册操作,涉及的金额也是比较小的。而且小刘还是一个比较“讲义气”的同学,自己发现的漏洞,分享给室友,把他们带进了“坑里”。不过室友们涉及的金额比较少,没有构成刑事犯罪。 黑卡+篡改,两个“头脑灵光”的人把自己送进监狱 尝到甜头的小刘发现理财平台并没有发现这一漏洞,不过他很谨慎,觉得用自己或者朋友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会有风险。他想到了小曹。 于是,小刘通过QQ联系上了小曹,告诉他使用技术方法篡改金额并提现的“生财之道”,两人一拍即合,2017年7月份开始,小曹提供黑卡信息,小刘来操作,两人一共非法获取了三十万元,按说好的分掉了。 一开始,小曹愣是没看会小刘是怎么操作的,不过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小曹最终学会了这个套现的方法,并利用自己手上的黑卡资源,另外非法获取了四十余万元。 最终,小刘和小曹以及他们的家人均为他们的行为买了单,拿出家里的钱退赃。 而小刘和小曹,均被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这两个年轻人最美好的十年将在监狱中度过。 检察官说,小刘和小曹的行为,表面上只是修改了计算机的数据,但其实质是秘密窃取平台的财物,是盗窃行为。 在这里,检察官也对大家作了提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使用技术手段进行盗窃也可能负刑事责任。大家平时尤其要注意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以防被盗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 Y1 h2 R8 d( C5 \& l)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