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母亲患癌症去世后,41岁的黄女士整日惶惶不安,体重急剧下降至28公斤,正当她快绝望的时候,她在浙江医院体会到了另一种“家”的温暖。医护团队认真执着的专业精神、耐心细致的暖心关怀,使她从人生的低谷中渐渐走了出来。近日,她在病房里亲手写下了这一封感谢信。; S4 }2 e* u/ h2 Z
2 N7 s5 X7 }5 c! ~% j. C# B
: }# }$ }# O5 ~, h) |1 w$ B4 B体重下降至28公斤
却找不出病因
“我真的快绝望了!”
去年夏天,高校教师黄女士离别身患癌症的母亲,之后体重莫名的下降,到多家医院检查,都无器质性疾病。“我吃不下东西,就算我想吃也吃不下,医生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
黄女士开始还能勉强吃点米饭、吃点菜,后来连饭菜都咽不下,揣着心事“为伊消得人憔悴”,医生也没法。然而黄女士的体重仍持续下降,伴随着全身虚弱乏力,连走路都困难,身心备受困扰。家住六楼的她,有时上楼就不想下去了,就想躺着。
去年10月初,黄女士瘦成了“纸片人”,体重降到只有28公斤了,越不想动越虚弱,越虚弱越惶恐,精神也抑郁了。
“去了很多家医院,也进行过一些治疗,每次住院至少半个月,但体重也没什么变化,出院后体重仍继续下降,有位专家和我说过,他们也接诊过跟我一样的病人,后来就再也没见过那位病人了,我当时真的快绝望了,觉得自己就要随母亲而去了。”H女士回忆称。
医护人员定制“亲情营养包”
“他们的专业让我很放心!”
10月中旬,黄女士来到浙江医院营养科门诊。
“当时她只有28公斤,身高151,BMI12.7,重度营养不良,前面检查做过很多,营养科也看过很多,基本排除疾病影响,是长期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负责营养筛查及评估的浙江医院营养科廖丹医师说。
廖丹将病情向浙江医院营养科、消化内科主任郑培奋主任医师汇报后,郑培奋当机立断给出建议,“必须住院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同时又安慰到,“没事的,吃不下我们慢慢来,你先在我们这里好好休养,我们来照顾你,治好你。”
10月16日,黄女士住院进行营养治疗。住院了,她心情并不轻松,“这次我真的来对了地方么?我能好起来么?”消化内科和营养科医师根据黄女士的状况,为她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并耐心地跟她反复沟通,解释每一个药物和营养素的作用,以及每一次调整的原因。医护人员的耐心细致打消了H女士的担忧和忐忑,心情逐渐轻松起来,对治疗方案不再怀疑和拒绝,逐渐按照医师和营养师的方案调整,治疗步入正轨。
在医生指导下
患者记下自己每天的饮食
“他们的专业让我很放心!”H女士特别感谢廖丹,“她很耐心,每天都来病房看我,有时一天来两次,给我提供饮食建议,为我调整膳食结构,嘱咐我做好每日膳食记录,并对我记录的膳食表进行热量测算跟踪,给予分析指导建议,还鼓励开导我。”
住院期间,廖丹还亲手从家里做好鸡蛋羹,送到病房端给黄女士;出院时,廖丹还精心制订营养食谱,让她回家参照。
消化内科主任郑培奋主任医师最后提醒,健康体重离不开合理膳食。平衡膳食需要食物多样,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肉蛋奶,大豆坚果等食物,一日三餐还需粗细结合,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保证足量饮水,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期间还要避免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以及避免过度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对于肥胖的人,需要适当增加粗杂粮摄入,严格控制用油和脂肪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充足;对于体重过轻的人,首先应排除疾病原因,然后评估进食量、能量摄入水平、膳食构成、身体活动水平、身体成分构成等。
患者也可以根据目前健康状况,逐渐增加能量摄入至推荐量水平或稍高于推荐量,饮食应注意细软,少吃多餐,适当增加精白米面等细粮,粗杂粮的种类选择应注意区分,粗杂粮摄入量上应适当控制,以免造成胃肠道不适或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可适当增加牛奶、蛋类和肉类食物摄入,用油和脂肪摄入量无需严格控制,注意保障用油和脂肪摄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