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6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杭州00后职高生当大学老师!学生是浙大博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昨天 10:04
  • 签到天数: 22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17 10:29: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杭州的一位00后职高生当起了大学老师,有位学生还是浙大博士,上起课来笔记还做个不停!不少同学纷纷抱怨:“他的课太难抢了……”
    ) }& {9 F. ~& L2 J- l* N: t

    爆火的浙江省文化馆“夜校”迎来了春季班的最后一节课。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烹饪实训教室里,“95后”男生王帅在一众女生中格外显眼——聚精会神地盯着烹饪台,还不忘用手机备忘录记笔记,他的另一标签是浙大医学博士。

    而台上这位西餐老师,则是全场年龄最小的人——准“00后”小伙子阎晗,全国技术能手,今年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的金牌得主。

    成长轨迹截然不同的他们,因为“做饭”,成了师徒。

    从职高学生到世界冠军

    他把这枚金牌称为是意外的收获

    “牛排千万不能洗,用厨房用纸吸干表面血水就可以了。”理着“莫西干”发型的阎晗一边将土豆泥混合牛奶进行打发,一边口授要点。这种场合,25岁的他已经毫不怯场了,何况一米八五左右的块头自带气场。台下的十多个学员忍不住伸长脖子,直至纷纷离开座位,挤上前掏出手机拍照。

    1999年出生的阎晗,独爱烧菜,15岁入读老家一所职高学烹饪。凭借着在各种比赛中的优异表现,3年后,阎晗被保送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习西餐工艺。

    阎晗在烹饪上很快展露天赋。在校期间,他连续在FHC中国国际艺术烹饪大赛、国际厨师挑战赛、埃科菲国际青年人才赛等众多比赛中斩获金牌。2021年,他在全国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西式烹调赛项目冠军,拿到了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也因此留校成为一名高校老师。这一年,阎晗才22岁。

    西式烹饪工艺专业主任徐迅对这位学生印象深刻,“他做事总是一种很享受的感觉。比如说早上八九点进了厨房,他真的可以埋头伏案,一直琢磨到半夜,就是不停地重复、重复。”

    今年2月,他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在第26届IKA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Culinary Art(烹饪艺术)中,阎晗用饱含中国春节元素的五道菜品和一套手指餐惊艳全场,拿下中国大陆个人赛项唯一金牌。这相当于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金。

    “四年前就报名了,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如期举办。这次一开始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单纯想看看国外顶尖的厨师们都在做些什么……”他把这枚金牌称为是意外的收获。

    “不太会读书,

    反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成名以后,阎晗被外界更多地熟知。准“00后”、大学老师、金牌、高端人才……种种标签让他看起来像是手握“爽文”剧本的男主角。

    课程结束,阎晗将煎好的牛排分盘给同学们吃,和助手麻利地收拾好烹饪台,悠闲从容地坐了下来。

    为何走上厨师之路?这个问题,阎晗总会被问及。

    “就是书不太会读呗。”他酷酷地“打直球”,甚至还带那么点反问的味道,“反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喜欢,问题不大。”

    他又进一步分享自己学烹饪的感受,“其实每天都是很有乐趣的,因为可以接触到不一样的食材,每天可以做不一样的菜品。只要把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好,那这个菜一定是很好的。”

    所谓的乐趣,如果抛开成果光环,静静地将过去十年的时间长卷铺陈开来,想必一定不大有趣。

    厨房、灶台的闷热和油烟,雕刻食材每天用掉一百斤胡萝卜或者土豆,几乎不休假,大大小小比赛动辄十个小时以上的漫长赛程,长时间伏案让腰和背落下的职业病……

    优雅精致的菜肴、摆台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不容易耐住的寂寞,是时不时的自我怀疑,也是幸好没放弃的求经问道……

    送走“夜校”的学生,阎晗急着上楼去另一个教室看他另两位学生——他们比阎晗小不了几岁,仍在枯燥地训练,为了半个月后的一场比赛。

    通过走廊的一路上,老师阎晗哼着歌,滑着小步摁到上行电梯,露出一丝“00后”的味道了。

    他自嘲又带着庆幸地说,“现在我们浙旅西餐(专业)的分数是越来越高了,要是让我考试的话,我看我是考不上……”


    7 q5 G+ R- P7 N: W- z! S+ t

    每周末起早,通勤1个多小时学烹饪

    浙大博士:他的课很难抢

    那种长年累月的“枯燥”,医学博士王帅也懂。

    28岁的王帅最近刚通过博士答辩,正在为入职浙大博士后做准备。和毕业同期进行的,就是省文化馆“夜校”西餐烹饪课的学习。

    连续8个周末,王帅都是起6点半的大早,从浙大紫金港校区坐一个多小时地铁,最终来到阎晗的课上,“因为感兴趣,喜欢”。

    “我发现做西餐需要去了解每个食材、每道配菜的原理。跟我们做实验一样,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有理论支撑。只不过做饭可以更主观一点。”大三岁的王帅看起来书卷气更多一些。

    比起做饭,王帅显然在考试上更加得心应手。从6岁时为了就读老家河北保定最好的小学,他就开始人生第一场考试,至今已数不清“征战沙场”多少回了。

    15岁,他考进了保定最好的高中。王帅记得自己的高中对面就有一所职高,班主任曾指着马路对面的烹饪技术学校对同学们说,“你们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到对面学厨师。”

    在那时候的王帅和身边人的观念里,“考不上大学那就复读,其实没有别的选择”。

    王帅自认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达到了自己和父母的预期,“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头部学校。高考发挥稳定,去了陕西一所‘985’大学学医,然后保送了研究生......几乎没有出偏差。”

    2022年,王帅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课题,向学校申请硕转博,大大缩短了研究生期间的学时,仅五年就完成了硕博阶段学业。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五好研究生、优秀团员,各种“优秀”的称号都没有缺席。

    过去五年,王帅的生活离不开实验室。但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真的很辛苦。

    “身体上的苦倒是其次。做某个课题,可能有很多条路,要靠自己去试。有些实验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重复再重复,得出的数据不是体现在我的课题报告里,而只是告诉我,我的想法是错的。”

    走出内心的牢笼,王帅会想得更开一点。

    “失败的实验其实让我更明确了对的路在哪,要脚踏实地往前走。”

    “我们做的事,就是在未来给临床医生治疗癌症上提供多一种可能性。哪怕只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稍微进了一小步,我觉得也很有意义。最终一定有人能站在搭好的梯子上,攻克难题。”

    应该说,今年也是王帅的高光之年:他顺利博士毕业,即将成为博士后,不久前他还在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关于如何提高免疫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的研究成果。

    王帅参加“夜校”,实验室里不少师兄师妹都知道。讲起那个准“00后”老师,没想到“学霸”们也会得“红眼病”,“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成绩,我们三十多岁还跟这儿吭哧吭哧等数据呢......”

    玩笑之余,大家也知道,不管哪条路,有谁不是一步步升级打怪,跌跌撞撞才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呢?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做到最好,行行都能出状元。

    王帅会想起高中时学校对面的那栋楼和班主任的话,“喏,我现在还不是一样学做饭了,甚至这门课还很难抢!”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杭州

    还有许多像阎晗一样的“天赋型选手”

    通过后天的努力,将天赋“兑现”出来

    接下来的“杭行出状元”系列

    我们会逐一走进他们的故事

    7 C/ s: j2 {4 ?) 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转发到微博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