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卫志民」0 b1 l+ G9 C$ ?
北大的毕业生先是有人卖猪肉,又被报道有人在卖糖葫芦,加之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薪水就短期的平均水平而言似乎也呈走低的趋势,可能很多青年学子会在心里问自己,是否还要上大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2 T+ Y* W P; s% {$ Z上大学是一种投资行为还是一种消费行为呢?上大学首先是一种投资行为。家庭或个人对一个人在教育或培训方面的支出可以理解为一种投资行为,这种投资与我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投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形成有形资产,而是形成了人力资本这种无形资产,人力资本和品牌、机器设备这些无形或有形资产一样,能够为它的所有者带来收入,这就是为什么只要条件许可,人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去接受大学教育,因为人们发现,接受大学教育以后,可以带来一个较高的收入。
0 P- N: x* J4 t' J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广义的收入,不仅仅包括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还包括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好的工作环境、好的人文环境、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发展空间等等。所以,对人本身进行投资,就犹如选择了一项利率很高的无期存款形式,虽然本金永远无法取出,但在其所有者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其带来收益。" h8 B1 B/ }7 B6 v$ _
研究显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时间长度与其一生的总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接受的教育时间越长,他在一生中赚的钱也越多。注意,我们说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总收入,不是某个特定的人生阶段的收入水平,许多人在年轻时都会经历一个低薪乃至失业的艰难岁月;我们说的是平均水平,不适用于具体的人,就如在商业领域的投资有失败一样,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同样有彻底失败的,不同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后者彻底失败的概率极低,大多数人都能够从对教育活动的投资中受益,所以,大学生失业才会成为新闻。2 Z, ~" W/ a+ W0 e/ {! m4 @
我们通过投资于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资本最大的区别在“资产的专用性”不同。比如,有一类人,学习了英语的语言技能,对于阅读日文书籍帮助极小,学习了舞蹈技能对于软件设计帮助也不大,术业有专攻,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里,人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接受很专业化的训练以积累这种专用性很明显的资本。另外一类人专用性较弱,属于通用性明显的资产,比如,通过接受大学教育所形成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思考能力等。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并不从事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但在多数情况下仍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获得较高收入的原因之一。
! o5 f8 H- J6 W6 |7 _ l我们在人力市场上观察到,在雇主对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等信息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不通过实习观察这样的途径也能够做出招聘的决策,那么雇主是如何做出这类决策的呢?
3 `( _% K2 J. j" P5 h7 K雇主一般会把能够考上大学、上好大学看作是学习能力较强的体现,而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这就是经济学中的信号理论。信号理论说明了为什么在不了解应聘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雇主选择大学生甚于高中生,愿意雇用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甚于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所以,人们愿意为上大学,上好大学投资。这在西方也常常被称作“购买”一个“昂贵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失业更易成为新闻的原因。, r8 K) d& S, \! o4 g
接受教育除了是一种投资行为,还是一种消费行为,能够获得体会大学生活的机会也是许多人选择上大学的动机,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由于留恋大学的生活而选择读研,以便能够继续留在大学校园,甚至愿意为此而推迟就业。国外的统计研究表明,文科毕业生就平均情况而言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挣的钱不如没有上大学直接工作的人挣得多。" J9 f4 r! }: {
就我国的教育机构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相对于我国平均收入水平而言的受教育成本过于昂贵,这个效率低可以理解为教育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较低,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师资等方面的问题,在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机会)成本、直接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以后,形成的人力资本很少,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不到知识,而常常意味着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只是无用的“垃圾理论”,这些知识因为不能够为拥有者带来收入,所以,不把它称为一种资本。此外,还有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协调的问题,错误的专业设置同样会大大降低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会引起“结构性”失业。. X! Z- i( ]6 y
我们还要上大学吗?从投资的角度看,随着大学连年的扩招,劳动力市场上对大学生供求状况的改变,大学教育收回投资的时间越来越长,年投资收益率越来越低,大学毕业生为了能够尽快收回投资,会花费很长时间寻找满意的工作,不愿轻易接受薪水低的工作。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降低由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承担的那部分教育成本,不把受教育成本降下来,就不能避免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学生过剩的问题。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不仅受教育者本人会从教育投资中获益,整个社会都会从中受益,如从他的发明创造、良好的品行中受益,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所以,世界各国都没有把教育看作是完全的私人物品,而是普遍把基础教育看作是公共物品,实行免费教育,把本科教育看作是准公共物品,由受教育者和政府来共同安排教育支出。
$ k- P( ^/ W. _5 f另一方面是提高教育结构的效率。不要总以为效率的提高、学费的降低是钱的问题,首要的是体制问题。我们的政府机关可以为购买豪华公务轿车、豪华办公设施安排那么多的预算,办教育怎么就没有钱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