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快到寒假,不少应届毕业生在复习迎考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但昨天记者了解到,由于频频海投,不少应届生的个人信息被求职网站“出卖”,并遭到骗子公司骚扰. * |; ~# @( n: J
在华师大计算机系的大四生小于想找一份IT方面的工作.她告诉记者,半年内,她已在三四家招聘网站注册,并先后给100多家公司的信息管理和行政部门投递 了网上简历,“因为网上投简历很方便,而且不需要任何费用.最多的一次,我一个晚上就投了10多家公司.”就在上周,她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电话,打电话 的人语速很快,她没听清公司的名字,出于礼貌考虑,也没好意思开口问.”在电话里,我和对方约定了面试时间,可谁知道,那竟是一场鸿门宴.”
7 G& _; }7 ~4 n/ i
* P+ ]; |3 ^, U( H' `0 g+ M0 L7 C; d# P+ K/ \0 ?7 f: o
小于发现面试当天,原来那仅仅是一家很小的保险公司,整个公司员工加起来不到10个人.在填完一份个人信息表之后,一名自称主管的工作人员告诉其将被分配到市场部,从事保险代理工作, q0 P( U0 |; G& b8 `
4 U) y8 a9 p" ^2 B; C+ G .“当时,我就提出了质疑:自己应聘的是科技职业,无法接受这份工作.但对方一直在劝我,说公司所有新人必须先到销售部门锻炼6个月后,才能转入其他部门.” $ P7 b& R$ I4 V5 U) A
+ Y. Y4 R2 H$ h 更让小于觉得气愤的是,那名主管还提出要入职,必须先缴纳500元培训费.于是,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赶紧以家里有急事为由,逃了出去.当晚在网上查到,原来那家公司是求职黑名单中有名的“骗子公司”.
* J& ]8 p5 X1 n& o+ Z, l! r) E# Q8 L: o% d9 Z4 s+ V7 {
【记者调查】
" h% w; l" e: s# p3 _! R6 D8 z3 D {: r7 X) `+ C, e* x' B4 r
八成“海投”吃过亏
' B0 n f8 ^% l5 J! x5 X0 Q7 y, j7 q8 Y# ? J3 R8 f7 E8 i1 q
近日,记者在复旦、交大、华师大等高校调查发现,海投简历已成为应届大学生求职中的一项普遍行为.“现在工作难找,面对任何机会,我都不愿意错过.哪怕明知没有机会,多积累一些面试经验也是好的.”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小胡告诉记者,他身边的同学中,大多数人网投简历的数量都超过了50份,最多的一个甚至投了200多家公司.
) u. G! A9 ~0 p; X9 E. m7 \) ?9 ~: K6 k$ u) w& V! p% i' y
在本市东北片某高校的BBS上,记者对50多名曾海投过的应届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近8成学生曾受到过陌生电话和陌生邮件的骚扰.这些学生无一例外的表示,因为频频海投,自己的个人信息已成了不少求职网站的公共资源.
* L* C6 y: Z y3 g/ w2 i; k* r T/ B+ n* ]8 o
【专家建议】
! d/ g" z0 h) m @2 \ O' U% ^4 E' e% ^ W. N0 }0 f
应先认准自身定位
5 G6 x+ |3 b5 H @/ w
* o7 J) v+ D. T z 华东师范大学就业中心本科部负责人沈老师表示,海投简历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如果是盲目地投简历,学校方面并不支持.“有些用人单位发布虚假信息,有些单位招聘资质不全,盲目海投浪费人力物力,又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 T E2 {6 C, O( v" K" `
i0 j" q9 t* K& n- X+ a9 p, |/ l5 I 另外,沈老师还建议学生求职前应先认准自身定位,对照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确认自己是否适合招聘岗位.“想办法了解一下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也是很必要的.”沈老师建议,应届生在网投时,最好先搜索一下用人单位以往的招聘信息及网络口碑,再谨慎投递简历,以防受骗.% o5 b/ M$ [$ d
! j3 i% \0 C1 d N% s% J; |《上海青年报》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