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昨日社论指出:“公务员报考人数超百万,社会创新能力前景堪忧。”文章花大篇幅来讨论公务员待遇和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心理动机,可惜对“公务员报考热”和“民族创新能力低下”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似未作充分说明。
3 g- n* M8 Z. F9 g$ y' N 每每讨论公务员报考热,人们便习惯于把公务员系统本身的优劣得失搬出来说,这有失偏颇,它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公务员系统的“薪金待遇、体面、稳定”是公务员热的罪魁祸首;推而广之即为:大学生择业中主要问题来自于大学系统之外、来自社会,比如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大学或者教育本身如果不能说是无辜的,至少也是能力有限的。事实是这样吗?
- o/ y" M4 W; {3 | 公务员热充其量只是大学生就业结构病的一个症状,是民族创新能力前景堪忧的一个注脚。享有“快销行业的西点军校”之美誉的宝洁公司(P&G)每年在中国大陆招收新员工不过区区百来人,但全国高校从研究生到本科生,投递简历者好几万———这一考录比例悬殊盖过公务员。“你问我喜不喜欢宝洁?起薪高啊,先投(简历)再说”!
: Q3 @$ J0 x4 ~0 K5 E+ y, q5 A7 F
4 ^ j& @: u7 D" U3 x/ H/ z强烈推荐 . F' D- J K8 O9 `3 b; Z$ M3 |
1 D3 m- t9 ?: w9 B6 C/ P3 y1 r 人人都想做经理人,人人都想做公务员———畸形就业形态的造就,我以为,除却连年扩招政策负效应,更多的是长期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本我精神的丧失,进而导致一种“选择无能”。从小升初到中考再到高考,一路考来,除了分数,我们似乎已无其他再可担忧。因为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选择,选择的能力也逐渐丧失了,而当我们看似有机会自主选择时,更多的人只能彷徨、随大流、无所适从,选择的随意正反衬了选择的无能。 5 p1 ^' b9 _( A
“100万人报考公务员”并不意味着100万人都真的想去当公务员。实际上,“啥都试一试”心态,在大学生找工作中极为普遍,而这一现状的另一面是:很多极为优异、天资聪颖的大学生,历尽千辛万苦,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找到一份好工作后,因为“碰上了”公务员,而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盖茨不会因为公务员而放弃微软,我们可以为之找出很多理由:美国梦,多元与自由的氛围,但最无可回避的一条是———尊重个体创造、个人发展的教育体制。
- Z" Q, E, o0 n; Y 找工作,重在“自知”、“自持”,而后才能“自为”,才谈得上创新和发展。葆有一颗纯真的心,一份最真的执着,或许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最应该带给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