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2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杭州网络实名制实际操作困难 真实身份无规可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5-6 08:48
  •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1 20:0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网视点:杭州网络条例里的“罗生门”8 G7 r; L9 M1 [) k) o b . M$ J8 B1 f, |; w( J

       ( [( M P+ v# @/ { ' h% L( N! n+ f* l' Z5 a2 q* i% c' D/ h/ q0 _. _9 H * F0 d( h3 v3 @% u7 A0 t 据京华时报报道,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从今年5月1日起,发帖、写博、网游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杭州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城市。但社会各界争议不断,当地多家网站称执行困难。


    " c" M' ~, `( T2 A 9 {+ G! w7 e' c& \3 m8 ]9 A# v$ }5 J8 A$ w+ {1 i* s 8 T3 g, G9 V' h0 s m

      实际操作太困难 真实身份无规可查


    7 |; O5 X* P! n4 z+ l) p& I2 F Q5 a5 v: H! M6 F # G" `1 T, s1 `# k/ c0 }8 p- [ ) t+ P u. h* p2 C

      在杭州网的论坛,点击注册后所显示的必填信息中,全然没有身份证明的踪影。记者注册了一个账号,10秒钟左右搞定,就可以自由发帖了。


    8 h6 A9 M6 Q, U2 @9 g# i 3 u3 h6 I/ A# `& N " h( M- Q+ _. M: a6 P! B% n( f' o) O& Y

      多个当地网站论坛客服人员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他们所在的网站还没有要求注册用户必须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浙江在线的论坛客服人员称,真的实行恐怕要等待有关部门的具体通知。19楼的客服人员则表示,“这个事情我们是知道的,但是怎么操作还不是很清楚。”


    0 g1 P8 \4 `" X6 g6 w2 o9 D . [0 P! J$ n5 |8 w$ X# C ! f1 I$ J# d* o9 Z n( F5 @ 1 t# d* E+ P$ Y' D/ w5 o: ?8 i7 o# [

      “准确核实网民信息,很难做到。”杭州当地一家网站的负责人表示,是让网民来我们网站当面验证,还是在注册时要求网民真实填写相关信息?目前还没有细化的规定。


    * Y' Z* z& d C) t9 q6 T 9 }$ _' u T! \& o9 ]2 \) o 0 p9 C( ]1 U) n5 C' e8 s$ ?4 ]! n) W& o7 v# u9 I3 Y4 `

      无法界定恶意攻击


    7 F% e# F/ W* A4 D. l1 H; @ 0 h0 f/ n0 ~( Z$ r' o4 u* B/ Y" N$ N/ `' L {5 Z3 T2 Y / H% |, j2 O4 N* Y; s* X

      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副秘书长李立律师提出,法律规章贵在“明确”,明确的规定,才能让大家有明确的行为预期。而杭州这项“新规”,有不少概念诸如“恶意”“人身攻击”“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能危害”等,并没有相对明细的界定。这些概念直接涉及到处罚或处理的内容,如无明细的界定,就等于给相关行政部门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不符合现代法治约束政府权力的精神。


    ; Y) U2 S. N2 C1 J" \: c: k 6 R: L' S1 a6 W- g5 ^4 n# Q; I& O3 ?+ o! p6 n / r. U2 t8 y3 `: }$ }3 F

      还有专家指出,散布谣言、影射他人、人身攻击等条款,在实际操作时也有难度,比如部分失实的传言算不算谣言?如何保证执法部门的判断公允?判断“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要不要经过公开讨论和辩论?最终由哪个部门来裁定?关于“诽谤”的标准是什么?涉及官员丑闻包括贪腐案件,也算个人隐私吗?如此等等。


    7 x; H* X! z8 k. [. C& h " W' }. T, y1 v& p. n 4 P0 r1 B& ^& z6 ~) _ ) F9 I. u4 Q- |0 R" h3 S

      网络监督需鼓励 保障网民批评权


    & T1 S# m& v. N1 p 4 y3 \3 {2 l2 W9 S: M ! }& V3 r' k6 ~4 A1 W, I1 m6 g: E" c& D( q

      社会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是《条例》第19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电子公告、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核功能,并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上述服务的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博客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


    * l( y8 i: |/ i d , @$ l) T, X3 g 5 G3 S! J5 z2 S" @! ?& w% X % Q( _( {* t& i1 i- r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认为,随着网上交流方式的增多,网民、网吧数量快速增长,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C& H* X4 ~9 N' r5 I4 q+ F( `5 ?. u: s9 A3 J9 t' b& c 8 h1 a7 ^* q& |, c! |5 K& s " j3 T1 W; H0 F! w. E1 F4 G) e3 m4 U

      “新规”一出,让杭州市500多万网民一下子“跳”了起来,许多网民认为,上网发表言论必须“实名”,这会带来一个很大的负效应——“过滤”方兴未艾的“网络监督”,当前,有关部门更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保障网民批评个别不良官员的权利!”


    $ w q8 Y8 p J 9 k2 t6 _6 t- D * z& P: u& N) R7 r j' @0 X: p8 y/ U, R( V

      让举报无后顾之忧


    , \! ^1 R) c( c . A& ]# T$ Q0 }6 d& _: z 7 t. t ~/ Y' B2 w , t/ i8 ?: b/ d. b

      近年来,网络监督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尤其在舆论监督方面已成为传统舆论监督的重要补充。比如陕西周老虎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温州“购房门”事件等,皆是借助匿名网友的爆料,引起社会的关注,最终才得以还原真相、惩恶扬善。


    ) r2 b! U) u; F, h 1 l, \3 {' |) _# f; Y* ?# t3 S 4 A% p! D# K% K& ~2 ?% i" W _, g6 ]+ p% u f

      一些网民担心,“如实登记用户有效身份证明”后会对网络监督造成致命打击。经常在网站论坛间流连忘返的杭州市民徐小姐说,要实名才能发帖、写博客,谁还敢举报?“我是不敢了”。


    3 p8 H; J2 s& |0 i0 i0 I0 ?4 c; E1 r9 o; X& ^2 t$ v 7 h+ S* V: {4 @! ]6 ?5 L3 P. g4 \- R- w' U0 D ^) L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表示,实名举报是要承担很多风险的。就目前而言,政府方面对于网络监督应当“鼓励”而不是“过滤”,及时解疑释惑,引导网上舆论。如果一味地堵塞言论,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4 \$ p3 _8 k+ _2 C' E1 {( t5 @! W+ Z ' C o3 e u4 _7 J9 f# s- ?# u6 K, s) W# x! @+ {9 D6 P) R 8 [3 n" C; F/ c9 ?* K

      “要保护网络安全,首先要保护网络说话者权益。互联网是疏导社会矛盾的有效‘排气阀’,而‘网络实名制’将堵塞这个‘排气阀’。”浙江大学传媒和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邵志择认为,不能因为网络言论存在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


    $ u* x+ b A9 Q$ A & P2 T* B: m, g# G% q' h1 ] t% l% h1 E. _! ` ( L2 s6 M- t- j( U) @

      ■拓宽诉求渠道 实名制提倡易强推难


    ! d: j% T/ U. n! e + m# { d" y) R6 X& H# E) q+ p& U- ` ; a7 L& S: M8 I* F& Y; r9 Q: L & v% d1 Y) b6 L7 ^

      引发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网络实名制”将会“收缩”公民诉求表达的渠道。


    $ V1 c: @. H, C) V " d9 O* n& z8 C* c. @ ~* @9 v # [) b Q0 `$ l % { F& P; `; g

      近年来,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与普通民众通过网络交流日益频繁,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在新增的举报渠道中,网络就是其中之一。


    . X# c' c x7 u7 c# R; g 0 M! ?1 s; g$ |4 ] ; E3 G3 g. o7 ~; i+ X3 C! Q8 }, y- }+ k, A* p/ K

      杨建华说:“互联网之所以成为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源自于网络发帖举报的匿名性和放大效应,这既能保护举报人的安全,也可以避免石沉大海。”


    2 V; q0 a/ }9 E" g/ J2 U1 [4 q 6 N5 V; @' D B7 {. R& [3 w " X+ ]1 {5 ^6 I C( k ; g; [% k7 C& `3 h

      杨建华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拓宽和畅通网民诉求渠道,要通过成功案例总结引导网民合理、有序地发表言论的经验,并非所有网民都是“愤青”,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


    ) ~/ o" B0 c+ |9 x) e- Z' w- q/ n* b% ^8 h5 L" m, T L' S7 n7 u2 [+ r' a$ P+ E& G* @8 v9 W* F! E1 w$ U+ G% L( X

      邵志择认为,网民发表的意见,也有一些谣言、语言暴力等问题,但毕竟是极少一部分,守法的网民是占绝大多数的;对于喜欢造谣生事的网民,可以通过刑法等法律追究其责任,如果为防范极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而让全体网民“收缩空间”,这样做会不会“矫枉过正”呢?


    " A! H! H$ Y& s; f- M / E! w) i) N! K2 q. t9 k3 a- y8 m& r G- ?# a) i; ~ 3 b3 q/ a) q- H: _- j' r V- _

      “实名制只能是提倡,不能用立法来强制推行。”浙江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管理处处长吴君青告诉记者:“在征求意见时,我们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意见反映了两次,希望再斟酌斟酌,暂缓出台该条例,里面很多内容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好操作,现在还没到立法阶段”。


    - V2 s* z U6 H5 I+ { 3 Z2 b$ O' j$ A, V) L 7 L- Y: o$ a& d/ r' I% ~; F- _ 1 o4 e8 p! u0 M4 J1 D) g2 S

      媒体专家认为,对于互联网的管理,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拓宽公民诉求渠道;二是有利于促进积极有效的网络监督;三是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6 t& W D0 W+ R( V9 h/ ~# n * o+ o5 V2 t7 s0 _6 S" Q; @- T7 d1 s# p$ ^- q7 @3 B4 J# b* V ( S: e ^2 \2 [8 R: v; h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杨吉说:“难道我们只有通过实行实名制,才能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从目前情况看,凭有关部门的技术手段,没实行网络实名,一些利用互联网犯罪的人不也是被‘揪’出来了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