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百度贴吧里,IP地址为“222.94.255.}”的网友发了一帖,帖子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内容只有“RT”两个字母(意为如题)。
' X/ n( {: J, E u0 B7 \
% C- ~7 J0 L& q# S- Y 很快,出现了“贾君鹏”的真人回帖,再后面,“贾君鹏的女友”、“贾君鹏爸爸”、“贾君鹏爷爷”之类也出现了,俨然一个全家总动员的劝饭帖。就是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竟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烧”红网络,短短数天,天涯社区、猫扑等多家网站转载,数十万回帖,近千万点击。 ( U9 K) B0 A% x* b' J! h
, `. ^8 X! Q" ^& B+ b* [& l 没人知道贾君鹏是谁。网友发动了人肉搜索,在网络上符合身份的有两个人,一个目前在北京海淀卖书,而另一个则在江苏镇江某建工集团,但都不能确定。
5 q, Z, v1 I! a" r* U5 X% V尽管这句话的由来无从得知,但丝毫无损网友们对这12个字的热爱。许多人把自己的网名改成贾君鹏的亲朋好友等,甚至还有《贾君鹏之歌》、贾君鹏漫画、贾君鹏诗歌、贾君鹏口号标语等诸多恶搞作品相继走红。 2 H g- @6 c) q+ O1 H
而媒体的介入和关注,让这样的“集体起哄”,不再单单是一场无厘头的网络狂欢。 ; s* R! U B" z
就在各方专家对如火如荼的贾君鹏现象进行解读时,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CEO黄亮华在博客中自曝为“贾君鹏之父”。
; @/ m. Y6 Y- s/ H( r' C* [0 z+ x幕后推手的真真假假,再次引发舆论对贾君鹏现象的关注。
) j* j# ?+ ~3 C 9 o8 g6 b: k+ V7 e8 s) b( J( i$ v
策划还是意外
/ N2 l L* E1 b, L9 ~9 {
. m6 A6 J' \* m6 d! w) U) K+ F在这样的一场网络“奇迹”之中,很多人出来“认领”贾君鹏。 7 L4 I# }* d3 B0 N" B
有个叫“荆雀”的网友通过修改博客的发稿日期,冒充这句话的作者:“哈,我要到百度发个帖,……一定好玩。”过了两天,他又说:“我只是发了一个帖子而已,虽然我自己认为有点意思,但没想到这么火爆。”
( T) i, M; I" P7 X2 i0 i这个伎俩很快就被网民揭穿,但并不妨碍他赚得几万的博客点击率。 , I7 d, \( J. d j7 }" {
相对而言,黄亮华的出现,显然更具真实性。 5 u9 G" F; ^1 e/ P( ~; D9 f
7月20日,黄亮华发表博文《为人不识贾君鹏,便称英雄也枉然》。他坦言,贾君鹏只不过是一个虚拟人物,但这场策划“总计动用网络营销从业人员800余人,注册ID(账号)两万余个,回复10万余帖。”
5 u. b" t' F# z, Q他们进行了两个月的反复思量和流程设计,动用了4个执行席媒介,轮班监测执行情况,两小时作一次电话汇报。据黄亮华说,在引发轰动效应后,策划团队撤出,他们的回帖只占真正网络回帖的3%。
2 L; i& R3 L5 \/ X黄亮华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但质疑他是“借势摘桃”的网民也大有人在。 / W! Q! G. s6 j+ L5 j6 ]
一位参与过贾君鹏“盖楼”(持续跟帖)的网友说:“不可能的,我从最开始就参与了那件事情,根本就是个纯意外的狂欢娱乐。后来我加了群,发帖的楼主,还有早期的那十几个ID都在我们群里,大家都是纯娱乐。” 8 {; ^; ]- g: }4 _
“我现在说不了什么。”自称是“贾君鹏”事件策划者的黄亮华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因为“客户有意见”,负面影响始料未及,“公司网站已经被黑掉了。”
7 ]9 Z2 q6 Z8 L$ Z% u有报道称,7月30日后,一些网络论坛出现了《揭秘贾君鹏现象:站在背后的影子》、《贾君鹏现象幕后推手:神秘的网络炒作公司》两篇文章,文章都称贾君鹏背后有公司炒作,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曝出”的炒作公司名字不同。
1 D2 @& j/ W2 }1 v% j' b有网友说策划者是在公然嘲笑网友的智商,愚弄网友之后还要再捞一把。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杜寒风却觉得,不必这么“较真儿”,网络不过是一种传播途径,这句话成了流行语,被关注了,传播者也就成功了。 % {& n' I' r5 R' J8 X8 O% W( W
! y+ l0 S9 g/ P& x3 G; o
不断升级的“回家吃饭”
# q! f, @; y4 ~3 p
% O% ^$ c+ r9 N m' {0 ^- N3 X“这一事件说明舆论流的形成并不以事实为依据,这种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丁俊杰认为,在网络时代,网络与现实之间,并无明晰的界限,“网民高度关注会形成那强大的民意”,必然要影响现实生活。 ) M4 o( i! @8 `) I M1 x( ?
事实上,“回家吃饭”的热潮已经在现实生活中被发扬光大。
/ [6 H, p, N) G4 P4 Q& g7月19日,微博客Twitter网友郭宝锋因传播某热点案件的帖子,被警方以涉嫌诽谤罪拘留。随后,众多Twitter网友列队发布“郭宝锋,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 p: R3 b5 w* z9 Z" N7月22日,网友“安替”首先给被拘押的郭宝锋寄明信片,网友得知此事后,纷纷加入寄明信片活动。明信片除了写明寄往福建省福州市某看守所,都无一例外地写着“郭宝锋,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参与邮寄明信片的网友,在邮寄前还把明信片拍摄下来上传至网上,供其他网友浏览。
/ d$ m: ]- x* Z有网友说,这是“大家用最温情的语句表达的强烈抗争”。
( G6 Z: D3 I5 k7 O同一天,知名媒体人董路发表博文,批评易中天在节目录制现场讥讽主持人一事。文章最后说:“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易教授从大学校园而来,出来混了一圈儿,既然混得还不错,既然心态已难以自持,不如见好就收、打道回府。没听见吗?你们校长喊你回学校吃饭呢!” ' d% X) h! E5 R! [
“‘回家吃饭’已经有了新的含义,可以借此表达不满,抑或是说下课、歇菜等。”杜寒风表示,这句话给了网友发挥的余地,它能跨越网络来到现实中,不能不说是策划者的成功,达到了传播的效果。 : d- A6 @* }* x4 M0 G) U' K+ ^
“一 句话有多项含义是很正常的。”丁俊杰认为,传播者的传播意图在受众那里产生多项理解,甚至根据自己的处境、经历等,进行选择性理解,都是正常的。但是,当 事实基础真假难辨时,网络环境中高度集中的热点和言论,应该引起网民、网站和政府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网络这种传播途径力量强大,要是用不好,会 对社会造成伤害。”
7 A1 W' @4 E9 E" g
3 F* s& R5 {6 @# Y% [5 B
! |" U* ?6 H- V/ O8 T 0 `* M6 i- U# E0 g% [6 \
4 d; s2 l# n v5 e7 |
L9 Q3 b+ y3 m/ O- s- ]( H9 e
% X; g. q1 K( q7 ^0 ?
" s1 f3 p1 H- Q0 P* q! D4 ]: e8 c% b: _) n2 M7 s
, z9 n" [6 |2 ?
& p$ a* Y9 W; ?2 u" |: y# j8 L0 R# L6 J' u: ?" o5 o
. A$ a m0 b% E4 I6 W2 v
6 n3 {2 R+ O( E: t) q! M
- d2 Q) N. @2 c& y' ~ @
: k5 A; f$ e1 w, \# L
) m5 ^/ T' O3 f- M*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