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叫小雯 和爷爷住在公共厕所里每天独自坐1小时公交上小学二年级/ L. M) j2 G( V& U7 U7 [ P
% h) J1 U% x7 k* l4 N' n7岁女孩“触动心灵的笑容”感动网友+ ]( n5 ^1 X& ]
8 r5 f1 t6 K! T; Z7 A感谢姚云洁和石浩言同学提供照片
( N& E' E6 G/ ^
4 S6 `3 @7 I5 i% W4 i! q昨天,在微博上,这张照片被转疯了:一个拿着铁勺打算舀粥喝的小女孩,对着镜头笑得灿烂。
9 E2 K) V6 T3 ~) i
# c4 ^' q0 j2 A: g5 _. ]3 @" a关于这个孩子的故事,也被疯转着:她今年7岁,和爷爷一起住在下沙文溯路的一个公共厕所里,每天自己坐1小时的公交车去民工子弟学校上学。那被网友称为“触动心灵的笑容”,起因是这天她和爷爷煮粥喝,“不用吃泡面了”。# o( ?5 k/ e* k
: D3 N* v: h1 W0 d9 R$ g
【故事】4 F5 ~8 O, m" ^- R2 `
' @" n/ A$ @: S0 m2 ]; _" M跟着爷爷住在公厕里, S# q7 ]5 |: l6 E: l' E3 s
; z: f0 ]3 A2 n1 j9 f
这张照片是博友@阿蕾蕾蕾蕾蕾亲手拍的。在她的指点下,昨天下午2点,记者来到文溯路,找到了那家公共厕所。
5 t! s# h0 d ~) J, [6 d4 c0 z6 ]5 e% y% J. |. o
厕所正对面是中国计量学院学生餐厅。厕所正门口,一位穿着蓝色工人制服的大伯双膝跪地,右手拿着扳手使劲地敲打着一辆自行车的轮胎,满手都是油污。- w- J* O p2 z0 Z- d. U. U0 W
( {; r2 B: L; T' G
大伯名叫谭荣运,江苏徐州人,今年58岁,是小女孩的爷爷。“她还要过一会才回来。”大伯说着,热情招呼记者去里面等。
( C0 R9 b- p5 e2 L5 ?4 m8 q) f8 F. T8 R) O9 v
大伯说的里面,其实就是男女卫生间之间的小屋。屋子只有3平方米,一张上下铺的铁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那是花了30元钱买来的。上铺堆放着凌乱的衣服和一个小柜子,下铺堆着棉被。一张破旧的学生桌,桌上摆放着一台14英寸的二手电视机,椅子平时用来当吃饭的餐桌。
1 w2 V: x& F( W0 O4 x5 O0 v( x/ R/ a4 c/ b0 W1 Q
小屋内站着记者和大伯两个人,已经非常拥挤,再也容纳不下第三个人。“我跟孙女就住在这里,平时大多时候就她一个人在里面。要是看我干活累了,她就会自己出去玩,让我在这里躺一小会。”大伯说。; ?; |8 z; a z7 T0 c# ~: l4 U
+ d; {) l! Y4 _0 L
小女孩成绩不错
+ W5 \) P1 }: [" }
1 U. t1 B+ _ @. p9 _9 K8 u' j% F4点多,外面下着小雨。一辆B支4开过来,大伯赶紧撑着伞跑到站台前。一个穿着红色外套、背着卡通图像书包的小女孩蹦跳着跨下车来。这就是大伯的孙女了。祖孙俩手拉手进屋来。
0 f$ F, l! _1 ^5 r* s/ o& Y; v3 c' a& |4 d3 j
小女孩个头不高,眼睛明亮,短发,外套大红色有蝴蝶结装饰,但中间的纽扣掉了两颗,口袋上的纽扣也已摇摇欲坠。她叽叽咕咕地笑着,跟大伯说:“爷爷,今天我们考试了。语文考得好,数学不太好,可能到不了90分。”看到有外人在屋子里,小女孩放下书包,很懂事地跟大伯说;“爷爷,我不打扰你们了,我在外面,有事叫我。”6 n, B. N) |; r+ X: m
6 y0 }: F3 w6 F7 M) n" Q3 \
大伯微笑,皱纹里盛满爱意,说:“去吧,别走得太远。”
7 t" c. F, S6 |; e4 G- m. `
7 v/ Y* I# c# G" k6 A8 |* ^* j下沙到九堡 独自上学
% j5 {! F9 |% t1 U- _! f# i! j, B* ]+ h3 Q, t
大伯告诉记者,孙女叫小雯,今年7岁,刚刚读小学二年级。“她可懂事呢!6岁就一个人乘车去上学了,从来不让我担心。”, p; G0 k8 N) P+ K$ l }% t
6 T( Z/ d% P" g8 N* k其实,小雯第一次乘公交车去上学的时候,大伯放心不下,偷偷骑着电动车跟在后面。“她在九堡的一家民工小学读书,车子要坐十站路,一趟就要花上一个小时。”大伯说,下车后,还要走十分钟的路,要过马路。“第一次上学,孩子就在车上睡着了,本来要在德胜路月雅路口下车,结果她没下来,当时真是担心死了!”大伯说,幸好她在下站就下车了。
* X3 g- W9 e, ]5 R
6 U, k; _* o+ Q6 k" y- B9 T一个才5岁的孩子,怎忍心让她一个人乘车上学呢?
2 O( K/ h& u5 x x5 T; g" z* N+ A! k) x* `, `, O `6 f8 I# Y
大伯说,主要因为单位规定,他24小时都不能离开工作岗位。“实在是没办法呀。”大伯歉疚地说。
[ \: J6 a" C: v# X
) k' q1 ~' t" n# T祖孙俩都很知足
- L& Y9 G7 ?: v5 J# J3 `# ?- k9 r% G5 U8 V+ _( v0 E% d0 X
大伯一个月工资1500元,小雯一个学期要1560元的学费,加上每月100元的伙食费,爷孙俩还是能凑合过的。“每天我们就吃些馒头、煎饼、萝卜丝和饭,开销不大的。所以我这点工资养活她是够的。不过孩子太小,父母都在苏州打工,很少来看她,她一个人有点孤独。”
2 k5 W. {7 o# E5 |5 I. p
! _' P: [- u/ h1 T+ [# \住在厕所里,省了一笔房租,大伯很知足,因为这在别人可是笔大开销呢。何况单位从不拖欠工资。" m! ^. E. b5 }2 f0 d6 I) O; n/ W
; F2 }5 a5 K; {& M5 P这时候,有一辆电动车停在公共厕所边上,大伯拿起床头上的扳手就跑了出去。“有时候,我还偷偷地帮人家补补轮胎,补贴点家用。”大伯笑着告诉记者,其实这是公司不允许的,但现在得多赚点,孩子将来要上大学呢。) G" \# G+ B2 Q: f2 g- q$ x
8 w7 j M/ h3 g2 A1 x! u$ o【互动】
% @6 ]* N" B; M' Z# U6 b6 o9 N U
) ^8 s& A7 J+ b3 S5 ~+ O2 y灿烂笑容爆红网络" j5 b8 T2 s2 w- N! W' T% S3 S
$ P& J1 O3 a$ t- f6 `6点多,一名大学生来公共厕所找大伯,原来,她就是博友@阿蕾蕾蕾蕾蕾。博友@阿蕾蕾蕾蕾蕾告诉记者,她叫姚云洁,浙江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她去年就注意到这个乐观、可爱的小女孩了。. `% J2 k: r1 q: j* C2 L
8 z' J; c' d/ O) |+ s7 ~“每天下午4点半,雯雯会打开自己玫红色的美羊羊书包坐在公厕前的人行道上写作业,有时候还字正腔圆地念着作业的题目,更多时候是哼着欢快的歌儿。她的书桌是一张破旧的圆形靠背椅子,右边的凳角用一根方木棍固定住,椅子靠背、坐垫的缺口上露出薄薄的海绵。”
* y, B" \& ~! j
5 k0 x# e8 w5 I6 Z这个在城市孩子眼里正在贫困中沉浮的家庭,还有这个无论何时都盛放如花般笑容的小女孩,感动了姚云洁。
1 Z9 N& d; {& [
/ r1 s1 R0 m2 X3 g' }& v9 j0 X4 Z ~姚云洁把顺手拍下的女孩照片传上19楼,又传上微博。立刻,这张笑脸红遍网络。截至昨天晚上11点,6小时内,微博上这则帖子被转发了800多次。留言有将近200条。, V- O b/ H; n
! }7 @2 B9 O; R3 ^
大学生想帮帮小雯
! X+ C R# E0 Y; J7 N' M! R
b) h: }$ G; k5 g3 z* x' s浙江理工大学广播站的施婷芝和中国计量学院学生会的杨科技也在关注着小雯。- H. T r1 w/ y8 |1 y: S
3 G7 s$ q% K6 [& {8 N5 l% J" N0 \“我在网络上看到帖子后,马上就跟大伯联系了。”杨科技说,大家都觉得小雯的乐观笑容很感人,学生会打算在下周举办一个慈善晚会,给小女孩募捐。另外,大学生们还打算联系下沙实验外国语小学,让那里的学生老师帮小雯补习功课。
& P3 Q+ m8 _' l* N: R
+ f; L" V% Z8 f2 l+ v看着孩子天天吃泡面,大学生们很心疼,打算联系对面计量学院的食堂,为祖孙俩提供一顿热腾腾的晚饭。
9 [" Z/ b6 e% V/ S5 T9 g: p) }' {9 h) a
【相关】
6 w" B& r0 P$ c% r! x X
+ }2 ?! G3 G% q7 s0 X) I- |- b( M最近本报有篇报道跟这件事很相像。
9 D' y; m; z4 @) n* B
1 ]% z$ S) \& ~0 g+ J下沙钱塘江畔的沿江大道一侧有一个公厕,57岁的老邓一个人独居此处,负责清洁工作。老邓来自安徽安庆。' L* t4 N* a) w m2 i5 x* J5 g
7 U4 X) f& w5 T+ d
2009年,老邓唯一的儿子由于意外事故失去了右手,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媳妇也因此离开了家。干了一辈子农活的他,承担起抚养两个孙子的责任。他和老伴都在杭州打工。老伴负责另一所公厕,跟他相距12公里。由于单位规定24小时不能离岗,老两口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面。 打电话成为了两个人唯一的联系方式。为了省钱,他们约定每次打电话不超过3分钟。1 D0 F7 k) X/ i# M* ^. v# ?
4 k& P) c5 V# y最终,时报大学新闻社的学生记者决定帮老邓看管厕所,老邓勉强同意乘车去一趟老伴那里。这是他们来杭后第一次见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