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0-5-6 08:48 |
---|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辛亥革命后,杭州变了个模样,西湖搬进城,火车开进城。* r; O# O9 o1 [ G4 Q1 ] f- U
杭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 J) Y4 O0 x' G3 p. {1 O! s# S4 W 娱乐活动不再只是权势一族的专利,平常百姓也可在日出而作之余,享受休闲生活。0 O/ l3 \4 @- z! K, C0 n& p0 p
看电影、上茶楼、逛园游湖、打篮球,新冒出的N种现代休闲方式,受到杭人追捧。5 |; H1 X; X7 J4 ?) L5 F. n) h
6 \6 i% L7 J- g" {( P% e 私家园林不再是“闲人免入”
8 J; v+ C/ N0 R( b8 z 逛今日的西湖,你可能会问,是谁想出的点子,将湖与园打造成一片,在城市里生出一个湖景一色的公园?* W$ o0 g+ ]" {* [; ]5 _
其实,辛亥革命后的杭州市政府就已经想到。“欲繁荣杭市,首当整理西湖,吸引游客”,推出西湖,打出杭州旅游休闲牌,就是当时市政府为杭州发展的定位。这个大手笔的规划,也奠定了今日西湖园景的格局。
1 f8 |, r& r: }, ^% `4 { 杭州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园,是湖滨公园和孤山公园。
B& ^% p6 L% ?: Z! o, V 钱塘门至涌金门的沿西湖城墙拆除后,距湖滨路20米的湖岸上,砌筑起了石磡、码头、栏杆,种栽了花木,装上了电灯,添设了椅凳。1914年,湖滨公园(现一公园至五公园),也就由此而生。而今天的六公园,则是在1930年,用浚湖淤泥,填成20亩平地,还加筑亭榭花棚,移置石像,种植花木。
9 C/ _' ~4 {& e1 L J( O 孤山公园,曾是康熙游江南时的行宫。辛亥革命后,这里开辟成革命纪念性的公园。
0 J- _; v* i4 t. ?* O. b6 O: ]+ d- F 清末开始,西湖周边的风水地上,就出现了不少私家园林和庄园别墅。辛亥革命之后,其中一些开门迎客,游人可在庄主离家时,进内游览。
* u/ s/ v* V: R5 \. Y* K& _' J 三面临湖的夕照山麓汪庄、丁家山下的刘庄“水竹居”和康庄(康有为建)、卧龙桥下的“郭庄”、苏堤南头的“蒋庄”、“高庄”等,都放下了“闲人免入”的私家身份。) A' Z5 T+ H. j# D
9 J! t6 k/ }5 z2 g
茶楼里可以洗澡还能交易大米
% w" P e( f$ y2 r5 P! a0 b 变了样的杭州,冒出了3个商业中心:湖滨的新市场、城站一带、辟为商埠的拱宸桥一带。往来不绝的游人商客小贩,带出一批特色茶馆。引浆卖车、工商巨贾、文人墨客、青年学生,都可以进茶馆,泡上一壶茶,小坐片刻。) g1 U% E5 c+ m
当时的茶,以碗或壶计算,从铜元5枚至1角不等。旅游旺季,是茶馆生意的高峰。仅仅在香汛期间,各茶楼营业收入就占全年的40%。
) C6 y; q8 O# P7 y% B 其实,当时大家去茶馆,不光只是喝茶,还可以吃茶点,看戏,洗澡,甚至还能跟其他茶客做生意。
- K* V6 g7 _$ V) |8 Y' a' d+ a" w 湖滨一公园对面的西园茶楼,就非常出名。上2楼阳台,坐在软藤椅里,凭栏一眺,西湖风光尽收眼底。你还可以点上几盘精致茶点,坐上一下午。它家的招牌小点,有猪油细沙大包、蟹黄虾仁大包、五香茶干和山核桃糖。
8 c( z8 N7 K% U 延安路的喜雨台茶馆,1914年开业,是当时杭城最大的一处茶楼,占地1000平方米,可容下400人。它的出名,还跟棋有关。茶楼的左厢为棋室,内设一个3米见方的象棋盘。来这里下棋的,都是高手,如第一国手张观云和全国象棋季军刘忆慈等。2 a. T# A; S- }& |! l; |
来这里吃茶的,除了棋手,还有票友。喜雨台的戏,在当时颇受欢迎。平话、杭滩和杭曲等,日日上演。* m# u, i3 [+ k- R) R
湖墅一带的曲江茶楼,当时因兼营洗澡,也名噪一时。这里,还专辟了一个大米交易专区,为生意人提供便利。
- j4 m, f0 A" Y* _1 ?" T/ q% Y6 E, P! Z6 I* \
杭州人爱打篮球和网球
2 u' Z8 v$ q; L% V+ T 杭州的公共体育设施,最早出现在新学堂内。之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蕙兰中学(现为杭州第二中学)和省立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校内,建起了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游泳池等。
. i" O" u9 E% m 1919年,湖滨一公园开辟了浙江省近代最早的浙江省公众运动场,场内有小型足球场(兼作田径场)1处、跳高跳远合用的沙坑1处,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各1处。1922年,杭州首个灯光健身房建成。这些体育场所,全都向对社会开放,常人满为患。
4 r5 L9 {9 Q- M7 m 1929年,杭州为举办第四届全运会,在梅东高桥东侧兴建了1个可容纳1.2万人的木制看台的大型体育场。而这里,也在之后,成为国立杭州运动场。
. B- A; K- i: A" g0 V3 U
( S5 f" p6 E# G# w7 n 低价无声电影7 {( B$ Y+ x6 ?6 @( I) e9 K+ T, C1 p
刮起杭儿风 e9 G; D" j# N; N4 c- C' U
如喜雨台这样唱戏的茶馆,当时有不少。其中一些,成了杭城电影院的发源地。1908年,杭州的第一部电影在拱宸桥阳春茶楼放映。
4 Y; D" u& y! t4 X, y" C8 _" [ 《杭州白话报》上的观影广告一出,杭儿风就刮了起来。“上到江干,下到湖墅”,杭人争相前往一睹无声电影这个新玩意儿。阳春楼每夜都会放映一部电影,日日更新,而价格也十分“亲民”,包厢4角,正桌3角,起码1角,儿童1角。
, Q# I7 v) X3 g1 h 不过,杭州电影业的春天,还是在辛亥革命后的20年代。
5 k3 H! S. r9 v& n* y1 | S* \& ? 1924年,杭州首家电影院出世。城站旅馆屋顶茶室开设楼外楼露天电影场,放映国产无声影片。不过,设备较为简陋,除了一部放映机和百余条长凳,就别无其他了。
) C; N' C4 t% \ 2年后,电影走入室内。一时间,不少戏院纷纷新辟影院。影院的装修,也仿上海的模样,如室内装置了幕布、灯光、布帘、通风设备和座椅等。: l2 ]) @3 [4 [+ e1 l
由城站的第一舞台改成的杭州影戏院(即今铁路工人文化宫),是杭州首家室内放映的电影院,老板是电影商人徐梦痕。他邀请了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演员参股,这就为影院获得了不少杭州首映权,如第一部上映的便是胡蝶主演的《姐妹花》。
. y, @4 p* ^# R2 h9 P2 V ~' A: W 后来直到1933年,有声电影才出现在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