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5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40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8 z. j0 @ S6 F- |: c
7 F J! ]. l. d2 |, ?) f3 A# i& ~8 [ 正是下课时分。在喧闹的人群里,记者一眼就看到了会计学院大一新生范珊珊。这个因脑瘫而双脚无法正常行走的姑娘,正在同学帮助下到教室上课。
( b% A1 f- Q% P' o# Y2 Z7 M4 O V B& N# P4 ]" O
在开学临报到时,她最忐忑的就是自己行动不便,不知以后的校园生活会遇到什么麻烦。但近两个月的大学生活,完全打消了她的顾虑。她说,杭电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校园。
. F: H! x7 k9 m8 s: S v6 U: A2 x6 `+ A n) P* G) H- c/ ~
每一个杭电学子都会记得,进入校园,老师教的第一堂课叫“爱”。近年来,杭电积极在校园开展以“传递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设计一系列载体将公民道德建设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使其在全体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潜移默化中让施爱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7 e! q+ a# |1 E1 E
3 t7 Q! L4 I8 Q: O
言传身教在点滴- z# D6 y, @& P* {6 g
5 r: p- ~ G1 ] 开学初,话剧《叩问青春》在省内多个高校巡回上演。随着这个根据杭城见义勇为大学生英勇事迹改编的剧目在校园热演,“当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时,大学生去哪儿了”的话题也被师生们热议。# a6 y4 L4 |& { T& x9 n7 I/ `$ I
, X1 P+ s- h0 B! n" }$ U
“都说现在的孩子自私冷漠,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遇到需要见义勇为的情况,鲜有大学生的身影。”杭电党委副书记陈畴镛毫不避讳这些负面评价,但又话锋一转,“很多时候,这是一种误读。”
0 }( f: R- O. n( @
" E) P, z' S% e t o3 q 对校园里的大多数学生来说,直接与社会上突发事件面对面的概率并不高,他们能做和在做的,多是身边的事。有人摔倒了,扶一把;捡到钱包,找失主;遇到问路的,帮着一起找……点点滴滴的小事,也是他们“传递爱”的行动。
# z5 A0 u2 ~& P4 m, ?( Q' h
1 n# N: y, n4 A% E0 D; M “学校应该做的,首先就是在这些生活细节上加以引导。而在这些方面,最好的榜样其实就在身边。”在陈畴镛看来,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是培养道德素养的关键一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言传,更应该身教。”
' L6 q- x; s0 v; d$ G/ j7 X( p+ ]
这和信息工程学院张慧远老师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这位奉行“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教能力,教能力不如教做人”的老师,时刻用自己的关爱温暖着学生。
/ X E: o: h6 k+ ?
6 X" u0 L; Y7 [) f) m6 s& w0 e. q 今年6月,学院大二学生郑志垚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尽管幸运地和父亲的肾脏配对成功,通过移植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可等待这个家庭的依旧有无数挑战。
8 v2 t. _) {& E6 R& I2 ?. G
; F/ i5 ^$ [1 _. q' H. r) \ 张慧远得知这个消息后,组织学院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爱心捐款,并亲手将捐款送到郑志垚父子手中。“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需要有人去倡议、去做。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今天你帮人,明天就是人帮你。有了这样的氛围,生活中自然会充满着爱。”
7 C; Z: W# a0 a& ^( ^$ f/ i4 c) Z0 S# T5 O! `' l3 ^
洒向社会都是爱
0 A' I, Z" x" |1 F$ C+ Y% e! G$ _' e7 Q1 Q' K8 u
项羽薇现在是大二学生。开学初,各个社团招新的时候,她作为骨干,站在“阳光成长”的展板前向同学们介绍社团情况。8 n# k5 e8 X" d" [: C, B1 y4 {: U
% a% w! u g; }, H6 c2 U2 V “阳光成长”是杭电的社团品牌,6年来,她通过学生与农民工子女结对,辅导他们学业,关爱他们的生活。目前,已经有104名农民工子女在这项活动中受益。
' k4 M; ]2 W' L; J& j' x7 @' c( ^8 `5 T
一年前,项羽薇加入“阳光成长”。一周一次的会面,让她和许多孩子成了好朋友。
/ e9 G1 h5 b, T3 s7 P& B. g/ w; w: {" c' ?
令她欣喜的是,原本性格内向的11岁男孩汤英杰多了许多笑容,“看到孩子的改变,感到特别高兴,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点点回馈。”
& x& A# N6 Y& }4 L. U( h6 `3 w% m( U* P& R& S& A
在杭电,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感恩奉献意识,是老师们的共识。学校鼓励每位学生加入这类公益服务组织,根据自己特长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f4 s! w. B3 S+ C5 g: O
& i: Q/ @, Y0 |+ s# P6 t% I' S; I 理学院大三学生王珂骏和同学金鹰儿、贾毓秀一道,到淳安贫困山村开展捐书助教活动。他们义卖在山村拍摄的摄影作品,将所得全部捐献给了当地的贫困家庭,资助山里的孩子上学。 }) q# g1 v+ A7 ]
, ^# ^1 P/ x6 M7 Y0 Z& Q 机械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汤宇佳最近在忙的,则是带着他负责的爱心协会的30个年轻人,定期去杭州下沙的各个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话家常,给老人带去关爱。# R% \# a& Y2 h5 t9 |" o5 s5 A
) Y6 V5 b. y- N. |6 m( S0 e6 h, ~8 P 组织招聘会、清洁校园、支教……学生们的创意无穷,收获也无限。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获得了社会认可,更让他们懂得感恩、尊重和关爱的真谛。( }2 W$ r; A, V/ s; S6 O
' `# u' G' t$ J8 f# o1 N
杭电宣传部部长吴小英曾参加过多次校爱心协会维护交通秩序的活动。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学生们身穿反光背心、手持小红旗分散到各条马路上,宣传交通文明,维持交通秩序,风雨无阻。“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感恩社会、报答社会的强烈愿望。”+ D W9 ?) u6 ]7 e3 G- N. ^4 \/ z
7 W4 ^) r! X% ?8 h. ~5 F
感恩奉献暖人心
( ]6 c) ]6 O" b' ?5 E! b* ]; d4 \+ ~$ g/ X2 r+ F3 B" R
省血液中心,记者遇到了一位献血的姑娘——杭电外国语学院大四女生毛美芬,这已经是她第4次来这里献血。4 Z9 l, `7 G \
" P& x- k% O& I* ^4 r6 S
登记、量血压、采血、压针眼……毛美芬熟悉献血的整个过程。原来,她已经献过8次、每次200毫升,前4次是在学校献的。第二本献血证已经记满了,护士又拿了本新的给她。
. f$ {3 S7 ]. Z M9 i3 Q$ f2 [- \& H: @
第一次献血是在大一的时候。当时,毛美芬看到网上浙江血库告急的消息,毫不犹豫跳上了路边的献血车:“想到自己的血也许能够救活一条生命,就觉得很有意义。”0 W& j1 R/ d2 k
) e0 M; \, X$ \' N5 @8 i. N" [7 b 化小爱为大爱,传递给所有人,在杭电,像毛美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杭电2009年就成立我省第一个高校无偿献血志愿者分队,越来越多的人撸起袖管,加入这个行列,向陌生人献出自己的热血与大爱。截至目前,这个志愿者分队已经吸纳了265名志愿者,累计共有3535人次参与了义务献血。: B! Y5 I' F. U% W/ N8 G; G- I
- I8 [ I( S9 y/ N& b
“同学们有奉献的意愿和热情,我们就应该创造条件来鼓励他们。”不断创新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公民道德建设载体,是杭电一直在做的事。从组织“红歌会”,到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系列读书会、组织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发展校友公益社团……围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杭电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0 o8 W M$ I; E. i
' c% P$ W/ V" t. ^8 S5 F0 I0 i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红色家园”,是杭电搭建网络思政教育新平台、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的尝试。0 ?# K X7 q. j" ?3 Q3 Z7 L
3 k1 I) U+ O, W- m6 Z2 [
“网络是一个平等的平台,是当代大学生愿意接受与参与的渠道。”陈畴镛介绍,在“红色家园”里,学生是主角,虽然他们个性各异,但对关爱、感恩、互助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致的。而善与美通过他们的呐喊传递,更有效,也更持久。3 x( h" Z C _" \
a+ Y) G2 e: I- d6 N6 e 如今,“红色家园”已经为杭电师生拓展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传递爱,温暖更多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