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超过三成的初中生有抑郁倾向,近视超过全国水平近两成 专家表示,只有进一步减负,师生关系、学生抑郁倾向才会得到改善
3 I5 M: b( R d6 B4 s 浙江在线12月09日讯12月6日,浙江省教育厅在衢州开了一个“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这是浙江教育厅表示进入“高水平均衡发展”后的第一次现场会。; k/ @: w# n% t
“我们所追求的均衡发展,最终应该是结果的均衡。也就是,学生学业水平的均衡。条件的均衡,教师的流动,最终都是为了结果的均衡。”浙江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叶向群表示。
# s& _. W B, w1 L9 W 会上,省教育厅公布了一组数据,虽然浙江教育在全国,属“轻负高质”,但仍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情况:47.4%的初中生,感到学习压力大,高于全国;30.8%的初中生,有“抑郁倾向”;62.1%的初中生近视,超出全国近2成……
7 } V; Q8 A. {, ~0 I" @" l 课业负担最重的
U8 ~% j7 x2 w3 R- x0 Q9 r9 ` 学业水平反而最低
& b1 f) C: R5 f* c 这组数据出自一份《2012年全国教育质量监测浙江省情况分析》的报告。
9 {8 l$ g: j. x/ G* U 2012年5月,教育部对全国31个省进行了教育质量监测。浙江有8个县的4年级和8年级学生,被抽样。监测的内容,主要有5方面:数学学习质量、科学学习质量、心理状况以及学校相关因素。2 t# p9 j; z0 m8 K R* ^( ~
8年级样本学生的负担,位于全国前20%至40%间。同时,浙江样本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教学资源,均位于全国前20%。" Y. g7 j3 w3 z" n
“学习时间与学业水平状况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浙江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叶向群问道。事实上,从一系列的数据反映,“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并不能带来高的学业水平。”更糟糕的是,此次监测却反映:“课业负担最重的县,学业水平反而最低。”7 l2 B* x: r! D) n8 c2 b- b
那么,学生的学业水平到底与什么因素相关呢?数据表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业水平之间相互影响,同时,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教师工作状况,又与学生的情感态度相互影响。”
( T* v( R* `6 O& N. ?" V 情感心理:
9 v0 h9 K( h) ~4 @ 压力山大,大于全国
' j3 i+ |, e+ B) |# x9 e( x8 l 浙江学生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学习压力和学习的焦虑感也高于全国,分别为20%和14.5%。5 l7 H: E/ S* {# n, A% ]8 e
这些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学生表示,害怕失败、担心成绩不好以及家长期望值高,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源。所幸的是,只有4.8%小学生厌恶学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v" O% n2 ]) w1 z( l0 s e6 h 反差,同样出现在浙江的初中学生身上。初中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和疲惫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4%。
: ~. R# ~5 K& X1 z9 N, z; u 压力之下,已产生质的变化。竟有23.4%的初中生,厌恶学校,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同时,在学校感到快乐的学生比例低于全国,只有74.2%。9 P; L& V' d! d* D: t
又是什么,令浙江初中生的幸福感低于全国呢?学生们说,造成最大压力的前三“祸首”,分别是“害怕考不好”、“家长期望值高带来的压力”、“作业多以及考试公布排名”。
! _/ _: d" L8 l/ E& ^- j 课业负担:
" c# }( C( U# M6 { 课外作业比校内作业更花时间4 j I1 H @* U3 t* L( L
被抽样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周花在课业上的总时间,均低于全国。不过,细究数据,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他们在课外作业上花的时间,都多于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
9 j. a7 p3 p% c3 q “减负,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叶向群认为。8 D7 M- ?( Y l5 M& V1 y/ M
总体而言,被抽样的小学生每周用于课业总时间为36.7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个小时。被抽样的初中生,每周花在学业上的总时间为53.8小时。如果以5天为计,平均每天10.76个小时学习,超出成人工作时间。可事实,这个时间还低于全国学生的平均水平。
+ |. y, l: {% F( \ { 小学生每天用于家庭作业时间为66分钟,这已超过相关标准,可同时,花在校外作业上的时间,却要1.2个小时。初中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平均每天123分钟,一样也超了标准。可同时,每天有1.4小时用来完成课外作业。
3 {5 v4 {" M" I) l, K9 F4 z' p 此外,24.6%的小学生、30.2%的初中生表示,“学校在节假日组织补课”。
# `: ~* Y' r# D8 T" Y& Y& Z 身心健康:( i# s5 `: T: ? S3 |% R6 r6 Z
近视率,超出全国水平 l0 }; I3 W7 d# C+ B- e
“体育锻炼、睡眠时间、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叶向群解释。# V" H0 n# y" o+ E# m
总体而言,浙江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好于全国。不过,仍有18.6%的小学生有抑郁倾向。7 ]% ~, x+ x" y; @( @6 V: U
有两组数据,并不乐观。71.6%的学生说,“学校不组织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听到这个数据,参会的各地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发出了一片异议声。对此,叶向群认为“可能实际并没有这么高,但至少,这是学生一种情绪的反映。”; K1 _* d: c! w# F) `6 k) S+ S# h) {
此外,有18.8%的小学生近视,高于全国。
! H4 s, B" d4 Q& L# F! r3 w8 v* j4 e 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更远差于小学生。“这说明,学生的负担加重,做作业的时间变长。”叶向群分析。压力之下,30.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高达62.1%的学生近视,超出全国近2成。 L7 F" O+ X4 P
此外,只有48.3%的学生表示,师生关系良好,这个比例低于全国。对此,叶向群表示“很担心”。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比例,也低于全国。
3 t: q& H7 f5 h) A3 G5 _, H 教师工作状况:8 W" C! ^4 B3 Q8 ]2 |# e( @
超5成的初中班主任想卸任$ c, n; A* M' f
浙江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教师们却觉得并不幸福。这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5 w* L) |0 `% @+ n {7 ^. x, p
在浙江,超3成的小学教师,不愿再做教师。到了初中,超4成的教师有此感受。这两组数据,均低于全国。
# j$ Q2 C) z* b S1 G5 u K 但是,不愿继续当班主任的比例,却高于全国。小学达到43.1%,初中达到55.5%,究竟是为什么?
- `6 S0 c/ Z# |4 d$ R- B 小学教师表示,“学生安全”、“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是前三位的“重压”。
7 \8 H! ^. d* z! w' G% H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繁重的教学任务”排在了首位,其他两项紧随其后。但值得注意的是,“班级之间的成绩评比”成为第四因素。而且,“这项的比例与第三位的社会学校家长要求,非常接近。”叶向群表示。
/ I' V( U. u Z! V" ~ 整体情况:7 A4 o5 S1 T1 F6 \+ h! D
全国而言,
4 P. t2 |* w w+ Z0 v9 A 浙江教育属“轻负高质”1 O# @4 f; x2 f) D% D: o8 S9 z
“这一次监测的结果,较前一次,有明显的提升。”叶向群表示。
& Y" T7 B; v- G 4年级样本学生是轻负担的,位于全国前20%。8年级样本学生的负担较轻,位于全国前20%至40%间。同时,无论是4年级还是8年级,浙江样本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教学资源,均位于全国前20%。
9 w$ F2 v4 L0 O( C- ]1 B: { 但是,仍存在一些糟糕的状况。4年级和8年级学生的学业均衡状况,却位于全国后20%。因为,在被抽样的8个县中,被认定为“校间差异大”的县占了一半,有4个。此外,8年级师生关系很糟,位于全国后20%。
1 y9 \2 k: H& F, d- p% N! ^& h 叶向群建议,“减负还得继续,只有进一步降下来,师生关系、学生抑郁倾向,才会得到改善。”; b6 @% i$ T H6 i: r7 `3 \
3 v/ s# X( `. P; N" M; U* M*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