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房产档案馆里老底子的房产证不少 杨虎城旧居的争论也因一张房屋买卖契约才下定论 ' V; [+ W9 x5 [
# _3 b' d* t" s* M' r( c0 f2 j% U
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 上世纪50年代的土地房产证长啥样?昨天杭州网友小邓就晒出了压箱底的两张。网友们纷纷回应,“霸气侧漏”啊!绝对是“土豪”!“请问是学区房吗?那时候有没有学区房啊?” 小邓说,这两张房产证是偶然看到老爸拿出来的,觉得挺有意思就发到网上晒晒。“没见过这样的房产证吧,纸张都发黄了,看日期是1952年发的,半个世纪了呢。” 带着小邓家的这两张“房产证”,记者拜访了杭州市房产档案馆,这里就像一个房产档案的宝库,从老底子的地契、房契,到现代的房产证,这里都有搜集。而馆藏最早的档案,更追溯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网友晒出的“房产证” 档案馆收藏了不少 小邓晒出的这两张“房产证”其实分别是“国有土地所有证”和“土地房产所有证”。 在这张发黄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上写着的人名之一“邓树森”正是小邓的爷爷。除此之外,还写明了所拥有耕地、非耕地以及房屋的数量。而另一张“国有土地使用证”上,则同样写明了土地的所有人,及所属田地的地号、面积、区域等信息。 两张证件的颁发日期都是1952年6月28日。证件上还盖有时任杭州市市委书记、市长吴宪的印章。 不过这两张老底子的“房产证”到了杭州市房产档案馆就不稀奇了,在这里,同一时期颁发的“国有土地所有证”和“土地房产所有证”可是收藏了不少呢。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说,虽然这样的“房产证”和“土地证”并不稀奇,但它们还是很有时代特征的。原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根据当时相关的条例,城市郊区土地改革完成后,对私有农业土地者发给土地所有证保障其土地所有权。另外不论农民新分的土地及原有土地,均一律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而杭州市人民政府开始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都是在1951年1月。 杭州不少历史建筑修复 都多亏馆藏的房产档案 就像小邓晒出的两张“房产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一样,如果说建筑见证了杭州的历史,档案则完整地保存了城市的记忆。在杭州房产档案馆里,其实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房产档案。 所谓一楼一世界,一档一故事。杭州的不少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的修复,都多亏了这些历史档案。比如杭州元宝街,那座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修复时就多亏了那一张房产平面图。 显赫一时的胡雪岩在穷困潦倒与忧惧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这座豪宅辗转他人之后,更是日渐破败。 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修复胡雪岩故居,可是怎么复原?老房子原本的格局又是如何?正当专家们在为此发愁时,藏于杭州房产档案馆的一件房产档案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是一张胡雪岩故宅平面略图。厨房、天井、走道,就像是现代版的户型图,将胡雪岩故宅的布局清楚详细地作了描绘。 这张平面图的测绘者沈理源(1889~1949),是杭州人,曾留学意大利拿波里大学攻读水利和建筑学。除胡雪岩故居外,还组织测绘了故宫,留下珍贵的资料。 在这张平面图的帮助下,胡雪岩故居经过500多位工人16个月的日夜施工,200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可以说,这张图成为了修复、重建胡雪岩故居最重要的依据。” 关于杨虎城旧居的争论 靠一张房屋买卖契约下了定论 沿着美丽的北山路往西走,和曙光路交界的地方,一幢门牌为“北山路100号”的青砖房矗立在那边。这幢历史建筑,当年曾经因其是不是杨虎城将军的旧居而一度引起过争议,而结束这一争议的,正是房产档案馆馆藏的一件房屋买卖契约。 这是一份房屋卖契,契约上有这么一行字:“立卖契人杨茂三,委托全权代表人张映溪,今代表故杨虎城先生出卖杭州市岳坟街九十八号房屋一所,原户名杨呼尘。”经过专家考证,“杨呼尘”正是杨虎城将军的别名,比较亲近的家人都习惯这么称呼他。(杨虎城旧居也称东山别墅,位于北山路100号,旧称98号。) 至此,关于北山路100号的争论,就因一份档案一锤定音。 : \8 \$ P8 {& E6 C- o
9 m2 l* v! B- t' ~0 X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