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j0 A7 s; {2 T- `2 m6 h 香甜的爆米花早已成了电影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谁能想到这一颗颗小小的爆米花居然是影院利润的大来源!最近,国内最大的电影院线万达院线对外公布了一组2013年的营业数据,仅爆米花品项相关收入就高达3.9亿元,占卖品总收入的72%。 为什么要特别列举爆米花的例子?万达院线给出的解释是,目前卖品已成为影院的主要收入及利润指标。我们来算一笔账,2013年全国观影人次为6.1亿人次,全年总票房为217.69亿元,也就是说人均票价在36元左右。而一对情侣如果进电影院看电影,点一桶爆米花和两杯可乐,花费基本在40元左右,也就是人均20元。 在美国,这一情况更为夸张。据2012年美国放映协会提供的官方数据,看一部卖座大片仅需12美元,而一个大份爆米花和可乐套餐售价要11美元左右。 国内影院的卖品大多只有爆米花加饮料,而美国还会有其他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非票房收入占比更大。去年国内影院非票房收入仅占整体收入的10%,在北美,这一数字比约为50%。拿万达来说,爆米花3.9亿的营收数字也只占到万达院线去年总收入41亿元的9.5%。 & p2 f, h7 J4 ^7 x Q* Y6 F- N
财经评论:
8 p$ X& b1 j1 k; |7 g* G 爆米花经济学
0 M6 G) a" Y9 P/ y2 V2 H0 n 对于影迷来说,爆米花和电影简直是“天生一对”,甚至有专门的“爆米花电影”一词,用来形容那些没什么营养,看完就忘的影片。事实上,爆米花就是因为这些电影大量上映而进入电影院的。 在美国,爆米花一开始是肥皂剧的亲密伴侣。上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步入商业时期后,影院密集上映一些很好笑很能打发时间的电影,于是院方想到了为观众提供小吃以提升观影体验。 # s+ S$ J7 w' Y/ p( \& F
不过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爆米花,而是瓜子,后来发现嗑瓜子动静太大,而且容易在散场后带来大量垃圾,不符合影院“高大上”的定位,于是把目光转向了爆米花。那时的爆米花和现在的还不太一样,是蘑菇形的,咬下去也很响,一度被影院禁止,直到有人利用高温高压将爆米花爆破出来的形状变为棉花形,咬下去没声音,才正式奠定了爆米花在电影院的地位。 现在,爆米花俨然已经成为观影标配,但凡有热门电影上映,看片就需要兵分两路,一个人排队买票,一个人排队买爆米花。 引入以爆米花、可乐为代表的小食,影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去年人均观影票价仅为36元左右,扣除片方、专资等必须支出后,影院最终大概只能拿到40%,也就是15元不到。 再来看小食的价格,一桶爆米花10-20元,一杯可乐10元上下。有同事告诉我,附近的一家影院,昆仑山矿泉水卖到15元/瓶,再加上她爱吃烤翅,看场电影花在小食上的钱妥妥超过票价。 根据业内普遍说法,影院入账100元,七八成收入来自于电影票,但由于这部分收入要和制片方分成,加上场地、物料和人工成本,利润要大打折扣。反倒是像爆米花、饮料等“副业”,全部收入都归影院所有,利润率很高,在最终利润中的占比很高,一些地方能达到80%以上。 甚至有一些电影院将爆米花、饮料与电影票以套餐的形式销售,以此达到偷票房的目的。比如在“2张电影票+一大桶爆米花+两杯可乐”售价100元的套餐中,上报利润时,会把这两张电影票的售价以片方的最低限价上报,剩余的收入全被电影院拿走了。 7 |( k2 N8 P$ w) q* f, w8 _
|